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一作文> 2017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2017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導語: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初一的,歡迎查閱,謝謝!

  篇一:我的讀書故事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如鳥兒沒有翅膀。所以書籍使我們生命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唯一不會腐朽的東西。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蟲”,對家裡最感興趣的就非爸爸那黃褐色的大書櫃莫屬。書櫃裡裝了很多書,我拿不著,就踩著椅子拿。不料,書沒拿到,反而摔了一個大跟頭。從那以後,爸爸不准我一人拿書,只能叫大人幫著拿。時鐘三兄弟整天你追我趕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轉眼間,我上六年級了,可是我跟書之間的感情卻歷歷在目。

  我的讀書故事之——喜

  一年級的時候,我天天都讀爸爸書櫃裡的書,直到我把書都差不多讀完了,爸爸就帶我去了書城。那次,我和爸爸買了很多很多的書,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屋頂上的小孩》、《城南舊事》等等,各種各樣的書籍應有盡有,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整天都把書捧在手心裡,愛不釋手。我上哪兒都帶著書,逛街、旅遊,甚至睡覺都要把書放在枕頭底下。沒過幾周,爸爸就會帶我去一次書城。每次去書城,我都會去汲取書的“營養”。書,可以提高我的寫作能力、豐富我的想象力和獲取一些課外的知識。

  我的讀書故事之——怒

  一天,我全神貫注地在課桌上看書,一位同學向我借書,我毫不猶豫地把我那本《城南舊事》借給了她。幾天後,我來取書,卻看到那本書已經損壞了。書上的一層薄膜被撕了一半,書中的頁數已經不完整了。當時我看到這一幕時,氣極了。真想把那位同學的書也撕了。那位同學看到我很生氣,就對我說:“對不起,我會幫你補好的。”聽到這話雖然還是很憤怒,但是還是覺得她說了應該能做到。於是讓她把書帶回家去補好。後來,她真的把書補好還給了我,雖然書上有些粘補的痕跡。

  我的讀書故事之——哀

  偶然有一天,我在書店的書架上發現了一本《藍色的海豚島》,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假思索的掏出了三個月的零用錢買下了它,我走到了公園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看著。看著看著,肚子自己叫喚起來了。不過高爾基說過:“書中自有面包在”,我立刻感受到書中的知識填充了飢餓的肚子。我把書裡的營養當作午餐,這比真正的午餐更有“味道”。漸漸到了下午,到了該回家的時間,正準備回家,忽然看見一位老人沒站穩,上前扶了她一下,然後就回家了,直到回到家裡了才發現書還放在石凳上,等回到原處的時候,書早已不見了蹤影。

  我為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而感到哀傷。

  我的讀書故事之——樂

  我從開始認字時,就開始拿書玩。後來認識很多字的時候,就開始看書。我讀書的時候速度很快,爸爸就對我說:“不用那麼著急,要細細品位書中的知識,會對你受益匪淺的。”後來,爸爸給我講了毛主席“三溫四復”式的閱讀方式和“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在書上重要的地方畫上符號。還買了一個小本子要我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和寫閱讀心得。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都一直堅持著,已經用了四個本子了。現在,我每遇到一本書,宛如一匹餓狼看見一塊肉一樣。“吞掉”那塊“肉”,“咬碎”它的“骨頭”,直到書中所有的“纖維”和“筋肉”成為我的一部分。

  一天,我寫的作文在《青少年報》上發表了,我心裡樂滋滋的。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和書籍的“幫助”結合的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享受著收穫成果的喜悅。我暗暗下定決心下次還要發表。

  我的讀書故事裡有喜怒哀樂,我認為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我可以發自肺腑的說一聲“我愛讀書!沒有書的靈魂是不完整的'!”

