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博物館的觀後感(精選11篇)

博物館的觀後感

博物館的觀後感(精選11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博物館的觀後感(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博物館的觀後感1

  上週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裡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馬鞍山……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於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於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蹟,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銀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裡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

  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裡的一些遊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願望。

  博物館的觀後感2

  今天,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城市市的西面,走進博物館,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種介紹。在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對鯊魚最感興趣。

  鯊魚標本的體形比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樣,我還知道鯊魚眼睛視力很不好他幾乎看不到東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覺性。

  你們知道為什麼在沙漠可以看到海市蜃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因為沙漠的陽光很強烈,陽光反射過來,就形成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就像在杯子裡倒水,然後把筷子放到杯子裡,在外面朝裡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斷了一樣,海市蜃樓跟這個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館內,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鱷魚,鯊魚,熱帶魚,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們介紹了。你沒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哦!哪裡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的,不要錯過這大好機會哦!

  博物館的觀後感3

  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裡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於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彷彿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裡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後,形成了“兩軸一區”的建築特點。“兩軸”,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兩軸”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稱之美。“一區”,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然後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後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透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著講解員耐心細緻的講解,看著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築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築與新建築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築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築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築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築嵌入老建築之中,新老建築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築風格與原有建築的協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築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於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牆上的電視是動態的草原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專案。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後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

  博物館的觀後感4

  基地分會組織我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首博新館於2006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貴文化遺產和當代建築成就於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北京國寶薈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這裡,我們不僅看到了歷代宮廷古瓷,還欣賞了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嚮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

  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從戰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當考究,筆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裡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五層的民俗文化展最貼近百姓生活,當我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這裡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老北京的結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70後的人感到新鮮。結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親儀仗隊、抬婚轎、抬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式,繁複又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過年是中國的大節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了,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買年畫、貼對聯、祭灶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嚮往。

  非常感謝工會組織的這次活動,令我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博物館的觀後感5

  剛來到海南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高興。遠遠看去一棟莊嚴宏偉的大樓豎立在我們的面前,我深呼吸,聞到了一股濃厚又古老的氣息,彷彿又回到了古代。這些氣息不是來自裡面的國寶嗎?我帶異常激動心情進入了博物館的展廳,剛進到展廳,我嚇了一跳,展廳裡文物一件件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裡,在展廳裡沒有人喧譁;打鬧,只有照相機和安靜的人們在慢慢的觀賞它們的美麗,雖然它們常年沉睡於土裡,但他們的色澤和光華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們不會被我們發現,更不會出現在展廳裡。

  海南省博物館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博物館分為5個參觀區:

  第1個是介紹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第2個是介紹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

  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3個是介紹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時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瀰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鬥的動力。

  第4個是介紹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流長的密切聯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離開博物館後最大的感觸是:我國的國寶不能掉入任何人手裡,因為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繁榮富強的見證,也是中華人民的財富,是中國的魂。

  博物館的觀後感6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瞭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裡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知道的問題,講解員認真並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現在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

  希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瞭解人類,瞭解革命烈士,瞭解歷史。

  博物館的觀後感7

  一大早就聽到教室裡傳來陣陣的談笑聲,我們要去校外教學了。

  上車後,領隊“小鬼”哥哥帶著我們嘰哩呱啦做遊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抵達科博館了!我們首先參觀“人類文化廳”,接受古文明的洗禮,驚歎古人所擁有的生活智慧;緊接著來到“生命科學廳”,裡面介紹大自然的奧妙,以及野獸間弱肉強食的關係。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屏氣凝神聽著解說員的介紹,從大家的眼神中,我體會到“求知若渴”原來是什麼樣子。

  接著參觀立體劇場“冰原歷險記”。當我們戴上酷炫立體眼鏡,在座位坐穩之後,就進入了一趟奇幻之旅。整個觀賞的過程中,尖叫聲、驚呼聲連連;逐漸迫近眼前的巨大蟒蛇,宛如就要撞上來;在冰原上像坐在飛速前進的車輛中,我感受到胃因路面的顛簸而翻滾,心臟急速跳動,在冰原危機四伏,實在是太刺激了!最後,老師帶我們去逛東北熱帶雨林、美國索諾蘭沙漠、東非稀樹草原……感覺像環繞了地球一週,雖然逛得腳好疼,心裡卻感到很滿足。

  旅程接近尾聲,隔著汽車透明的玻璃窗,美麗的水鍾似乎依依不捨向我們道別。

  我們揮別了科博館,結束了這趟難忘的校外教學活動。

  博物館的觀後感8

  參觀湖南省博物館是暑假活動計劃好的。所以,那天一早我和媽媽還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

  原以為博物館不會有太多的人,可從容參觀。誰曾想,參觀者絡繹不絕,長長的隊伍排出去好遠,來觀看博物館《鳳舞九天》的楚文化展的人可真多啊!

