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論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論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論文

  現在的社會上,很多家長還是缺乏科學教育子女的經驗,沒有認識到小學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歡迎大家閱讀。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良好的家庭教育論文一

  摘要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起構成了人類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長的觀念、教育方式、自身的素質等因素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面對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形勢,改進了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方法失當,教育效果不佳。針對目前教育水平低下的家庭教育的現狀,本文透過對開心(化名)的個案分析,從家長、學校、社會等層面探討指導家庭教育的措施,力求對家庭教育能夠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

  家庭教育;個案分析;家長;教育觀念

  一、問題提出

  父母都有共同的心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面對在生理和心理上漸趨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許多家長轉變了教育觀念,使自己的孩子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少家長面對接受新生事物快、渴望獨立的高中生,其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方法失當,儘管為孩子操碎了心,結果事與願違。

  二、個案情況

  1.本人情況。開心是市直某高中的一名女生,具有朗誦、主持、寫作等天分和愛好。平時在學校積極參加活動,不愛多說話,但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懂得向老師訴說、與同學交流。然而在家中,經常與父母整天不說話,除非有事,例如繳費向家長張口,一般不交流。與妹妹不能和睦相處。

  2.事情的起因:(1)在學期伊始,班主任調查學生的心理困惑,開心這樣寫道:“謝謝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聽我說說心裡話……我不想和父母解釋什麼,他們不瞭解我。我一回家就心情壓抑,不想和任何人說話。”(2)班主任就此事跟母親進行了溝通。據其母介紹,開心放寒假在家經常看電視,母親勸其學習不聽,就要求她作為老大帶頭幹家務準備過年,開心心裡不痛快與母親不說話。春節父親回家,開心和妹妹為爭電影片道爭吵起來,被父親吵了一頓,父親認為作為老大應該讓著妹妹。而開心認為不是自己的錯,覺得父母總偏向妹妹,於是和父親不再說話。母親懇求班主任教育一下開心:家長的話孩子聽不進去,什麼事也不跟家長說。這麼大了一點事都不懂,家長辛苦為她操勞,不但聽不到一句感謝的話,看不到一點感恩的表現,家長很傷心。(3)班主任就此事跟開心進行了溝通。瞭解到:開心很心疼父母,但她不願意用語言去表達。母親平時只關心她的學習。她看電視是關心時事,這是作為文科生必須具備的知識。開心覺得母親一味地嘮叨,說不到點子上,對她的實際幫助不大。

  經過調查,近七成學生認為家長對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幫助不大,家長只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成績,不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無法幫助他們排遣來自學校和社會的一些問題。

  三、成因分析

  1.教育觀念落後。(1)家庭教育觀念並未真正形成,“分數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普遍。(2)不尊重、不真正瞭解孩子的家長為數不少,有些家長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念強加給孩子,其實並不知道孩子內心想要什麼。

  2.教育方式不科學。(1)平時家長對孩子缺乏正確的教育,有些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又忙於工作,所以對孩子的關心很少,沒有實質的幫助。(2)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並未普遍形成,孩子的個性難以得到張揚。(3)與孩子溝通意識不強,互信程度低。在和家長的接觸中,聽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給老師了,您多費心,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家長說啥都不聽,您多說說他。”

  3.教育水平低下。(1)家長文化素質不高,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調查發現:家長文化素質高的家庭教育水平總比文化素質低的家庭高。(2)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導,教育能力差。(3)在成才觀上有誤區。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算對孩子的教育成功了。這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

  四、採取對策

  1.家長層面:家長要更新家庭教育觀念,逐步提升對家庭教育的理性認識。從單純依靠學校轉變為與學校、社會配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長應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絡,通報孩子在家中的情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學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教育態度上,從自由放任或嚴加管教,轉為自覺地教育孩子。改變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在教育方式上,家長對孩子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注重與孩子平等溝通。

  2.學校層面:(1)學校要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家長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誤區。(2)學校可以透過班主任,以家長會等方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讓家長真正瞭解學生實際,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指導方式要創新,從單一到多元,從單向轉向互動。

  3.政府層面:政府的重視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應該加強政府領導,加大政府的宣傳力度。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社群的教育資源,盡最大努力發揮社群教育功能。

  良好的家庭教育論文二

  摘要:不同的家庭教育觀造就不同的性格。很多中國孩子內向、聽話,缺乏創造力。很多美國孩子外向,敢於創新。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教育到底是什麼?本文研究中美兩國家庭教育觀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什麼是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中國;美國;父母;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指家庭長輩透過傳授知識、道德培養和營造家庭生活氛圍等方式對後代在行為上的指導,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後代的發展。簡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家庭長輩對晚輩的教育。

