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擴寫文章及作者簡介

《遊子吟》擴寫文章及作者簡介

《遊子吟》擴寫文章及作者簡介

  引導語:《遊子吟》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透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下面小編整理的《遊子吟》擴寫文章及作者簡介,供大家欣賞,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⑵。臨行密密縫⑶,意恐遲遲歸⑷。誰言寸草心⑸,報得三春暉⑹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

  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後隱居嵩山。[1-2] 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齊名“郊寒島瘦”。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3] 。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

  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遊子吟古詩擴寫

  屋外,刺骨的寒風呼呼地颳著,在一間破舊的小屋裡,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為兒子做出門遠遊的準備。

  慈愛的母親坐在昏暗的燈光裡,為兒子孟郊縫著衣服,她左手拿著針,右手拿著線,慢慢的穿過針眼,打上一個結,便仔細的縫起來。這一針一線之中含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擔心,她擔心害怕兒子遲遲不能回家,家中太貧窮了,沒有錢去為兒子買綾羅綢緞,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突然,孟郊從屋子裡走出來,把母親手中的針和線搶過來說:“娘,您已經老了,不要再縫了,快回屋睡吧。”說著,就扶母親進了屋。夜已經很深了,伸手不見五指。

  母親聽孟郊屋裡沒有動靜,就把油燈再次點燃,把衣服拿過來,一針一線細細地縫著。母親看釦子鬆了,就把它縫得牢牢的,母親看衣服破了個洞,就小心翼翼地縫得結結實實的`,她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了很多很多的血。由於天快亮了,母親顧不上疼痛,又拿起針線縫了起來。

  母親想:“兒子這次出去,不知什麼時候回來,我得細細地縫,把衣服縫結實了,好讓他多穿些時間。”

  天亮了,孟郊走出來,發現母親一夜沒睡,當他看到母親手上的血以及縫好的衣服時,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孟郊心想:“我們兒女好比是小草,永遠報答不了陽光的哺育之情,當兒女的也永遠報答不了母親給予的恩情,母愛是多麼偉大呀!”

  屋外,刺骨的風還在颳著,可這間小屋裡,卻洋溢著暖暖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