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沁園春> 納蘭性德《沁園春》讀後有感

納蘭性德《沁園春》讀後有感

納蘭性德《沁園春》讀後有感

  導語:納蘭性德是清代著名的才子,其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為後世流傳了諸多名篇佳作,其中《沁園春》就是其中翹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與其說喜歡納蘭性德的詞,不如說我喜歡他的為人。說起來有點好笑,接觸納蘭容若的詞的開始,卻是從武俠小說中看到的,兒時看的一本武俠小說沒記得別的,連書名都忘記了,唯獨就記住了一首《蝶戀花》,那份“不辭冰雪為卿熱”的情懷一下子就讓我記下了這首詞,於是後來就蒐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並喜歡上了他和他的詞。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滿人,太傅明珠長子。聰敏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一等侍衛。他在清初詞壇上,起了聯絡海內詞客的重要作用。31歲病逝,可謂英年早逝。其詞風格接近於李煜,有清朝李後主之稱,他所寫的詞格高韻遠,極纏綿清麗婉約之至。

  在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悽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而下面這首《沁園春》就是典型之作。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出迴腸。

  詞作者曾在小序中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此詞感情真摯,哀婉纏綿,悱惻動人。他曾在另一首詞《蝶戀花》中寫道“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這首詞從“天上月”說起,“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包含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以燕子的歡悅呢喃,反襯難以名狀的憂愁和悲傷。運用“雙棲碟”的典故,表達了與亡妻生死不渝的愛情。

  而這首《沁園春》則把詩人懷念亡妻,極為悲傷的心情,更細緻的刻畫出來了。“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他哀嘆愛妻的早亡,低徊難以相忘;也曾“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想起憑肩攜手、吹花嚼蕊的種種往事,可惜如今盡成“難留”的好夢,回憶起過去的恩愛生活,敘述喪妻後自己的痛苦。對著愛妻的遺像,似乎覺得靈風飄動,思緒悠悠,想到天上尋找,又想到“料短髮,朝來定有霜”。即使在人間天上,兩情如一,但是眼前人亡物在,觸景傷情。“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出迴腸。”抒寫了詩人的無限傷悽,平添了幾份情韻。

  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裡,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