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教師《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後感範文

教師《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後感

教師《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後感範文

  讀書節,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他是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以教人者教已”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以睿智的目光、哲學的視野、博大的胸懷,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一、教育要用情,這種情是來自與對學生的大愛,來自於做教師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按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讓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悅。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生效果。

  二、教育要講信,要教育孩子做誠實的人。

  教育本身就必須是誠實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化學老師為促使學生仔細觀察,用手指頭蘸了(其實沒蘸)了蓖麻油嚐了嚐,之後讓學生跟著做------本書中美國的教師也做了類似的事:花一節課的時間考試教師叫給學生的錯誤的東西,然後再在試卷上畫上0分,讓學生明白老師講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要用自己的頭腦思索,思索之後對的才值得去堅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教會學生探究。

  三、要做一個自信的教師。

  近年來很多老師“信課件”、“信教學時尚”、“信課改新潮概念”、“信評價標準”、“信應試指揮棒”,惟獨缺失了自信力。適當的使用課件、課改理念、評價標準等等也都是教學所必要的,但教師斷不可忘卻自信力的培育與發掘。

  (一)要努力。路遙說:“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的狀態時,思想就會從生活的瑣碎中得到昇華。”的確如此,人歸根結底是精神的存在物。當夜深人靜,萬賴俱寂時,我們會在心底響起清脆的聲音,直扣心靈,追問每個當下的日子究竟有何意義。雖然,我們似乎難以握住生命的真理,但當我們努力於一份自覺有意義的事物時,我們的心就多了份安定,少了份浮躁與空洞。要激勵學生多讀多寫,語文教師就得多讀多寫,讀好,寫好,在讀書做文中享受語文。如此才能將這份興趣、熱情與方法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受其感染,親其師,信其道,走上熱愛語文的路途,終身受益。王尚文先生在《走進語文教學之門》中說:“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只有自我。”我明白先生的意思是教師要比學生更可教才行,唯教師學好、學實,才能將所學之得與學生分享,否則只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而已。錢夢龍在其新著《教師的價值》)中也說:“老師自己愛讀書、會讀書,才能教出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因而,做教師,首先自己要努力。

  (二)要是思考。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作為語文教師,僅有閱讀與寫作本身還不夠,需有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沉澱,在反思中燭見理性之光。諸如語文教學的性質之爭(工具論、人文論,亦或兩者兼顧),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否統一為正確理解並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都是值得每個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再如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等問題,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三)要境界。特別欣賞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是人伴隨自己最大潛能地改變世界”。在羅曼·羅蘭的表述中,我清晰地發現幸福的本質在於個體實現改變、影響世界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層次即為境界。身為人師,我想呼喚我的學生,走進田野,去感受一草一木的蓬髮,激發他們閱讀優秀的作品,喚醒內在沉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