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辛棄疾《卜算子·千古李將軍》練習題

辛棄疾《卜算子·千古李將軍》練習題

辛棄疾《卜算子·千古李將軍》練習題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透過漢代李廣李蔡才幹高下有別然而遭遇卻恰恰相反的強烈對比。分享了辛棄疾《卜算子·千古李將軍》練習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

  作者: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也。

  辛棄疾《卜算子·千古李將軍》練習題

  (1)賞析這首詞上闋所運用的主要手法。(4分)

  (2)詞的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

  (1)運用了對比手法,(1分)用李廣英勇善戰難封侯與李蔡才能平庸卻封侯作對比,突出了李廣的悲劇命運。(2分)作者以李廣自比,表達了心中的憤憤不平。(1分)

  (考生如回答“用典”,並結合詩句分析,可酌情給分)

  (2)最後—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反語),(1分)作者透過“力田非我莫屬”表達了對統治者的強烈不滿和自己懷才不遇、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懣之情。(3分)

  白話譯文千古揚名的李將軍,能夠在戰鬥中奪得匈奴的戰馬。李蔡的人品才幹都極平常,卻被封侯拜相,這多麼不像話!我在田裡鋤草,把老根挖扒,剖開竹筒,刮製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詔令舉薦“力田”,則非我莫屬。

  鑑賞: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南宋詞人辛棄疾所著。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這首小令是慶元六年(1200),作者61歲,被迫退隱於鉛山時所作。

  小令中“李將軍”“李蔡”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廣者……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行十餘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元狩二年,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全令的意思是:古代的李將軍,受傷被俘後還能奪得匈奴的好馬。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卻被封為列侯。除草要去根,蓋房子要添新瓦。萬一朝廷推舉努力耕田的人。除了我還有誰呢!

  小令的上片是用李廣屢立戰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卻能封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銳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反動本質。它已為一群庸碌無能的投降派所把持,那些有志氣、有才能的抗戰志士卻被排斥打擊。這是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體現

  小令的下片以“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作為起興句,以“萬一朝廷舉力田,捨我其誰也”這一反語作結,與詞的上片相照應,揭露南宋朝廷打擊抗戰派的'政策。

  小令以李廣喻自己,指出象李廣這樣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卻總是被排斥、迫害。對此,作者是極為忿慨的,但他卻反話正說,不說自己的忿慨,偏說“舉力田”;在“捨我其誰”的嚴肅敘說中,表達了作者強烈憤慨和對南宋朝廷的尖銳嘲諷。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冑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