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900字5篇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900字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900字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我盼呀盼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啊,終於可以和家人團聚了,我十分高興。中秋節的那一天,我們早早地起了床,我們馬上到爺爺姥姥那兒去,我們要搶在一些親戚前面去,姥姥早早地做好了早飯,熱情地招待我們。我們吃完早飯,然後姥姥安排媽媽去買月餅,又要買一些禮物送給親戚,還要買燈籠、鞭炮… …等這些物品,我們就連一直深藏著的橫排的,掛著像小珠子似的東西也拿了出來。我們把禮物擺放到爺爺姥姥臥室的空椅子上;然後又把燈籠掛起來;並且把鞭炮那一卷的鞭炮,放在了客廳的椅子上;把那些我們兒童玩的玩具擺到以前大舅舅睡過的那個屋子。

  到了晚上,大舅舅和大舅媽帶著他們的孩子回來了;小舅舅和小舅媽也回來了。只見到處張燈結綵,我們大家聽著轟隆隆的鞭炮聲響起,就開始在家裡吃團圓飯。

  只見團圓飯十分豐盛,有雞肉、鴨肉、鵝肉魚肉。我和楠楠狼吞虎嚥的吃完了,楠楠9歲了,我們搶著要去放我媽媽買回來的兒童可以玩的東西,可是大家不允許我們現在玩,得大家全部吃完了團圓飯才能出去玩,我們只好同意了,於是,我們只好垂頭喪氣地坐在沙發前,開啟電視機,這時候正值中秋節聯歡晚會開始,於是我們就一直看中秋節聯歡晚會,我們被中秋節聯歡晚會迷住了,就連我的爸爸也被迷住了,都忘記了手上的飯碗。幸好大舅舅提醒,我們才從電視的腦海裡掙脫出來。爸爸也趕緊吃飯,一會兒就吃完了。這時,大家都吃完了,我們急忙丟下遙控器,去外面玩了,我們先玩魔術棒,這個魔術棒的神奇在於,只需要用火點燃它的尾,它就放出火花,然後你再一甩一甩地,那些火花就用遺留下來的東西組成一個形狀,就相當於科學家們所說的“視覺暫留”。我們又拿出一件大東西,那是一個長長的東西,它其實上也是一個煙花,只不過是我們小孩可以玩的罷了。

  我們在地上找到一個菸頭,然後我們就去玩了起來,我們剛剛走近,並且在菸頭的手拿近的時候,那一霎那,大舅舅急忙趕了過來,他自己其實上看我們拿了那個東西,就知道你們要點燃它,可沒想到你們真的能點燃它,他真的沒想到我們會知道點燃它的辦法,大舅舅說:“你們一個個呀,我本想以為你們沒點燃之後,灰溜溜地跑回家來,然後再教育你們一頓,可沒想到勢態竟然會是這樣,幸虧及時制止,不然很容易傷著你們的。”

  這時,全家人聽到了吵鬧聲,全都趕了出來,然後全家人批評了我們一頓,最後,姥姥說:“別破壞了中秋節的氣氛。”於是全家人就都回家了,我們又高高興興地玩起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些小人,我們鬥志鬥勇,實際上,我們用的是“嘴皮子說話戰”——講相聲,我們自編起了響聲,你一句,我一句;我一句,你一句,真是特別好玩。有一次,我說:“阿斗子跌倒扶不起來”,楠楠又說:“你這嘴猴皮子。”我們互相瞪了一下眼睛,笑得前俯後仰,我也跟著一起笑起來… …

  今年的中秋節可真快樂呀!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2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幾百年前一代梟雄面對蒼涼廣闊的江流曾這樣感慨;“楓葉荻花秋瑟瑟”布衣司馬潯陽江頭也這樣用筆觸描繪秋色;“晴空一鶴排雲上”劉禹錫詩性大作頌吟秋的奔放……秋有著亙古不變的丰韻,貫穿古金的魅力折服人與時間。而秋,於我們而言,確有她的獨到之處。 即使萬花凋落,草木枯黃,秋只是默默結實,矜持本性。莊子曾在逍遙遊中指出,萬物應悠悠自得,適心任性。秋亦是刻守其本性,春華秋實,古往今來都是如此。花落了,香山紅葉依舊;柳謝了,還有菊花滿臺。秋沒有委靡,也不曾黯然。她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的氣質是匆忙過活的我們所缺乏的。忙忙碌碌的節奏,矇蔽了看心的空間。往往看外界太多,把外物盲目地擴大化,扭曲了心靈的價值取向。名利用新多了,生活也就索然無味了。物質飛速發展的今天,也許我們更應該向緘默的秋請問求教了。 時間的巨輪碾過重重的烙痕,秋帶著累累的碩果感激勞動的恩賜。一年的汗水換來果實的微笑,這是秋對耕耘和付出的回報。秋是大自然感恩的使節。學會感恩,是人的本初。可是卻有很多人忘記了感恩。多少人打著80後的招牌,舉著張揚個性的口號,與父母大吵者有之,離家出走者有之,更有甚者眾叛親離。受不了建言,沉不住氣。殊不知自己離開原點已經很遠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完善社會建設的現在,學會感恩是每個公民的必修課。04年感動中國人物裡有一個小夥,毅然將腎捐給了病危的母親,為此多少人不禁潸然。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讓我們重溫了失落的感恩,體味到了心靈觸動的力量。秋是感恩的季節,秋是報答的交響,希望人人都能沐浴著送爽的秋風,建行感恩的風尚。 秋風起的時候,雁回南樓。秋,是團圓的季節。葉落歸根的信念,一直流淌在千年來中國人骨子裡。逢秋來臨,遙隔千里的親人盼著團聚。一種家的歸屬感像風箏綿長的線,在秋調劑下愈發深刻。東坡居士起舞弄清秋,猶盼千里共嬋娟;哀哀的秋夕是杜牧銀燭秋光的黯然神傷;王維遍插茱萸之時倍思遠親,其中的牽絆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清;張籍臨發又開封的躊躇暗含了多少他的眷戀,恐匆匆說不盡。而我們,在這樣的季節,多少忙碌的身影還在外頭奔波。家裡的父母要等著孩子回家,家裡的孩子在盼著爸媽歸來。忙碌的人兒啊,回去吧,快回家吧,回到那個可以卸下一身的壓抑,悠然品茗,安逸祥和的心靈花園,讓心靈回家,給精神一記叫家的暖湯。秋的召喚亦是家的期盼,團圓的分秒比任何東西都珍貴。

