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懶惰歌》語文教學反思

《懶惰歌》語文教學反思

《懶惰歌》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懶惰歌》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星期四的早晨,我和孩子們學習了閱讀節課程裡的一首新詩《懶惰歌》。

  因為這個月是我們學校的閱讀節,所以也一直在學習閱讀節相關的兒歌,這樣的一個晨誦課程目的就是為了把學生編織到晨誦中去,鼓勵讚頌孩子們的愛讀書,從而營造班級濃濃的讀書氛圍,也激發孩子們對書的喜愛,開始覺得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選擇了《小二郎》作為開啟,孩子們邊唱邊跳開啟了美好的早晨。接下來我們複習了《快看書》、《愛讀書的樹葉》、《讀書樂》三首兒歌。

  在新授詩時我選擇了一個貼近學生的大懶貓的形象引入了教學中,讓孩子們感受到詩歌的趣味。按照習慣每次都是我先範讀一遍詩歌,讓學生們注意聽每一個字的讀音,這首詩歌中“懶惰”“炎炎”是孩子們的生字障礙,所以在課件中就直接把拼音標註在了生字的上面。接下來就是我帶領孩子們一句一句朗讀兒歌,這也是這節課中最難的一個地方,可以說孩子們只要認識了字就可把兒歌朗誦的熟練整齊,關鍵是怎麼樣讓孩子們把兒歌朗誦的生動有感情而不是熟練地平淡的朗誦,我設想是用語言去啟發孩子們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之後朗誦出來:

  我說:“春暖花開的時候,在花香中,在鳥鳴裡讀上一本適合心意的書,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啊,那麼大懶貓是怎麼樣說的`呢?”

  孩子們只是平淡無味的朗誦了第一句,我覺得味道還不夠,我就想讓平時朗誦比較好的起來給大家示範一遍,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這一天的表現並不是很給面子,後面坐了很多的聽課的老師加上第一次在大教室裡上課對於他們的膽量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於是在這裡我進行不下去了,卡住了,接下來我只能是在啟發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就這樣每一句都是平淡,甚至一句比一句聲音更低,低到幾乎我都不能夠聽見,課上的我是火冒三丈,現在想起覺得自己的方法不是正確而的,一年級的孩子想要用教師的語言啟發他們的感情恐怕是不能夠的,應該親自領讀,做到以身示範。就這樣我們的這節課並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

  透過這節課我有這樣幾點反思:我應該在課前對兒歌練習朗誦,就像這節課,當語言不能夠啟發的時候就應該馬上變成老師領讀,一年級的學生可能更多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一句一句的朗讀,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朗讀是不紮實的;此外,一年級的學生應該抓好習慣的養成,回答問題要有自信,遵守課堂的紀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