  首先我們直接來到了三樓,看到楚文化的展品可多了,那裡有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刻制優美的“彩繪鳳鳥紋木雕漆座屏”,以及“曾侯乙銅冰鑑”,還有貴重的雙耳金盃,可愛的彩繪豬形漆盒······。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它雖然經過了千年,但還是沒生一點鏽,看上去還非常鋒利,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把劍是由青銅製成的,並且劍上還鑲了寶石呢。

  還有一件讓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文物是“曾侯乙銅冰鑑”,它的用處可大了,它夏天放冰塊作冰箱用,冬天是放木炭作烤箱用的,真是神奇,我覺得古人真了不起。。

  透過這次參觀,讓我覺得我們人類是非常聰明的,你看我們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了,不都是我們自己人類創造出來的、嗎?在這麼好的環境下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將來創造得更加美好。

  博物館的觀後感9

  終於考完試了,媽媽帶我去博物館參觀。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兩個特大號的罈子,媽媽告訴我那個叫“鼎”。左邊的是“鐵人魂”,右邊的是“大慶賦”。

  每個鼎能有一層樓高,它們代表著大慶精神。鼎真高呀,看來大慶精神真的很偉大!

  樓上,是大慶地貌,有溼地、草原和森林。第一個地方是草原,他的代表動物是狼。第二個地方是森林,它的代表動物是東北虎。最後我們來到了溼地。大慶不僅有中國最有名最大的溼地,大慶的龍鳳溼地還是世界最有名最大的,它的代表動物是丹頂鶴。我還和丹頂鶴合影了呢。

  來到恐龍區,我害怕極了,但看看恐龍前面有意思的蝴蝶,我勉強往前走,一進來才發現沒有想象的可怕。終於過去了“大塊頭區”,來到蝴蝶區。這裡的蝴蝶標本太多了,我都看不過來,更好玩的是鐳射模擬蝴蝶:在一個玻璃罩裡,居然有兩三隻蝴蝶在裡面翩翩起舞,還不會逃跑,好奇得我把臉貼在玻璃上看。我發現下面有兩個電視一樣的東西,裡面有幾隻蝴蝶和上面的一模一樣,太高科技了,太神奇了!我猜裡面的蝴蝶是鐳射做的,就叫它們鐳射模擬蝴蝶。

  最後來到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猛獁象化石面前。它們是世界上目前儲存最好的象化石。還原的猛獁象的頭很象羅漢魚的頭。我奇怪化石上有象牙,地上也有象牙,難道一隻象長四隻象牙?原來真象牙太重了,化石託不動,只好安了個假牙。

  這次的“遊記”真有意思。當大慶人真自豪呀!

  博物館的觀後感10

  在一個細雨霏霏的週末,爸爸媽媽帶我去東陽博物館玩。

  剛走到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跑進去,一個龐然大物展現在眼前。“啊!是恐龍骨架,比雷龍還大!”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仔細看了看旁邊的說明,才知道這副恐龍骨架化石是以它的挖掘地命名的,叫東陽龍,有十七米多長,四米多高呢。旁邊那幅恐龍骨架看起來就小多了,才大人那麼高,大概二米多長,是盔龍。

  在一樓的另一側,還有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進化過程圖。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貝類生物——層疊貝。它們比現在的貝殼大得多,是一個個疊在一起的。另外還陳列有恐龍蛋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等。走著走著,聽到一聲低吼,便不由自主地跟著聲音走了過去。天哪!是三隻模擬恐龍——東陽龍,盔龍,浙江龍,惟妙惟肖的。原來是東陽龍的生活場景復原圖。那時有連綿的群山,綠色茂盛的樹木,林子中央流淌著清澈的小河。

  看完了恐龍化石又去看電影,開場了才知道是4D電影,還要戴特製的眼鏡呢。剛開始從螢幕裡冒出一個海底生物,張開嘴在悠閒地吐泡泡。也不知為什麼,我的左眼感覺被水衝了,涼涼的,原來是那海底生物吐的水泡泡。真不愧是4D電影,感覺就像真的一樣。當奔跑的恐龍掉進深坑時,我感到座位也“嘭”的掉了一大截,嚇了一大跳。後來我眼前出現了一隻只飛舞的蝴蝶,我伸手去抓,明明抓在手上了,張開手卻——沒了。

  東陽博物館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博物館的觀後感11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裡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俱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資料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