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臘八節> 【精華】臘八作文集錦10篇

臘八作文

【精華】臘八作文集錦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臘八作文 篇1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作文 篇2

  20xx年1月17日。今天是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好了介紹完畢,開始正文了哦)!

  今天早上,和我那調皮的表弟一玩玩電腦。家裡有5臺電腦,我們倆一人一臺,玩著“我的世界”聯機。我們倆從上午的10點半一直玩到了下午的4點半。玩了好久好久,眼都花了。我們剛想去休息休息眼睛的時候,爸媽下班回家了。他們倆來不及換衣服就把我們倆從床上拽起來了。我倆大喊:“幹嘛!”爸媽說:“今天是臘八節,我們要去爺爺奶奶家去過節。到了爺爺奶奶家,爸媽去忙活,我們還是去玩電腦去了。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奶奶端上了所謂的”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好美味啊,我和表弟才嚐了一口變情不自禁的叫了起來。

  一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的度過了一個難忘的”臘八節“,真想多一些這樣的節日,這樣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團團圓圓了!

臘八作文 篇3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曆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曆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日一樣,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後後,都應該是雪花的節日。它們像少女一樣乾淨質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裡: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誌,嫋嫋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裡,延續著幾千年的鄉俗。在醇香的氣息裡,遊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溫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群好動的精靈拉扯著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親們四季辛勞的痠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氳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裡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著嗎?大黑還在翹著尾巴繞著石甕打轉嗎?甕裡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閒地漂著嗎?那隻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裡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麼多的色彩,那麼濃的甜香,吸引著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著鄉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臘八作文 篇4

  每年開始“數九”,我都會在潛意識裡默默“”的到來。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還是味覺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個圓,圓周的起點其實也是終點?

  在我兒時的飲食記憶中,一個叫“臘八”的日子,簡直就是弘揚味覺的宏大敘事。

  20世紀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也沒有“暖冬”一說。只要進入“三九”,川西壩子儘管沒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勝景,結結實實的寒冷卻叫人神清氣爽。

  那時我在一個名叫“新繁”的小縣城上,學校與東湖公園僅一牆之隔,學生們在課間操也能溜進東湖公園玩一會兒。只有30畝大小的東湖,為唐朝西川節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開鑿。我國現在僅存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新繁東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處為山西新絳縣絳守居園池);“宋蓮”則指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新繁縣令時,曾以東湖並蒂蓮為祥瑞大事,寫長詩《東湖瑞蓮歌》以資紀念。

  精巧玲瓏的東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紀念古代先賢的“懷李堂”、“三賢堂”和“四費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貞楠中,荷塘曲水環護20多處樓臺亭閣,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還有許多楹聯匾額,常讓初識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讓我喜愛的,是“三賢堂”的那副楹聯:“何物薦馨香,西蜀繁田,東湖清水;前賢有遺愛,唐封翠柏,宋詠紅蓮”。記得大哥曾用朗誦詩歌的語調對我解釋那副楹聯——什麼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為悠長?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東湖的清澈流水;唐代聖賢留下的蒼翠古柏和宋代詩人吟詠過的紅蓮芙蕖,都是先哲留給我們的深厚仁愛呀!

  東湖是我和三弟兒時最愛玩兒的所在。初春時節,我們在城牆根一帶摘“狗蒂芽”(有清熱解毒等藥用價值的野菜),還有一種鮮紅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據說那是蛇的最愛,我們總要狠下決心,才能拒絕它那水靈靈紅豔豔的誘惑。盛夏之中,榿木樹林是我們捉蟬子和“牽牛郎”的勝地,慈竹林則是我們捉“筍殼蟲”和“丁丁貓”(蜻蜓)的好去處。到了,我們跳到乾涸的荷塘裡,幾乎不費力氣就能挖菱角和蓮藕。

  即便進入隆冬,頑童眼中的東湖也是絕佳去處。一個陰霾瀰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裡百無聊賴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見紛紛揚揚的雪花漫天飛舞,不一會兒,操場旁那株高大鐵樹的墨綠色針狀上就積滿白雪,看上去格外賞心悅目。放學鈴聲還在耳畔縈繞,我已叫上三弟,一邊背誦新學的課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邊拉著他奮力朝東湖跑。