  篇二:教師的建議

  最近在看學校推薦的《教師的建議》一書。建議裡有一條給我的感觸很深,書上是這樣說的:“任何時候都不要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想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讓作為教師的我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隨意的用語言或是用行動去傷害我們的學生,雖然他們只是孩子,雖然他們可能外表或是行動上顯得比較隨意,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希望我們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可是往往有很多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這讓我想起當老師的朋友說起過的一件事情。他說,有一次快下班的時候,老師們都在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離開,這時候,有一個小男孩怯生生的拿著一本書走進了辦公室,他對著其中的一位老師說,“老師,這道題我不會做”,這時候,這位老師停下手中收拾桌子的手,大聲的說,“我就知道你不會做,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我不是說過了嗎,你上課的時候到底在幹嘛,回家問你媽去。”老師順手把本子扔在了地上,那個孩子含著眼淚把本子撿了起來,低著頭走出了辦公室的門。

  當時聽著這個事情,只是在想,如果他是一個好學生,這位老師會怎麼做,是不是會靜下心來,給這個孩子講解清楚。但是就是因為他平時給老師的印象就不太好,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加上老師想治治他上課不愛聽講的壞毛病,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許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可能僅僅是因為老師的這一番話,這一個無心的舉動,而會導致這個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損,從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舉動,不僅現在存在的缺點改不掉,而且會使他喪失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扼殺了他的上進心。

  其實,像這樣有意或是無意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例還有很多。如果學生上課的時候舉手發言時,回答錯了,有的老師會立即批評,要他坐下,並讓他想好了再說。久而久之,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鼓勵與肯定,他就不會在上課時再舉手回答問題了,因為在他的心裡始終有陰影存在,萬一我要是說錯了,老師又會罵我的。其實作為我們也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想一想,學生能夠站起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勇氣可佳,更何況他舉手回答問題,說明他在認真聽課,他在思考,我們應該給與鼓勵或是肯定的眼神,要不豎起你的大拇指或是摸摸孩子的頭,輕聲的說上一句,“你能舉手老師很高興,但是請你再想想”,我想對這個孩子產生的效應會遠遠強於前者。對於差生,教師的態度可能會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會給好臉色看,還不停的說他學習這麼差,成績是倒數的,拖班級的後腿……等等

  我們在學習中小學教師禮儀規範時,也曾經當著全體學生的面舉起拳頭宣誓,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當然這個學生裡也包括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也包括了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心裡關心這些孩子,以自己的愛心與實際行動來幫助與感化這些孩子,我相信只要是真心的付出,孩子們會感受到你們的愛,感受到你們對他的好。因此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語,自己的行為,是否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學生。讓我們從細微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們的關愛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三:我的讀書生活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

  其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雲際會,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後即大落,大喜過後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一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願讀書,不學習擊劍,更不願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這為他能成為統帥,完成他滅秦的夙願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如此遠大的抱負,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能成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他的叱吒風雲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中,以一殺百。他的果斷,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驚。“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現在司馬遷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愛美人。項羽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這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他歡心。這出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兩軍對戰,拼死一搏,“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在項羽本紀裡,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如果官員也秉著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慾,剝削員工的例項比比皆是,為什麼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麼重要,情誼是多麼的可貴,精神是多麼可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對於項伯私訪張良,洩漏軍機,項羽卻沒有誅殺,導致往後與劉邦在求封漢中成了憂患之處。啊!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是如此愚蠢的行為啊!

  項羽在每次戰爭之後,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經投降了,還要這樣塗炭生靈,難道這值得肯定嗎?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難道知道讚揚嗎?

  劉邦,一個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將相項羽打敗,這似乎是出乎預料。但我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項羽自伺高貴,能力超群,看不起劉邦,就是因為他的嫉恨上頭,才被劉邦看準了弱點,擊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賢才都歸心於漢。這使我悟出一個道理,要成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樣,因為一時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後悔!三思而後行啊!

  項羽的濫用私情,殘暴,衝動,無一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一個盛行“勝者王侯敗者”的觀念,竟然還有一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讚。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傷感,讓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