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清明隨想作文通用15篇

清明隨想作文

清明隨想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隨想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隨想作文1

  清明節那天,細雨濛濛,雨毛毛地隨風搖擺,飄在那透明的蒙了一層灰土的窗上,似乎在提醒著我,該去悼念一下為國捐獻出生命的勇士!

  那為國鞠躬盡瘁的英雄們是偉大的,是平凡中的偉大。我想他們是水,因為他們洗去人間的醜惡;我想他們是風,因為他們吹去了人類思想的垃圾;我想人們的心是永遠刻著“愛國”這兩個字的。

  雨中去掃烈士墓,在憂愁的雨緒中懷念愛國的烈士,回想那些永昭千年的名字:林則徐、秋瑾、魯迅……無數的鐵骨錚錚的烈士或是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或是寫出鞭苔人心的文學鉅著。不管他們以怎樣的方式愛國,但是他們的心是一樣的。

  清明的風是清香的,清明的雨是憂愁的。這清風憂雨吹起了我們的愛國激情,清明的草是青的,清明的葉是綠的,這青草綠葉記錄了愛國烈士的事蹟。清明與愛國似乎是相連的,憶起愛國人,就會想在清明節去掃一下墓,清明到了,就會牽動對愛國人的情,為他們鼓一下掌。

  那一個人沒有血,沒有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讓我們把愛國人的愛國情發揚光大吧!我們的愛國情,將會在社會主義的國度裡發揚光大,我們的烈士頌,將會在社會主義的國度裡,被萬人傳頌,每一個愛國人的骨髓裡流淌著同樣的信念。那就是“愛國是我的責任”,每一個愛國人喊著一樣的口號,那就是“為愛國精神奠基”。

  朋友們,讓我們手牽著手,心連著心,一起高歌愛國激情!

清明隨想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年一次的祭故掃墓,一年一回墓裡墓外人的對話。

  4月4日,我們全家去了鄉下掃墓,中午到鄉下時,天開始下起了雨。春天的鄉村到處洋溢著生命的音符和泥土的芬芳,田野草木青翠欲滴,野花遍地,火紅的杜鵑花會在每個角落向你綻放笑臉。兒子快活地奔跑在鄉間的小路上,把大人這莊重的祭祀活動,變成了一次愉悅的踏青。是啊!清明本是踏青的好時光,古人將清新明麗的春之歡樂與生離死別的人間悲酸合為一體,其中藏有怎樣的玄機呢?也許,生與死,本來就是順應自然的輪迴,優雅相對才符合人生真諦。生與死的行走充滿詩境,生命才能獲得本有的尊嚴和高貴。萬物復甦之際,人們傾城而出,郊遊掃墓,讓清明成為生者與逝者合歡的節日,這正是先人的大智慧啊。

  婆婆在墳前燒紙時口中唸唸有詞,大意是讓墳裡的人好好過,保佑墳外的人平安幸福,我想大多數人上墳的人都是這樣的吧。要墳裡的人保佑墳外的人,首先還是要墳外的人保佑墳裡的人;只有墳外的人過的好,才會慷慨地拿出更多的祭品來祭奠墳裡的人。

  我想,陰間陽間該是一個樣吧,在哪一邊都不容易,要想活出個人樣來,靠誰都不可靠,誰都活得不輕鬆。還是老祖宗那句話說得好——自強不息。首先把自己過好,只有自己過好了才有能力去照應別人,不管是墳裡墳外的人都一樣。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清明隨想作文3

  一輩子是多長的時間,誰也說不清。總是有很多人迷迷糊糊地走完人生的那條道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是一個讓人懷念的悲傷日子。深吸一口氣,到處籠罩著沉重的氣氛,連鳥兒的叫聲也像是在哀鳴。我和父母先去外婆家,再去臥龍公墓。路上穿過幾塊墓地,我聽到了幾聲撕心裂肺的哭聲。這,彷彿是一次大規模的生死聚會,活的人用哭聲寄託內心的哀傷思念,死了的人在地下抽噎。

  到了外婆家,我們拿著紙錢和鮮花,供品,懷著沉痛的心情去臥龍公墓。穿過幾塊墓碑,終於來到了姥爺的墓碑前。放好鮮花,供品,點上紙錢,媽媽和舅媽早已情不自禁地失聲痛苦。就連舅舅這個男子漢此時也卸下武裝,眼眶裡浸滿了淚珠。我看著照片上姥爺燦爛的笑容,想著他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淚珠不覺也在眼中打轉轉。

  我輕輕低頭看著舅舅滿臉淚痕,心頭一陣苦澀,這位年過半百的男子,他那深陷的雙眼中流出的是比山海高,比海還深的思念!

