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長髮言稿> 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生命有我

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生命有我

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生命有我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生命有我,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30x班帆的媽媽。

  今天接到王老師安排的任務——和大家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是感覺很慚愧。其一是為人之母的我要盡母職方面做地很不到位,其二是帆有很多缺點和不足需要老師和大家的幫助不斷改進和完善。但是,我很願意站在這裡,把我們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我們互相指導、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個故事是“讓我寫給你看”。

  帆小的時候,孩子爸爸在山西工作我在山東工作,出於個人私慾我們都不願意放棄自己,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們是兩地生活。於是,我建了一個部落格,把我和帆生活的點滴、生活的感悟寫下來,雖隔千里但我們可以看到彼此。突然有一天,無意間帆看到了開著電腦的電腦上的我的部落格。他讀到了我的第一篇博文“愛子帆”,我寫道:那個在媽媽肚裡大鬧天宮280天終獲解放小種子是經歷了怎樣的痛苦來到這個世界,對於這個小男生,父母寄予怎樣的厚望。讀後,孩子帶著幸福的微笑深情地抱著我,許久;接著,他讀了第二篇“爸爸歸來的日子”,我寫道:今天是爸爸回來的日子,我們共同去接爸爸,爸爸下車後你象支猴子立馬竄到了爸爸身上,我和爸爸注視著卻沒說一句話。因為媽媽看到爸爸黑了也瘦了,在脖子那兒有一道深深的黑白分限界,那分明是長期盯工地風吹日曬的痕跡,媽媽的心哽咽了,竟說不出一個字。讀後,孩子抱著我流淚了;後來,他就很有興趣看到我筆下的他、我筆下的我們的生活,於是我就不斷的把我心中的話、我心中的他寫出來。我發現這種無聲的交流勝過面對面的千言萬語、這些點滴小事勝過大篇幅的大道理。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個故事是“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xxxx年5月10日,我和帆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孩子一踏進學校大門,我們就遇到了大麻煩。我們發現教材版本和老家的不同,比如英語,老家是人教版,而現在是牛津版,所有單詞、語法、課文、內容都大不相同,再加上語數,如果那個時候測試的話,恐怕拿60分都很困難。5月10號入校,到6月底期末考試,我不能讓孩子來到一個新地方就落下來,讓孩子認為:哎,我是趕不上的,在這個土地上我是不行的!可是趕、要如何趕呢?這可如何是好?我可真是犯了愁。我首先和老師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商討了補習計劃。然後立即去書店買了兩套三到五年級的所有教材,在家裡慢慢給孩子補,但必竟不是專業老師,教的方法可能存在問題,你掌握的很吃力,進度也非常慢。於是,我就跑了很多專業培訓機構諮詢(丁丁、一點通、郎閣等),聽了好些老師的課,徵求了很多朋友的意見,最後請了李揚的.車老師一對一補英語。語數差別小一些,我們在家補。那時,我們爭取在課堂上把新講的東西全部消化,學校上午8:00~11:40,中間做操時間數學老師給補山東教材中沒出現的數學斷層補給啟帆,班空趕作業,中午時間把作業完成,下午3:00~5:50,6點到家、到6:30吃完飯,晚上6:30~7:30我們補英語,老師和孩子一教材,我自己一套,全課程我會用錄音筆備分,每晚補一課時也就是一個小時,一課二三十頁的過,我課本上記得滿滿的,可想孩子的腦子肯定是填的滿滿的,就這樣我們堅持了一個月。一個月裡,因為壓力、因為疲勞,孩子抱怨過、放棄過,兒子很辛苦,我也很心疼!當時,連回山東的心我們都有了。但我們還是堅持下了那一個月。期末考試孩子綜合成績排了第四。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我很滿意,我們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孩子的自信。從此,孩子知道:付出了就有回報,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也可以做地很好!我們曾經寫到: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個困難的階段......。當然,從那以後我們沒有那樣拼命和辛苦過。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個故事是“讓我陪你走”。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一把,共同穿越到13年前“我們的寶寶學習走步”的那個時光隧道,寶寶10到12個月的時候,正j是下地學習走步的階段,任何一個寶寶不會貪戀母親懷抱的溫暖、安逸與享受,執意要下地走步,走步就要面臨摔跤,尤其是寶寶在脫離了學步帶、脫離了母親的幫扶、沒有掌握平衡技巧的的情況下,寶寶學步會摔跤,反覆地、無數次摔跤,儘管是摔的鼻青臉腫,但最終所有的寶寶都能在摔跤中勝利地走出人生的第一步。可見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自我戰勝困難,本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做到的。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一次摔跤犯了錯誤、重複地犯著錯誤,我們是如何做的呢?我們沒有心疼地走上去一直拉著幫著他走,因為我們知識一直扶著他是學不會走路的,他總要脫離我們自己走起來;我們也沒有上去踢他一腳、罵他一頓“怎麼這麼笨,你看人家走的多好……”。我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站在孩子對面:我們對孩子說:“孩子來,慢慢地走過來,到媽媽這兒來”!孩子沒走幾步摔倒了,我們對孩子說:“孩子,站起來,勇敢地站起來,媽媽在這兒看著你”!孩子站起來走了幾步又摔倒了,我們對孩子說:“孩子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可以了”!我們站在孩子前面,鼓勵他、陪伴他、信任他,看著他自己站起來。時光飛逝到今天,孩子大了、目標大了,敢問?我們是否仍然保持著那種最原始的對孩子的信心、那種平和的耐心、那種無數次的鼓勵、那種幸福的陪伴?讓我們共同來思索…,讓我們共勉!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兒,希望在學校平臺上看到大家更多更好的故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