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辛棄疾歷史評價

辛棄疾歷史評價

辛棄疾歷史評價

  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少,那麼別人對於他的歷史評價又是怎樣的呢?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tāng tà),小聲鏗鍧(kēng hōng),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後世人云: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詞中之龍

  辛棄疾善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收六百二十餘首,無論數量之富,質量之優,皆冠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詞向來被人稱為「英雄之詞」。這些詞主要表現了詞人以英雄自許,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壯志豪情。他時常回憶起少年十突入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的英雄事蹟。如《鷓鴣天》上片道「壯歲旌旗湧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僕姑。」辛詞還表現了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悲憤心情。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詞中透過看吳鉤寶劍,拍遍欄杆的典型動作,生動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心情。辛棄疾這類「英雄之詞」,大都使氣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壯,風格沉鬱雄放。

  此外,辛棄疾也有寫一些鄉村景物和田園情趣的詞﹕《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詞也不乏風格婉約,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鋪敘元宵夜的歡樂場面,下片轉寫一位幽居自處,不同凡響的女子﹕「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實際上表現詞人「自憐幽獨」的情懷。

  辛棄疾以其獨特的英雄壯志和豪情,極力使氣逞辭,以文為詞,大為擴充套件了詞體的題材範圍,形成了沉鬱豪壯的主體風格,又兼有婉約深曲和清新質樸的格調,可謂熔鑄百家,自由揮灑,多姿多彩。

  酷吏之名

  淳熙八年冬天,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浙西提刑,還沒有走馬上任,就遭到了監察御史王藺的彈劾,“臺臣王藺,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錢來就像用泥沙,殺起人來就像割草。由此,辛棄疾有了酷吏的名聲,還沒來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銷了一切職務。

  辛棄疾給人留下冷酷的印象並不奇怪,他年輕的時候,在北方義軍中曾單人獨騎殺了偷盜義軍大印的和尚義端。後來,又有過率領五十騎突襲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的壯舉,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敢於出手殺人的狠角色。但真實的情況又如何呢?

  事實上,辛棄疾對普通老百姓寬厚,對下屬官吏嚴酷。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亂,在給宋孝宗的.報告《論盜賊札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併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臣以謂,不去為盜,將安之呼,正謂是耳。”意思是說,這些種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級的官員用過度的徵收賦稅來害他們;縣一級的官員呢,用徵購各種名目的物資來害他們;底下的辦事人員用各種名義索、拿、卡、要來害他們;地主豪強用兼併田產來害他們;而盜賊又用搶劫和掠奪來害他們,老百姓不去當盜賊又能往哪裡去呢?

  辛棄疾認識到真正該嚴格管理的是各級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這成了他的執政理念和處理政務的出發點。據《真西山集》記載,辛棄疾“歷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慄,唯恐奉教條,不逮得遣”。就是說,他對底下的官吏非常威嚴,動不動就對手下進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員都嚇得心驚膽戰,生怕遵守教條不到位而被譴責。

  相反,他對百姓卻非常寬厚、關心。樓鑰所著的《攻愧集》中說,“比居外臺,讞議從厚,閩人戶知之”。意思是辛棄疾在做福建提點刑獄時,給犯人判罪遵從的是寬厚的原則。這件事,福建人家家戶戶都知道。有一次,他派一個叫傅大聲的官員到下轄的一個縣裡,去複審牢獄中的囚徒。傅大聲到了那個縣之後,經過仔細的稽核,釋放了五十多個人,只留下十多人。這麼多的案子被翻案,讓那個縣令臉上火辣辣的,於是拒絕招待傅大聲,連飯也不管了。辛棄疾聽說後,親自對這些案件進行稽核,最後全部依照了傅大聲的處理意見。

  辛棄疾所以被人汙以酷吏的名聲,主要還是他不肯與當時的官場同流合汙。在給皇帝的上書中,辛棄疾自己都說:“臣平生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因為“剛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說敢做,不願意迎合別人,為了求得事業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節,更加不理會各種各樣的潛規則。於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場風氣之間的矛盾衝突就不可避免了。不過這一切放在今天,卻格外讓我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