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關於高考詩詞鑑賞指導的教學設計

高考詩詞鑑賞指導的教學設計

關於高考詩詞鑑賞指導的教學設計

  1、訓練學生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近年來雖然《考試說明》把詩歌鑑賞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鑑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考查中,詩歌鑑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過去多年的詩歌鑑賞的備考策略,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常見的置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但是,2002年高考的詩歌鑑賞題,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鑑賞的難度,也迫使我們在詩歌鑑賞的教學及備考工作中及時採取新的策略。

  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對2002年詩歌鑑賞的命題走向有這樣一個初步認識:材料的選擇應該是淺易的、膾炙人口的,在設題角度上分兩個方面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鑑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允許考生在尊重定論的基礎上適度發揮。所以,這節高考詩詞鑑賞指導課主要圍繞《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設計,一方面訓練學生整體鑑賞詩歌的能力,另一方面訓練學生準確、規範地解答主觀題的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為了既能體現命題者在《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鑑賞”的要求,又能在題目的區分度上達到理想狀態,高考所選擇的詩歌材料應會比較淺顯,學生能初步讀懂。經過“一模”前的一輪訓練,學生對詩歌主觀題的命題形式基本瞭解,但在真正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把相關的表達技巧與具體的詩句聯絡分析,準確、規範地解答主觀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把訓練學生整體鑑賞詩歌的能力和訓練學生準確、規範地解答主觀題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

  3、教學方法分析

  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採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透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小結和學生的朗讀、討論、練習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標。

  教學設計設計說明

  課前熱身

  課前5分鐘,欣賞民樂合奏《大浪淘沙》,學生隨音樂集體朗讀詩歌。

  目的是透過營造詩歌氛圍,使學生消除緊張情緒,進一步熟悉語言材料,為鑑賞作準備。

  考試說明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可概括為:寫什麼,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使學生明確高考要求,瞭解詩詞鑑賞的角度。這裡是讓學生重溫舊知識,不作詳細展開。

  學海導航

  欣賞《觀滄海》(flash動畫),引導整體閱讀。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整體鑑賞:抓住詩眼知人論世推己及人

  (一)把握內容(寫什麼內容)

  (二)把握感情(抒什麼感情)

  (三)把握技巧(用什麼方法)

  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參考答案:寫登山觀海的寬闊雄偉的景象。表現了曹操壯闊的胸襟、叱吒風雲的氣概和宏遠的政治抱負。互文、誇張;虛實結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照應、正襯、反襯。)①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採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

  ②教師引導整體鑑賞詩歌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烏桓,九月勝利回師,經過碣石登山觀海,寫下了這篇不朽著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寫道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指的就是這首詩。前四句交代了觀滄海的位置和放眼觀海初得的印象。曹操居高臨海,視野遼闊,壯美之景盡收眼底。突兀聳立的島嶼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粗線條地勾勒了滄海神奇壯觀之遠景。接著細寫山上樹木到了秋天仍舊繁茂,百草豐美。海水洶湧澎湃。中國的古代文學中大多有悲秋的基調,文人騷客因秋風而臨風落淚,見落葉而觸景生情。而曹操筆下的秋天秋意盎然,遼闊壯美,毫無蕭瑟淒涼的意緒。曹操由眼前之景聯絡到廣闊無垠的宇宙,把海的氣勢和威力託現給讀者。滄海茫茫與天相接,日月星辰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都由大海吐納。眼前的景是心中情之所觸,既描寫眼前的美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

  《觀滄海》是一首樂府詩,最後兩句是配合音樂的時候加上去的,跟正文沒有關係。這首是詩是魏晉南北朝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所以在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緒,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情趣都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