  金色的秋天,過了還會來。像陳年的佳釀,越是久遠,越是甘醇。秋是本翻不完的經典而我們,永遠都是她虔誠的信徒。

  喜歡秋的和緩,喜歡秋的沉穩,愛慕這樣的秋天,有著無法流失的魅力。就像餘秋雨筆下的秋天,永遠都鮮活著別樣的韻味。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3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裡,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裡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說:“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著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裡,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臥不起,雅的心裡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著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著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著爺爺手,看著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裡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

  ”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恬靜的夜,一輪滿月高掛在深藍色的天幕上,皎潔的月光就像一泓秋水,透著清輝,整個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銀色的光海之中,烘托出一個寧靜和詳的中秋夜。

  守邊戰士小常身著一身樸素而實在的軍裝,緊握手中槍,靜靜地站在山頭上,縷縷輕柔的月光繞灑在他的身上,孤零零的身軀猶如一尊銀白肅穆的雕塑。

  夜漸漸深了,萬籟俱靜,軍營裡只剩下幾盞燈火在孤獨地放射著寒冷的光。小常輕輕地踮起腳尖,抬著頭遠眺,山的邊沿依舊黑濛濛的一片,看不見一絲燈光在閃爍,他失望地垂下頭,冰涼的淚珠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滴落了下來。

  忘不了前年的中秋節,小常風塵僕僕地趕回了家,和親人歡聚一堂,興致勃勃地在陽臺上賞月,談笑風生,小小的石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圓的,方的,應有盡有,乍一看,就足夠讓人垂涎三尺!天上的圓月,小小的圓石桌,還有圓圓的月餅,映照著這圓圓滿滿的一家人。小常甭提有多高興了,而現在,依舊是一輪玉盤似的圓月,而看到的,卻只有眼前一派望不到邊的山巒,聽到的,只有晚風輕輕拂過的聲音。

  想想去年,因軍務多,小常不能在中秋節和自己朝思暮想的親人團聚,而讓人意外的是,小常卻收到了遠在家鄉的父母寄來的月餅。雖然不能與親人同度佳節,但小常的心卻填滿了喜悅,那方方圓圓的月餅依舊保持著家鄉原有的風味,清清的,甜甜的,不容分說,他和戰友們把月餅一搶而光。那味道至今還念念不忘呢!戰友們連聲誇讚,小常別提有多自豪呢!而如今,絲毫不見月餅的蹤影,只有月餅似的月亮放射著柔和的光。

  "小常",一聲叫喚打斷了小常的思緒,原來是不遠處的張大媽正蹣跚地向這邊走來了。張大媽滿面春風地直到小常身旁噓寒問暖。隨後,含著笑意小心地從懷裡摸出兩個小小的圓餅。月餅?小常內心一震,"張大媽,這是……"還沒等小常說完,張大媽便邊把餅塞進小常手裡邊說:"這雖不是月餅,但這金燦燦的,圓圓的多像月餅啊!""嗯,多像家鄉的月餅!"小常喃喃自語。

  就這樣撫摸著月餅。許久,山邊上閃爍起一串亮閃閃的光點,就像一群沖天而起的螢火蟲,在月光下鋪成一道閃亮的光線。"山腳下的人們正在放煙花呢!"張大媽由衷地說,臉上浮起微笑。小常一怔,而那一串串光點忘乎所以地綻放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看來,每個人都在歡度佳節呢,為什麼我不能坦然地去接受這美麗的煙花呢?小常豁然開朗,他輕輕地品嚐著手中的"月餅",禁錮的臉上浮起笑意,淚光再次盪漾在他眼角,但卻閃著欣喜的光芒。也許,他遠在家鄉的親人也正含著笑意望著這五彩繽紛的禮花呢!

  他笑了,在這樣一個沒有月餅的中秋節,他重新握緊了手中的鋼槍,彷彿又回到了家鄉一樣,品嚐著家鄉那清清甜甜的月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