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與反思

個人工作總結與反思

個人工作總結與反思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工作總結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懷著幾份仰慕、帶著幾絲敬畏,20xx年8月我有幸得到領導的信任、同事們的厚愛擔任高中語文組教研員一職。年輕氣盛的我尤為珍惜這次難得的在廣全中學施展效力的機會,為此在工作中我極度熱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敬業愛崗、任勞任怨。兩年的工作歷練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各位領導及老教研員們的關心愛護和鼓勵鞭策,老教研員的求真、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以及語文組大家庭團結、和諧、奮進的精神風貌。回顧兩年的工作與成長曆程,可以說是學習與服務齊步,收穫與反思並存,感悟與設想同行;清苦而幸福,充實但快樂。梳理能促進總結,總結能帶動反思,反思能促使改革,改革能推動發展。基於此我將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簡要梳理總結:

  一、盤點過去的兩年――忙碌而充實、摸爬滾打但碩果累累

  (一)積極參與各項省、市、區內業務活動;開闊教師眼界思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二)紮實開展聽課調研、教學視導及評估檢查工作;深入一線課堂,引領改進提升

  (三)精心命制年級期中、期末及摸底考試試題;竭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統籌安排語文專題研討培訓活動――圍繞“高效課堂”和“學案導學”這一主旨;依據我校課堂教學現狀,培養興趣、減量增質、減負增效、狠抓落實,打造“優質高效”語文新“學堂”

  (五)創新教研形式、確保活動實效,抓實搞活分片聯研活動及校本教研活動――圍繞“教師專業成長”及“高效課堂建構”這一抓手;周密部署,問題教研,目標明確,分工細化,集思廣益,交流提升

  (六)認真完成市教研室安排的教輔編寫撰稿任務,藉此鍛鍊編者的撰稿命題能力

  (七)公開、公平、公正地開展學科業務評選活動;努力為全區老師搭建展現自我及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舞臺,激發老師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八)顧全大局,認真完成好教育局及其他科室安排的各項公共事務一份付出,一分收穫!透過以上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全組老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整個語文學科團隊的戰鬥力、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老師們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中心組長履職盡責、率先垂範,教研組內部關係團結和諧;老師們在規範常規教學的同時更注重課改深化,結合我校實際,基本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校情的“學案導學”課改模式並加以推廣;各項教研活動由摸爬滾打逐漸步入正軌;各年組加強了交流溝通,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學成績進步斐然;教師省、市級獲獎榮譽明顯增多。

  二、兩年來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一)因年齡稍小,生活閱歷磨練不足加之教研工作經驗匱乏,但還急於把工作幹好、以求不負領導重託,有時工作壓力過大時略顯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有時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具體,把握判斷、處理問題時不夠冷靜成熟,教研方式方法欠缺靈活技巧,加之與學校領導老師們的及時溝通與交流不夠,從而導致某些工作的相對被動與滯後。

  (二)終身學習能力有待培養踐行、讀書研思習慣不能持之以恆,專業理論不夠廣博、業務操作缺乏嫻熟、教研引領有待提升;沒能讓學習成為日常工作中潛意識理性的自覺,缺乏“學無止境,不學則退”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三)“教研員”角色定位不準。

  教研員,一個既非課堂教育實踐者,也非教育理論研究者,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卻又都沾邊的特殊群體。曾幾何時,教研員憑著職業的優勢,被基層學校校長、教師視為“領導”、“專家”而高高居上。但隨著課改的日益深化,校本教研製度的建立臻善,轉變教研員角色及工作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原本認為的“研究、檢查、管理、評價”僅僅是教研員的.基本定位,而“服務、參與、合作、引領”等多元化的職能在當今素質教育新形勢下卻顯得更為重要。

  (四)有時教研活動的安排不能夠深入結合學校具體實際,環節欠缺細化,落實不太到位,沒有抓實抓細,達不到“為教學服務、以研促學”的核心目的。

  (五)學科教師培訓活動相對較少且方式單一,專業成長力度不夠,不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快速提升,新老教師群體的隊伍建設也函待加強。

  (六)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欠缺評價監督機制,常規檢查、集體備課及校本教研活動等大都流於應付,實效性不強,落實不到位。

  (七)針對我校語文教育的現狀,解決應對策略不夠及時、準確、到位,有時甚至會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無奈感。

  (八)教研工作個性化創新不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固步自封”“穿新鞋、走老路”,缺乏獨到之處,不敢於向匠心獨運大膽挑戰。

  三、下一步教研工作的思考、設想與打算

  (一)端正思想、修身律己、甘於奉獻,重新審視人生價值信仰及教研員角色定位,服從大局,真抓實幹,率先垂範正所謂“人生取向要正,專業發展要精,角色定位要準。”奉獻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無怨無悔的積極行為。奉獻應當是默默的,不是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點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揚、到處吹噓。無私奉獻是不求回報的。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於奉獻、勇於奉獻、甘於奉獻、樂於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願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奉獻給我所摯愛的語文教育教研事業。只有把教研工作當做一項事業去用心享受時,你才能品味到生活的幸福和真諦。力爭做一名思想超前,具有鮮活個性,不可替代的新型教研員。

  (二)樂於讀書,勤於學習,善於研究,建立學習型教研團隊

  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及理論修養,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為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值得信賴的參謀部。向同事們學習,向市級先進學習!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學習才有眼界,有眼界才有境界!”

  (三)強化服務意識,親臨教學一線,深入有效調研,高度審視俯瞰,發現解決問題,規範常規落實,加強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研員要將服務作為專業生存狀態的第一要職。教研員的根在課堂,教研員只有深入教學一線,才能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瞭解薄弱環節,汲取成功經驗。掌握了真實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後,評課指導才能一針見血,教學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員不能遠離一線,閉門造車,也不能應付差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地進行聽課調研,而要面向基層,融入課堂,使自己的雙腳踏在實踐的土壤上。我們要走近一線教師,扎到學校課堂中去,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透過聽課、評課、座談、問卷調查、檢視教案作業、指導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時瞭解老師們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傾聽他們的困惑,並採取多元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雪中送炭,切實提高視導的針對性、實效性。

  (四)堅持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開展各項業務評選活動,充分調動老師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透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業務評選活動,促進教師各項素質的綜合提升,引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真正讓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好事”的老師們脫穎而出,評選過程完全經得起推敲,確保“一碗水端平”,不怕得罪任何人。

  (五)從教師的需求出發,找準切入點,問題課題化,開展專題研究,狠抓分片聯研活動落實到位,加強教研工作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下學期我們將繼續開展各組教師輪流作課,透過相互點評,重點解決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和一線教師在教學教研中的困惑點和迷茫點,以求達到資源共享、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及教學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