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祭鱷魚文閱讀答案及譯文

祭鱷魚文閱讀答案及譯文

祭鱷魚文閱讀答案及譯文

  祭鱷魚文

  韓 愈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伈(xǐn)伈:恐懼的樣子。睍(xiàn)睍:不敢正視的樣子。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列山澤 列:通“烈”,焚燒

  B.今天子嗣唐位 嗣:掌握

  C.夫傲天子之命吏 傲:傲視

  D.以種其子孫 種:繁衍

  5.B.(嗣:繼承)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除蟲蛇惡物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B.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C.其聽刺史言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必盡殺乃止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6.D.(D項都作副詞,譯為“才”;A.連詞,表目的/連詞,表結果,可譯為“因而”;B.代詞,譯為“……的地方”/語氣詞,引出原因;C.副詞,表祈使,譯為“可要”/副詞,表反問,譯為“難道”)

  7.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B.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C.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D.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7.C(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8.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初唐時皇帝曾大力捕殺、驅逐危害民眾的動物,後來皇帝德行威望逐漸衰弱,加上潮州地處偏遠,鱷魚便在此繁衍,成為禍害。

  B.韓愈雖然派部下將豬羊作為祭品投入惡溪中給鱷魚享用,後來又將鱷魚遷徙的時間一再放寬,但他除惡務盡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

  C.一旦鱷魚未聽從勸諫而遷徙,韓愈將挑選才幹技能出眾的官吏和民眾,拿起武器與鱷魚較量,達到消滅鱷魚、消除禍患的目的'。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義正辭嚴,凜然不可侵犯,名為“祭文”,實際上卻是“檄文”,體現了韓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8.A(原文是將“古之先王”與“后王”對比,說成“初唐時的皇帝”,與原文不符。)

  9.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3分)

  ⑵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3分)

  ⑶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以生以食。(4分)

  9.⑴鱷魚潛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計分點:涵淹、卵育、固其所)

  ⑵刺史雖然駑鈍軟弱,又怎麼能向鱷魚低頭屈服?(計分點:駑弱、低首下心、反問語氣)

  ⑶大到鯨魚、鵬鳥,小到蝦子、螃蟹,沒有不(在大海里)歸宿藏身、生活取食的。(計分點:每句1分)

  參考譯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韓愈派遣部下軍事衙推秦濟,把一隻羊、一頭豬,投入惡溪的潭水中,送給鱷魚吃,同時又警告它:

  古時候的帝王擁有天下後,放火焚燒山嶺和澤地的草木,用繩索去網捉、用利刃去刺殺,以除滅蟲、蛇等那些給人民帶來危害的動物,並把它們驅逐到四海之外去。到了後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夠,不能統治遠方,於是,長江、漢水之間的大片土地只得放棄給東南各族;更何況潮州地處五嶺和南海之間,離京城有萬里之遙呢?鱷魚潛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當今天子繼承了大唐帝位,神明聖偉,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內,都在他的安撫統轄之下。更何況潮州是大禹足跡所到過的地方,是古代揚州的地域,是刺史、縣令治理的地區,又是交納貢品、賦稅以供應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靈的地方呢?鱷魚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

  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鎮守這塊土地,治理這裡的民眾,而鱷魚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呆在溪潭之中,佔據一方吞食民眾、牲畜、熊、豬、鹿、獐,來養肥自己的身體,繁衍自己的後代,與刺史抗衡,爭當統領一方的英雄。刺史雖然駑鈍軟弱,又怎麼能向鱷魚低頭屈服,膽怯害怕,給治理百姓的官吏丟臉,並在此地苟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來這裡當官的,他勢必不得不與鱷魚講明道理。

  鱷魚如果能夠知道,可要聽刺史我的話:潮州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到鯨魚、鵬鳥,小到蝦子、螃蟹,沒有不在大海里歸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鱷魚早上從潮州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大海。現在,刺史與鱷魚約定:至多三天,務必率領那批醜陋的同夥南遷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辦不到,就放寬到五天;五天辦不到,就放寬到七天;七天還辦不到,這就表明最終不肯遷徙了。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裡,不肯聽他的話。不然的話,就是鱷魚愚蠢頑固,雖然刺史已經有言在先,但還是聽不進,不理解。凡對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無禮,不聽他的話,不肯遷徙躲避,以及愚蠢頑固而又殘害民眾的牲畜,都應該處死。刺史就要挑選有才幹有技能的官吏和民眾,操起強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鏃,來同鱷魚較量,一定要把鱷魚全部殺盡才肯罷手。可不要後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