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主題閱讀“西域”有答案

主題閱讀“西域”有答案

主題閱讀“西域”有答案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第17-18題。

  文段一

  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被稱為西域,西漢初年,西域為匈奴所控制,漢朝與西域幾乎處於隔絕狀態。漢武帝為了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張騫到達了西域很多國家,其中不少國家都派使者帶禮物到長安答謝。張騫通西域後,漢朝大批絲和絲織品透過橫貫東西的商路運往西域,再由西域運往西亞、歐洲;西域出產的黃瓜、大蒜、胡蘿蔔、葡萄、西瓜等也傳到了漢朝。隨著交往深入,西域的音樂、舞蹈、魔術、雕刻、繪畫傳入漢朝,漢朝的鑄鐵、鑿井等技術也傳到了西域。

  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後,派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出使西洋。1405年至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航行至非洲的東海岸。鄭和的寶船滿載絲綢、瓷器、茶葉和金屬貨幣出航,換回象牙、寶石、香料和珍禽異獸等。鄭和的船隊還向所到之地的人民傳授鑿井、築路、捕魚等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和農作物的栽培方法,推行貨幣、曆法、度量衡等,同時亞非的文明成果也傳入了中國。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強國,但中國人沒有恃強凌弱,鄭和下西洋28年間,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對外政策,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係,今天,南海和西沙的許多島嶼都是以鄭和及其水手命名的。

  17.綜合文段一的內容,說出張騫通西域及鄭和下西洋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文段二

  前蘇聯漢學家畢丘林說:“張騫通西域在中國史上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美洲之發現在歐洲的重要性。”但是,張騫與哥倫布最大的不同是他帶給歐亞的是和平,而哥倫布帶給美洲的是血腥的屠殺和殖民地化。在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交融,佛教在印度衰落,卻在中國重生,並從中國發散到世界各地。如今,絲綢之路依然是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人們依然在這裡傳遞著文化與和平,這樣的傳統,值得我們長久地珍惜和傳承下去。(節選自“絲綢之路申遺”系列報道,2007年12 月)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根據他的故事演繹的神話小說《西遊記》,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理論,而且使佛教從中國傳播到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

  18.根據文段二的內容,說出佛教能夠“在中國重生,並從中國發散到世界各地”主要原因是什麼。(4分)

  參考答案:

  17.要點:(1)促進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促進了經濟貿易) (2)促進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3)建立了不同民族(種族)間友好關係評分:共 3分; 3個要點,每個要點1分

  18.要點:(1)東西文化的和平交流;(2)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融合發展

  評分:共4分;兩個要點,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