查文庫>課文大全> 趙州橋課文教學內容

趙州橋課文教學內容

趙州橋課文教學內容

  學完《趙州橋》這一課,小朋友一定會問:趙州橋為什麼經歷了1300多年仍然不塌?這除了黨和政府對它重視和保護外,還在於它在建造上有三個絕處。

  一是券小於半圓。我國習慣上把弧形的橋洞、門洞之類的建築叫做券。一般石橋的券,大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跨度很大,從這一頭到那一頭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圓形,那橋洞就要高1852米。這樣車馬行人過橋,就好比越過一座小山,非常費勁。趙州橋的券是小於半圓的一段弧,這既減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料與人工,又使橋體非常美觀,很像天上的長虹。

  二是撞空而不實。券的兩肩叫撞。一般石橋的撞都用石料砌實,但趙州橋的撞沒有砌實,而是在券的兩肩各砌一兩個弧形的小券。這樣橋體增加了四個小券,大約節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橋的重量減輕了大約500噸。而且,當洨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暢通,又減少了洪水對橋的衝擊,保證了橋的安全。

  三是洞砌並列式。石橋的洞一般有兩種砌法。一種叫縱聯式,像砌牆一樣,一層一層住上砌,各層石塊相互交錯。這種砌法砌成的橋洞是一個整體,比較牢固。一種砌法叫並列式,並排砌成許多道窄券,合成一個整券。趙州橋的建造採用的是並列式,它用二十八道小券並列成9.6米寬的大券。可是用並列式砌,各道窄券的石塊間沒有相互聯絡,不如縱列式堅固。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建造趙州橋時,在各道窄券的石塊之間加了鐵釘,使它們連成了整體。用並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壞了一個,也不會牽動全域性,修補起來容易,而且在修橋時也不影響橋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