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贊陶淵明

贊陶淵明

贊陶淵明

  他的《歸去來兮辭》堪稱魏晉第一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傳》開創了文學紀傳體先河;

  他描寫的“桃花源”成為世代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他曾給四位老闆打過工,其中兩位(桓玄、劉裕)登上帝座;

  他……

  諸葛亮,字孔明,僅一孔之明,神機妙算,幾近於妖。而陶淵明,字元亮,達淵底之明,超然物外,幾近於仙。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

  古往今來,陶迷眾多,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是推崇備至,專門寫了《陶淵明傳》。詩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精神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一脈相承。詩聖杜甫更是將陶淵明比作隔世知己,有詩為證,“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詩白居易更是敬重陶淵明的為人,任江州司馬時特地拜訪陶淵明故居,留下《訪陶公舊宅》一詩,甚至是愛屋及烏,“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北宋文豪蘇東坡更是對陶潛的推崇備至,“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模仿了不少和陶詩,達109篇的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這是對歷代名家的影響,對我們這些升斗小民而言,陶淵明也人人知曉,很多人都會背誦《桃花源記》一文。很多人聽到陶淵明,就會想到菊花啊、五斗米啊、無絃琴啊、五柳先生啊……

  我也是個陶迷,所以記了三大本筆記來說陶。儘量說得通俗易懂得。

  陶淵明不是做官的料,卻是做名士的好料。談及晉宋易代之際的達官顯貴們,如王凝之(王之的兒子)、桓玄、劉裕、劉敬宣、顏延之、王弘、檀道濟等歷史人物都跟他有過交集,特別是曾為江州刺史的王凝之、王弘、檀道濟更是垂青,以結交為榮,甚至是達到曲意逢迎的程度。

  中國文人,能夠做到不事權貴,反引得權貴逢迎的,千古而下,就只有一個半,一個是陶淵明和半個是李白。為什麼這麼說,李白還有真有點俗,跑京城討官,來脾氣了就炒了皇帝的魷魚,但還是免不俗,站到反革命的隊伍上去了。

  老賈我就不扯開去了,開說牛人。

  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很多人認為陶淵明出身寒門,仕途艱難,所以官做不大。這是需要嚴重糾正的錯誤觀點。陶家的老祖宗陶侃,可是東晉開國元勳,即使劉裕建宋代晉,也不忘江南政權締造者五人的功績,雖然是打壓士族勢力,取消封,獨置始興、廬陵、始安、長沙、康樂五公,但降為縣公、縣侯,以奉王導、謝安、溫、陶侃、謝安之祀。陶淵明雖不是陶侃的系子孫,輪不到承,不至於就說明就是寒族士子了。

  陶侃曾任荊、江二州刺史,東晉之江州相當於現在的江西、福建兩省,再加上今天的湖北咸寧、武昌、至黃石的長江南岸、湖南衡陽以南以東的地區。陶侃江西鄱陽人,後舉家遷居至潯陽。《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陶侃字士行,本鄱陽人也。吳平,徙家廬江之潯陽。”有這個祖蔭在,陶家雖然談不上江南士族門閥,但在江州絕對是名門旺族。

  若不是長沙公陶侃之後,陶淵明的父親陶敏怎麼能夠娶到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對了,這裡還要說明一點,陶敏是陶侃的孫子,而孟氏又是陶侃的外孫女,士族門閥很講究表兄妹的聯姻,親上加親,擴大家族勢力。

  陶敏和孟嘉之女婚後產有三子,陶淵明是幼子,於公元365年誕生於江州潯陽郡柴桑縣西南部的柴桑山(今德安縣吳山村一帶)。陶淵明從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穩,遇事不慌,雙親視為掌上明珠,親自對他加以指導,在八九歲時,就已能誦讀詩書,通曉《論語》。

  陶敏擔任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太守,東晉的'太守相當現在的地級市市長,享受正廳級幹部待遇。小陶在父親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讀書習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可惜的是,公元372年,小陶八歲,陶敏天不假英年,撒手人。母親孟氏即帶著陶淵明兄妹二人,扶喪回到了潯陽柴桑山老家,靠僅有的一二百畝田租維持家庭生計。

  公元384年,二十歲的陶淵明讀萬卷書後,開始行萬里路。他先建康城一睹京城華,在居京為官的叔父陶逵家小住後,接著遊歷了會稽郡和吳郡等南土,而後又獨遊往北,至幽州和張掖。陶淵明做了三年驢友後,即公元387年,回到潯陽柴桑山。

  回到家中,陶淵明在園田居苦讀三年書。公元390元,陶淵明娶了第一老婆王氏。

  公元391年,江州刺史王凝之崇佛通道,主持了一場廬山譯佛經。小陶同志也開始交遊上廬山參加這場文會,與一幫文人來個見面會,那時很注重門第的,在這種場合少不了自報家門。陶淵明是陶侃後人,系出名門,自然引起士族名士王凝之的重視。王、陶兩家都有信奉五斗米道的傳統,所以蠻談得攏。

  經過一年的交遊,公元392年,陶淵明從柴桑山遷至潯陽城居住。陶家祖宅在柴桑山,那也是陶侃帶著其母湛氏從鄱陽湖對岸鄱陽郡梟陽縣遷過來的,並且湛母下葬於此,所以,陶氏後人就在這裡散枝生葉。陶淵明在柴桑山下有一二畝的田產,也就是他提到的園田居的地方。

  陶家作為江州新興豪門,自然會在江州首府潯陽城購得一些物業。陶淵明祖父就已在城中居住,所以潯陽城有房有田也不難理解。房產的具體地址大就在東林寺附近的廬山腳下。陶淵明回到潯陽物業也算是回家,與叔叔一家人團聚。在叔叔陶逵舉薦加上祖父孟嘉曾主管過江、荊二州的教育工作,陶淵明順利在州郡序裡謀得一個授課老師的職位,相當於潯陽第一中學的老師。小陶同志跟王氏夫妻關係融洽,對愛情很有感覺,偶感而發,拈來《閒情賦》一篇,沒想到一寫成,就在潯陽城內傳抄開去。而正是這個時候,陶淵明的作品開展進入人們的視野。

  為什麼陶淵明在這之前的作品沒有流傳下來,特別是詩歌創作在這之前幾乎是個空白。應該說,他行遊各地,一定會留下什麼詩歌詞賦的。原因應該很簡單,他呆在柴桑山下,也就是祖居地的園田居里,年少未知名,加之地相當偏僻了,所以即便有上乘的佳作也無以記載。而到了潯陽城也就是柴桑縣城後就不同了,柴桑縣城是江州的政治文化中心,為江州、尋陽郡、柴桑縣的共同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三級政府共駐地。陶淵明住在那裡,有王凝之、王弘、顏延之、檀道濟這樣陣容豪華的超級粉絲團,自然即使隱居鄉野,隱其身不得隱其名,所以,陶淵明29歲後的作品大都流傳了下來。

  二、出任江州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