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著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篇)

名著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著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本名著,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與海》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讀《老人與海》,最先吸引我的是他那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其次是那優美的語言。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與海》中這句話我最難以忘記,人類的極限到底是多少,沒有人知道,人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奇蹟,難以想象老人兩天孤身奮戰的情景發生在我身上將會是怎樣的結果,但老人平安歸航卻是必然的——儘管他只有簡陋的裝置,但他卻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用魚叉、木棒等一切可以利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光了。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也應該向他學習,不能滿足於現狀,積極向上,要有敢於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不能半途而廢。

  《老人與海》已經告訴了我許多生活的道理,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鍊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鍊鋼!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條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情況惡化的無情打擊下,他仍沒有屈服,終於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著執著的追求,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不幸壓倒,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火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

  也正如保爾那句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悔恨,也不會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

  我是21世紀的少年,遇不到像保爾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考驗,我的人生之路應該是怎樣的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暑假過後,我即將成為一名中學生了,科目繁多,在學習主課的同時,其他各門功課也要全面發展,課餘時間也要多讀書。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

  我要感謝這兩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眾多的'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且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名著讀後感2

  哦!暑假來了,好輕鬆啊!先來閱讀幾本名著,開闊自己的眼界。——題記

  我最喜歡讀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講述了遙遠的東方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文化。五千年來的歷史,五千年的滄桑鉅變,中華民族經歷了興盛與衰微、輝煌與悲愴,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無數英雄豪傑,志士仁人,像秦皇贏政,漢武劉徹,唐宗李世民,宋祖趙匡胤……哪一個不是建功立業,名垂千古,以鮮明的形象,卓異的功績,流芳百世,彪炳千秋。我們是炎黃子孫,面對這浩瀚的歷史,,面對博大的中華文化,怎能不激動、自豪,瞭解昨天,是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汲取寶貴的人生經驗和啟迪,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民族智慧,並把它們變成一生的寶貴財富。當我們觸控到每個歷史陳跡,在斷壁殘垣中觸控那些逝去的文明,那充斥其間的血腥與殺戮,歡笑與悲憫,往往總是讓人心潮湧動,追思歷史,呼喚未來,讓我們拂去歲月的風塵,去追尋先祖們的腳步,去借鑑,去思考,去創新。《盤古開天闢地》《人文初祖黃帝》《秦王滅六國》《張騫出使西域》…歷史蘊含著真知,每一個階段都值得讓人回味,瞭解歷史,從中開闊視野,豐富人們的知識內涵。

  其次是《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發表的第一部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美譽。《魯濱遜漂流記》並不是簡單記敘的離奇探險故事,而是融入了作家自身的生活體驗和對各種事物的深刻思考,提示了人生豐富的哲理內涵。這本書主要描寫魯濱遜在一個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非凡經歷。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充滿傳奇色彩。魯濱遜出生於一個有著幸福生活背景的中產階級家庭,原本可以完樂地過完一生,可是他自幼好幻想,一心想遨遊四海。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塊巨石磁鐵吸引著他,不顧雙親的反對和規勸,坐上他父樣朋友的船出海了。魯濱遜和他朋友先是坐船前往倫敦,然而第一次出海就頗不順利,遇到了大風暴,險些喪命,隨後的航海經歷也幾經波折,頻遇風險,先被摩爾人俘虜,後又被賣作奴隸,最終逃往巴西成了種植園主,但是不久之後,他又不甘心於這種平庸生活,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力和更高的經濟效益,再一次出海。但魯濱遜沒想到,此次出海竟會是改變他一生的苦難歷程:航海在南美特立尼達海岸附近觸礁,船員全部葬身海底,而魯濱遜卻九死一生,躲過巨浪的吞噬,爬上了一個荒島,並在那裡開始了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魯濱遜毅力和百折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文學是比鳥飛得更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要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鼓舞人立志,激勵人向上的好書,作者以自身的特殊經歷為素材,設定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情節,塑造了一個光輝的人物形象,描寫的是主人公保爾怎樣從一個沙皇統治時代的懵懂少年成長為蘇維埃政權裡一個優秀青年的歷程。保爾出身貧寒,自然不息,堅持信念,身殘志堅,以驚人的毅力奮鬥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疾,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只要你翻開這本書,便會被場景的生動,主人公坎坷的命運、驚人的毅力所深深吸引,心靈震憾,感情昇華。

  我們應該學習魯濱遜和保爾遇到困難不氣餒,不放棄的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