  我擦去淚水,望著掃墓的人群,陷入深思:美麗和生命總是短暫的,甚至一眨眼它就可能消失了。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它。珍惜所擁有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清明隨想作文4

  據全球土地面積調查顯示,我國土地面積調查顯示,總面積被海洋佔去最寬,餘下可利用面積很少,居住面積很少,耕地面積很少……這樣便迎來了土地流失問題、住房問題、耕地問題……後代被問題壓著!

  看著一座座高高的墳墓,看著村子的另一個“村子”,不禁讓人聯想到世界的另外的許多的地方,是否有這種“聚居地”更寬闊呢?那麼就正如誰預測的一樣,將會是“死人同活人爭土地”,顯然是很符合一些實際情況的。

  樹木被大量砍伐,綠化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看著著一個個熟悉的字眼,想一下綠化、樹木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否有那種不等量交換的感覺。現在,眼前的一堆堆的墳冢,它們將有可能如雨後春筍般地代替綠化面積。如果不加限制,這種結果是順勢生長的,是必然的結果,就好像大自然的法則一樣“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到時候,宇航員從外太空遙望,則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的星球。代替她的,而是一個“馬蜂窩狀的東西了。

  不過,問題的出現總是會有解決的辦法。試著大膽考慮一下,將逝去者的魂魄安於樹根下,那麼聳立在大地上的就是一棵有意義的樹了。況且,還有大家都接受的寓意呢,“與樹萬世長青,永存大地”、“落葉歸根,人歸天地”。我們暫且就稱其為“樹魂”!

清明隨想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古詩大家都熟悉吧?每年在這時節大家都會去上墳、掃墓,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今日,我們全家一起到南山公墓去掃墓。馬路兩旁桃紅柳綠,我欣賞著春天的美景,暖暖的春風吹來,真愜意!經過太子灣公園的時候,媽媽說:“快看,鬱金香!”我看見了滿園的鬱金香。鬱金香造型很獨特,有月牙形的,有花盆型的,有彎彎的的象小河一樣的;鬱金香的顏色很多,有紅的象火一樣的,有黑的象墨一樣的,有象黃得象蝴蝶一樣的;鬱金香的味道真香,令人陶醉,真是芳香撲鼻,沁人心脾。

  來到南山公墓,我看見大家都行色匆匆地往山上趕,我也不拉後,在擁擠的人潮中鑽來鑽去。終於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了。爺爺奶奶先把祭品供到墳上,再把酒給倒上,然後點燃蠟燭,再點上香。嫋嫋的輕煙隨著風在上空盤旋,好象帶去了我們對祖先的思念。接著我們拿著香在墳前拜了起來,嘴裡輕輕地說:“我們來看你了,請你們保佑我們全家平安,無病無災。保佑餘涵學習成績好。”我也輕輕的唸叨著:“你們走得太早了,沒能孝敬你們。”最後,爺爺奶奶把帶去的冥幣燒在了墳前。

  拜祭完後,我們戀戀不捨南山公墓,從山上看下來,掃墓的人真多,黑壓壓的一片。我們隨著人流慢慢地下來,我邊走邊想:太公太婆,希望你們在那邊能過得更好。

清明隨想作文6

  清明節的天空總是給人一種幽暗的感覺,太陽消失了它的身影,有的只是灰白色的含著雜質的天空,而在這樣的天空之下,也往往有著令人神清氣爽的涼風。在這涼爽的天氣裡,植物也煥發出最富有生機活力的一面。

  走在鄉間的公路上,一切顯得那麼的靜謐,彷彿你正踱步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沒有一丁點兒的雜音,沒有喧鬧塵俗的紛擾,卻撩起了絲絲傷感的記憶。曾幾何時,我的思想性格已趨於成熟穩重,我懂得了這總是因放假而帶來歡樂的節日應該有著它悲傷與虔誠的含義,我明白了這一年一度的因我曾經的懵懂無知而不懂莊重的祭拜儀式其實是一種奢侈。曾經的我提著籃子奔跑在荒野的小徑上,催促跟在我後面的爺爺奶奶,他們總是呼喊我慢點慢點再慢點,而我總是急切地一個人穿過竹林,爬上荒草叢生的山坡,然後蹦跳著吶喊著呼喚爺爺奶奶快點快點再快點……過往時光裡和爺爺奶奶一同掃墓的畫面還一幕幕呈現在眼前,而現在,卻又是一個少了有他們同行的清明節了。