  東湖城牆上,幾大片盛開的臘梅被積雪壓彎了枝頭,那雪松軟而潔淨,伸出舌頭尖舔而食之,冷絲絲、甜絲絲,差不多堪與街頭藝人賣的棉花糖媲美,卻又勝在多出幾分馥郁。我們採集臘梅上的積雪打雪仗,弄得滿身都散發著臘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見天色已晚,這才意猶未盡地回家。

  未進家門,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噴香——有臘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乾果的脆香,還有若干莫可言狀的馨香。來不及放下書包就直奔廚房灶頭,揭開鍋蓋,只見一大鍋五顏六色的稀飯。問及此為何物,答曰“臘八稀飯”。再問“何為臘八”?外婆再答“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接下來的“佛成道節”等語我則完全聽不明白。

  且不管“臘七飯”、“臘八飯”,只要可口就是好飯——好像有點兒“英雄不問來路”的意思。待到晚飯時,對吃喝問題一貫喜歡刨根問底的我再度提出質疑,外婆講的那些話我仍然一頭霧水。讓人喜出望外的是,平素嚴厲有餘和藹不足的父親居然給了答案:“臘八”古稱“臘日”。早在先秦,人們就在“臘八”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飯竟然有如此久遠的來歷和神奇作用,想不肅然起敬也難啊。

  以吃喝為載體緬懷先人是“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業內人士的術語,就是“程式執行正常”。可是,怎麼也沒料到,今年我煮“臘八稀飯”的既定程式,卻因膝上型電腦莫名其妙染上“燒香”病毒而毀損殆盡。忙完重灌作業系統、安裝新買正版防毒軟體等煩心事兒,“臘九”也要按“臘八”來過。至於將“臘八粥”重新整理為“臘八飯”,不是顛覆傳統,不為另類炫酷,不想顯擺廚藝,只因立志“把日子過成廚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紅豆洗淨、分別煮至半熟瀝起;臘肉、火腿腸、豆、胡蘿蔔、獼猴桃、紅杏果脯、大棗、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顆粒,鐵鍋燒熱調和油燒熟,先炒紅豆等輔料,再以米飯均勻覆蓋,扣上鍋蓋小火燜之,一刻鐘就成。

  外婆當年做的“臘八稀飯”,一直是我私人食譜中的一個難以消解的塊壘,一種值得永遠珍藏的情愫。每年開始“數九”,我都會在潛意識裡默默期待“臘八”的到來。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還是味覺記憶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個圓,圓周的起點其實也是終點?

  思來想去,似乎豁然開朗——其實是一個過程。即便走到那個“終點”,人生也應該像江河那樣激揚奔流,絕對不能凍結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獨”、“冷寂”、“漠然”等字樣。何況長路上總會有關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靨、溫暖的雙手和親切的語言,引導我們一直向前行;何況鐫刻在心靈深處的親情、愛情、友情,早已譜就明媚的樂曲——那是一首無字詠歎調,只要在心底低吟淺唱著它,我們就會依然寄情於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還有那隆冬傲然開放的臘梅。

臘八作文 篇5

  臘八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了,但當時臘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來年能夠豐收。

  在歷史上,每年的臘日,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日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儀式和情景。而到了現在,過臘八馬上讓人想起來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臘八粥了。

  臘八粥顧名思義,是要湊夠八樣的,紅棗、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隨自己喜歡的來搭配,有些像我們平常喝的八寶粥。到了臘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婦就開始準備了,在街頭巷尾碰巧見了,不妨站一會兒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樣,我是哪八樣,真是十分好笑呢。總有人忽然的驚叫一聲:哦,我忘了!然後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當地大聲笑起來。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飄著濃濃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學生一直討論到上課仍爭執不休到底誰家的粥更好喝。

  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以來源於佛教的說法較多,一說傳為佛教徒仿牧女供養世尊乳糜之典故,而於臘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一說農曆十二月初八為佛誕日,諸大寺作法佛會,煮果品、五穀等物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饋贈信徒,以邀佛佑。其後,此風氣漸傳至民間,成為我國民間風俗之一。不過,我老家卻有一個和這毫不相干的傳說,倒也有趣。講的是很久以前,一個非常不仔細(方言:其意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錢就象流水。這一年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我想就是臘月初八日吧,才忽然發現所有的家產都已經花完了,甚至連吃的也沒有了,飢餓之下只好把家裡所有的裝糧食的缸底兒給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剛好湊了八樣,就熬了一鍋粥,這鍋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最終這個人還是飢餓而死。為警示後人,所以家家到了這一天都要熬臘八粥吃,以示珍惜糧食和財富之意,也有過日子要思量,別鑽過頭不顧屁股之意。