  二、中美家庭教育觀的`差異

  1.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定位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父母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在一些家庭裡,父母往往代表權威,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願望制定家規,用此家規約束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少有發言權和參與權,不能因為與父母意見不一致而提出異議。孩子能做的就是守規矩,聽從父母的教導,不能頂撞父母。美國家庭教育中,美國父母一直以自己的孩子為主體。美國的父母認為一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生而平等,在他們眼裡,孩子雖小,但有自己的自由,通常父母與孩子是一種朋友的關係。美國的父母更願意聽取孩子的意見和要求。

  2.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些中國父母關心和在意孩子的智商,很少顧及孩子的情商,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較高成就。如果孩子的結果是令他們滿意的,那過程無論犯多少錯,父母都會選擇原諒孩子。如果過程不是父母想要的,那無論孩子在過程中付出多少努力,得到的只會是父母失望的眼神。與此相比,美國的父母更加註重孩子的興趣、個性、創新能力。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夢想,美國父母會努力地幫助他們實現。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儘管孩子的表現不是父母所期望的,甚至可能是令父母失望,父母不會責怪他們,而是會默默地幫助他們,直到他們自己意識到錯誤並且主動承認錯誤。3.教育方式的不同在生活、經濟、社交上,一些中國父母比較縱容自己的孩子,能夠包辦代替的都包辦,能夠滿足孩子要求的儘量滿足,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然而,一些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很高,孩子在學校考試的分數越高,名次越靠前,拿的證書越多,就證明孩子的學習成績越好。在對待孩子的過錯時,一些中國父母習慣批評、指責孩子。美國家庭中,父母更多采取的是鼓勵的教育方式。父母鼓勵孩子對一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和理解他們的看法,鼓勵孩子“保留意見”,獨立行事。對孩子犯的錯誤,父母不會大吵大鬧,而是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父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包容孩子所犯的錯誤,鼓勵孩子改正錯誤,耐心教導孩子如何避免錯誤。

  三、教育

  1.教育不是教育者的主觀設計,必須體現受教育者的客觀存在和特徵

  由於先天性的因素和後天成長環境的差異,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社會之間,應該具有每個人獨特的人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需求和努力方向各有差異。因此,教育不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正規化,不是教育者主觀的設想,必須體現受教育者的客觀存在和特徵,適合受教育者的需求,從而有效地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

  2.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合乎規律的引導

  我們每個受教者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我們不可能被完全地控制。所以,教育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不要試圖透過一些方式控制受教育者接受相關教育,否則受教育者會出現反抗。教育者應該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場上,根據他們的需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最終達到使他們接受教育的目的。

  3.教育不是競爭,不是優勝劣汰,而是互助、交流和相互的感染

  受教育是每個人的權利,受教育者應該有機會接受教育,並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互助、交流和相互感染,以此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通常情況下,考試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髮現問題,從而有利於他們更好地接受知識。教育者採取考試選拔優秀人才,淘汰不合格的受教育者,以至於被淘汰者無法再繼續接受教育。

  4.教育不是大工廠的生產線,而是小作坊裡的手工製作

  如果說,學校是“工廠”,那麼入學時間到畢業時間之間就是對“產品”進行加工的時間,透過考試者就是“合格產品”,沒有透過考試者就是“劣質品”。然而教育不是大工廠的生產線,不需要生產統一的“產品”。教育是小作坊裡的手工製作,需要相關人員慢慢地、用心地編制出有特色的“產品”。

  5.教育不是商場,不以金錢和牟利為目的,而是以服務社會為目標

  一些人認為,人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將來的社會地位和薪水越高。當接受教育的動機不純時,教育就失去了自身價值,受教育者會因為沒有達到理想目標而痛苦。教育不是商場,不以金錢和牟利為目的,而是受教育者要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段曉璇.從《虎媽貓爸》看我國家庭教育觀念存在的問題及啟示[J].人才資源開發,2005

  [2]賀蘭.教育本質觀初探——基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價值觀的轉變[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6

  [3]劉曉晨,韓璐.中美中產階級家庭教育觀差異及其歸因[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

  [4]潘月玲.從《摩登家庭》看美國家庭教育觀[J].現代企業教育,2014

  [5]袁源泉.從電影《早熟》與《朱諾》看中美家庭教育觀[J].考試周刊,2013

  [6]趙雪薇,孫迎光.教育概念與教育本質新解[J].上海教育科研,2016

  摘要:不同的家庭教育觀造就不同的性格。很多中國孩子內向、聽話,缺乏創造力。很多美國孩子外向,敢於創新。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教育到底是什麼?本文研究中美兩國家庭教育觀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什麼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