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公德作文> 遵守社會公德作文

遵守社會公德作文

遵守社會公德作文

  社會公德是反映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遵守社會公德,希望對你有幫助。

  遵守社會公德作文1

  按照新聞學上的解釋,一則新聞強調的重點或者觀點就是報道角度。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出讓新聞事實以什麼樣的角度進入傳播渠道,直接反映了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有了社會公德這個前置的門檻,才能保證我們的新聞產品不是先天不足的帶病出籠。

  在探討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了這樣一條新聞:《腳底一滑栽進高溫鹼池100℃鹼水中還能游泳――專家說:人的應急潛力是不可估量的》。新聞中寫道:“四川什邡一家化工廠的工人王某在工作時,不小心腳底一滑,栽進了溫度高達100℃以上的高溫鹼水池。王某竟在高溫的碳酸鉀溶液中揮臂遊起來,歷時2分鐘,最終從池中爬出來昏死過去。”新聞接著寫道:“從心理角度來分析,患者能從100℃的高溫鹼水池中奮力游泳逃生,表明當時王某已經完全沒有高溫和燒傷的疼痛意識,腦中只有逃生的信念。這一點證明人的應急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後來有人批評說這真是一篇“奇文”, “彷彿變戲法一般,分明是一次驚人的工傷事故、一樁嚴重的人身傷亡案件,經過作者的生花妙筆,頃刻之間就變成了一份科學研究的材料。其角度之巧妙、用詞之準確、描繪之生動,均堪稱一流。可惜就是缺少了一點法制觀念、民間立場、惻隱之心、同情之心、人道主義精神和保護弱勢群體的意識。”

  筆者認為,如此報道角度,說輕了,是拿別人的痛苦給自己解悶,冷漠又庸俗;說重了,就是不以人為本,毫無積極意義。由此可以看出,社會公德作為報道角度的前置門檻,不只是必要的,而是必須的。

  再舉一個例子:在阿富汗中國有11位民工被槍殺,很多記者敏感地想到了採訪死難者的家屬。有記者到山東去採訪一位80歲的老太太,她的小兒子是死者之一,但老人不知道事情真相。當記者敲門的時候,被她的家人阻攔了,因為怕老太太受到驚嚇。後來在村委會的協助下采訪還是進行了,老太太哭天喊地非常悲慘。從報道角度說,老太太是核心新聞源,新聞價值很大,但是社會公德要求首先要尊重死難者家屬的意見,不應該侵犯他們基本的權益,把他們最痛苦的場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當時有放棄採訪的記者後來給領導寫情況彙報,得到老總的理解:你做得很對,因為首先你是一個人,你的選擇無可厚非。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們曾經面臨著多次選擇和取捨。印象很深的是一張圖片:在不到3平方米的角落裡,遇難的10多個小學生屍體橫七豎八地倒臥在那裡。這張圖片讓“見多識廣”的編輯記者也忍不住掉淚。能不能在相關版面上發表?我們也曾經有過猶豫。單從新聞報道角度看,沒的說,畫面絕對夠衝力、夠震撼,但最後還是放棄了。為什麼?他們認為,媒體不應為了吸引讀者注意力而毫無尺度地展示悲慘,更不能用別人的不幸當資源。

  新聞角度取捨的過程是事實的篩選,更是導向的抉擇。套用一首有名的:事實誠可貴,角度要更刁,若為公德故,二者皆可拋。

  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品味的確立,是由長期正確的'報道角度的選擇塑造出來的,這種選擇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尊重社會公德。讓新聞以何種角度進入傳播渠道,不僅反映了新聞媒體的立場觀點,同時也決定了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品位。不負責任的低階趣味,或者一味迎合的獵奇、尋求刺激,可以在短時間內譁眾取寵,但不會建立起公信力雄厚的權威媒體形象,而且可能會對社會良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戕害。2005年5月9日,福建省廈門市風雨交加,一個騎車人過馬路上的水坑時栽了跟頭,攝影記者“有預謀地”連拍下摔跟頭的場景,並在媒體上釋出。照片忠實記錄了整個新聞事件的過程,視覺衝擊力強,從攝影角度來說是一個很成功的抓拍,但這組照片引發了爭論――傳播新聞與社會公德心之間如何平衡?

  我們應該清楚,在面對一件新聞事實的時候,選擇角度其實是一個綜合權衡的過程。如何把握,需要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不斷地揣摩和探索。唯有如此,才能為受眾提供有用、有益的新聞精品。

  遵守社會公德作文2

  公德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在它的形成過程中,一些良好的行為準則被大家學習和推崇,如“拾金不昧”、“物歸原主”等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遵守社會公德!

  在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看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心愛的羽毛球拍打羽毛球,這時,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副球拍,閒了的時候,和小夥伴們一塊玩。

  過了幾天,我拿著媽媽給我的十元錢去買洗衣粉,售貨員阿姨錯把十元錢當作二十元錢,又給我找了十五元錢,我提著洗衣粉,手裡拿著找回的十五元錢,不由自主的來到了體育用品店,想買一副羽毛球拍,這時不知怎麼地,給我找錯錢的那位售貨員阿姨忙碌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她是那樣辛苦,差錯誰不會出呢?真是的,我怎麼能把這錢拿來呢?想到這,我連忙跑回那家商店,將錢還給了那位售貨員阿姨,並告訴了她事情的前因後果,她聽完後,急忙說:“謝謝小朋友!”,而且還誇我是個好孩子。

  回家後,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們說我做的對,並帶我去買了一副羽毛球拍,我非常高興。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應該想想“是與非”,是否符合社會公德 ,以便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