  小時候每年喝臘八粥母親都會講這個故事,然後說:“其實也就是快過年了,讓人家兒都把缸底兒的剩糧食清清,打掃乾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母親對什麼事的分析總是一針見血的,我想也許真的是這個意思吧。那臘八節這一天,就讓我們別忘了清清自己的糧食缸,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吧。

臘八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前一天,媽媽就拎了一大堆東西回家,興致勃勃地說:“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並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前一天,媽媽就拎了一大堆東西回家,興致勃勃地說:“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並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裡。“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噴噴的美味粥,聞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唸叨著:“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廚藝高!”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頭舔著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費呀!哎,一不小心我變成了“臘八貓”,又一陣笑聲響起。

臘八作文 篇7

  每年的臘八蒜都是大人們泡。但是,去年卻是我自己做的。

  那是我鬧騰了半天媽媽才讓我乾的。我心裡高興極了。

  開始做了。我先把蒜的外皮剝下來,掰成一個一個的。然後,把剝好的蒜放進一個準備好的瓶子裡。再倒上一些醋,把蓋子蓋上就可以了。

  那天晚上,我激動得都沒睡好。我每天都去看臘八蒜。到年底了,我中午找到了做好的臘八蒜,它們一個個色如翡翠,晚上,讓爸爸,媽媽包餃子,吃餃子時蘸著醋,吃著臘八蒜,他們都說好。我也嚐了一個,啊!妙不可言。

  去年春節我過的真快樂!

臘八作文 篇8

  過年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每到這時候,好像天地氣息到處都不一樣了似的,連人也似乎換了個新的。而這過年的年味兒則是一系列的小節日給慢慢烘出來的,而這第一個節日就是臘八。時日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臘八了。

  臘八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了,但當時臘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豐收。

  在歷史上,每年的臘日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日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儀式和情景。而到了現在,過臘八馬上讓人想起來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臘八粥了。

  臘八粥顧名思義,是要湊夠八樣的,紅棗、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隨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寶粥。到了臘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婦就開始準備了,在街頭巷尾碰巧見了,不妨站一會兒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樣,我是哪八樣。總有人忽然的驚叫一聲:哦,我忘了!然後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當地大聲笑起來。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飄著濃濃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學生一直討論到上課仍爭執不休到底誰家的粥更好喝。

  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以來源於佛教的說法較多,一說傳為佛教徒仿牧女供養世尊乳糜之典故,而於臘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一說農曆十二月初八為佛誕日,諸大寺作法佛會,煮果品、五穀等物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饋贈信徒,以邀佛佑。其後,此風氣漸傳至民間,成為我國民間風俗之一。不過,我老家卻有一個和這毫不相干的傳說,倒也有趣。講的是很久以前,一個非常不仔細(方言:其意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錢就象流水。這一年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我想就是臘月初八日吧,才忽然發現所有的家產都已經花完了,甚至連吃的也沒有了,飢餓之下只好把家裡所有的裝糧食的缸底兒給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剛好湊了八樣,就熬了一鍋粥,這鍋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最終這個人還是飢餓而死。為警示後人,所以家家到了這一天都要熬臘八粥吃,以示珍惜糧食和財富之意,也有過日子要思量,別鑽過頭不顧屁股之意。

  小時候每年喝臘八粥母親都會講這個故事,然後說:“其實也就是快過年了,讓人家兒都把缸底兒的剩糧食清清,打掃乾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母親對什麼事的分析總是一針見血的,我想也許真的是這個意思吧。那就讓我們別忘了清清自己的糧食缸,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吧。

臘八作文 篇9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可每年這個時候對於我總是暖暖的。

  身為除夕前的重要節日,臘八節早早地喚醒了憧憬在夢鄉中的人們,喚醒了一天的行程。

  臘七夜裡,長輩們把各式各樣的糧食泡入水中,專為臘八重要的食品——臘八粥,提前做好準備。

  說起臘八粥,還真有一段的歷史。

  一天,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元璋)放牛歸來,經過一獨木橋,老牛一滑,跌下橋去,將腿摔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進一間屋子裡不給他飯吃。天寒地凍,飢腸轆轆,萬般無奈之時,突然發現屋中有一鼠洞,便扒開,沒想到這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雖然數量不多,但把這些東西合併在一起,還是能煮一鍋粥,因實在餓極了,那粥也甚是甘甜可口。那天,真是天寒地凍的臘月初八。

  圖片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珍餚美味吃膩了。又是一年的臘八,他忽然想起小時候,老鼠洞中挖出的糧豆煮粥的往事,便叫御廚,給他造作一餐,想必那天的朱元璋喝著精工細作的粥,也足以憶苦思甜,心中頓生溫暖。

  和自己當年朱重八的命名方式一樣,這粥也被皇帝御賜名號為:臘八粥。

  今天,我們一家圍著圓圓的餐桌坐下,媽媽將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端起,恭恭敬敬地放在長輩面前,香氣四溢,頓覺神清氣爽,廳堂生輝。紅紅的豆,白白的蓮子,黑黑的棗,散發著撲鼻的香甜,繪出了每年我暖暖的夢幻。

  早飯過後,我奔赴學校,粥的香甜伴隨著我,度過暖暖的上午。課上,我幾次想到當年飢寒交迫的朱重八是不是在老鼠洞中拿出的米,也能熬出這般香甜可口。但我敢肯定的是,他肯定不會像我這般愜意悠然,即使是他用“臘八粥”犒賞群臣。

  我的同桌是像氣球一樣,從上到下,沒有一處不是鼓鼓囊囊,就像美國輪胎米其林。他圖片的臉像廣場上迎接春節的大紅燈籠,嘴唇還是油光嶄亮。“你早上吃的是什麼?”聽著他呼呼直喘,我真是有些費解。“吃——吃——”飽嗝一個連一個,“肯——肯德基”。“今天什麼節?”我追問。“額——額——,對!肯德基大促銷!”他又泛著油光的大臉升起了得意的笑容。“今天,臘八節!該吃臘八粥!”我鄭重其事地告訴他。

  “粥,哪有雞翅漢堡有味?你out了。”那張大胖臉對我漏出不屑。

  暖暖的臘八粥,救了當年一個落魄的孩子,喚醒了一個能夠憶苦思甜,居安思危的帝王,為什麼不能喚醒一個,或者說一群被快餐俘虜一路歸西的現代孩子?

  坐在教室裡,我面向東方,一不留神,竟然在臘八節這天打了一個暖暖的飽嗝······

臘八作文 篇10

  臘八到了,我不光會想起臘八粥,還會想起臘八蒜。

  據說,只有在臘月初八這天泡的蒜才會碧綠如翠。

  臘八這天,白天,一早搬出備好的瓶瓶罐罐,一一洗淨,放到陽臺上晾乾。然後,精心挑選個大的白皮蒜頭,瓣多的,殷實的,最好。

  晚上,喝罷臘八粥,便開始泡蒜。

  剝去蒜瓣上一層層的薄如蟬翼的白皮兒,洗淨,擦乾,將米醋倒入罐內,加入蒜瓣和白糖,拌勻,蓋上蓋子,密封好。放在陰涼處,剩下的一切就交給時間了。一週後,奇蹟出現了,原本白白的蒜瓣慢慢開始變得通體翡翠如玉。

  米醋,最好選用上好的,因醋色淡,泡出來的蒜便呈碧綠色,好看。若用陳醋,泡出來的蒜,色澤就差,蒜瓣不夠綠,口感也差。

  臘月間,天氣寒冷,泡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純正。

  泡好的臘八蒜,口感酸辣適度,據說有開胃祛膩、幫助消化和軟化血管之功效。

  臘月裡,殺豬,宰羊,免不了吃喝一通,大葷大膩。臘八一過,馬上要過大年了,魚肉葷膩胃裡裝了不少,吃點臘八蒜,一點油膩感也沒有了,反而越吃越香。

  除夕夜,一邊吃著餃子,一邊就著臘八蒜,越吃越有味道。

  近年,我每年都泡點臘八蒜。只為守住一點所謂的傳統,只為領略一份蒜的辛辣與醋的清香完美融合後產生的那種神秘味道。

  臘八,這樣的節日,總讓我想起農曆,想起鄉村,想起人煙。臘八蒜,總讓我想起光陰深處,那些不變的東西。

  土有土味,花有花味,臘八蒜有種特殊的味道。這味道,會讓我想起故鄉,以及一些跟故鄉有關的事情。

  今年臘八,我還要泡些臘八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