  和父母攜手走在蔥綠的大地上,眼前所見跟記憶中故鄉的景色有著驚人的相似。在佈滿嬌嫩小草的田埂上行走的人兒倒映在蓄滿了水的田野裡,疾走在狹窄柔軟的泥埂上,你會驚異自己掌握的強大的平衡感,即使兩側都是水田也無所畏懼,而那種恍然如夢的時空疊印和穿梭感,又讓你在不經意間不能自已……

  同一個節日,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點,卻都有同樣的親情的味道和欲說還休的心緒鼓漲在胸中……

清明隨想作文7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

  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

  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隨想作文8

  清明,我把你思念 清明是一個祭祀過世的親人與朋友的日子,對於逝去的他們,每每想起,我總是不能釋懷,他們的音容笑貌已刻入我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爺爺,我想念你,我想念你渾厚的聲音,慈祥的眼神,爺爺,您還記得嗎?我一直是您操心的桐桐啊,你說我從小就愛摔跤,每當我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時候,您總會大聲的喊:“桐桐,太高了你不能跳,小心摔著!”“啪”話音未落,我便已經摔得四仰八叉了。難怪,媽媽對我愛摔跤已經不以為然了。

  現在爺爺去了,我無處寄託我對爺爺的思念,我想說:“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時,風正從那裡經過;你見過風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枝葉沙沙作響時,風正從那裡經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大家覺得涼爽時,風正從那裡經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風可以把我對爺爺的思念帶到天堂去……

  你見過風嗎……

清明隨想作文9

  三四月的天氣,總是灰濛濛的,在這潮溼的空氣中,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這樣一個沉重的日子裡,媽媽開著車,載著爺爺、奶奶和我來到了墓場。下了車,我們慢慢地走向墓地,一路上,祭清的人們絡繹不絕,鞭炮聲咽嗚聲纏綿入耳,我頓時覺得心頭壓抑起來,就連鳥兒的聲音也顯得那麼哀怨、悽慘。我們來到了祖先們的墓前,拿出事先準備好了的祭祀用品小心地一一擺放。

  奶奶拿著紙錢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泣。平常嘮叨的爺爺也在祖先的墓前跪了下來,眼中縈繞著陣陣淚珠,我的心中也一片苦澀。眼前這幾位經歷過滄桑的老人,他們那深邃情感是比海還深,比山還高的思念。我站在一邊,心中想“對於那些已去的老人們,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紀念呢?驀然間發現了一片油菜地。那片燦爛黃在這樣陰霾的景象中是那樣的嬌豔,突兀的插入春天的生命,可誰說它們明天就不會無由的凋謝了呢!因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和景物,讓他(它)的生命燃燒的更有價值和無悔。

清明隨想作文10

  四月,東風徐拂,溫柔的、輕輕的撫摸大地,花兒甦醒了,大地露出美麗的臉龐;鳥兒飛上枝頭“吱吱喳喳”的鳴唱,歡迎著春天,燕子又回來屋簷下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使我想起,四月五日——清明節。

  每到清明節,祭祖掃墓的人潮總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到了目的地,只見雜草叢生,大人小孩們分工合作,拿著鋤頭鐮刀,把祖墳上的雜草除得一乾二淨。大家擺上祭祖用的牲禮,雞、鴨、魚、豆乾、水果……等祭品,家中的長輩發給每個人三柱清香,我屏氣凝神的祝禱,看著香菸嫋嫋緩緩升上雲霄,不知道在天之靈的祖先,您看見了嗎?您聽見了嗎?

  爸爸媽媽告訴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總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父母在世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否則等父母百年了就後悔莫及了!而祭祀祖先使大家懂得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以前祖先蓽路藍縷的開墾,使得現在的`大家得以豐衣足食,大家做子孫的千萬不要數典忘祖,更不可以辜負先人對子孫的期望和訓示。

  每年的掃墓,使大家謹記慎終追遠的重要性,也感念祖先的先勞,知道大家要好好的努力向上,光宗耀祖,不要讓祖先在天之靈還替大家操心,這樣才是真正的好子孫。

清明隨想作文11

  清明節是掃墓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去祭祀先人。

  清明節又到了,掃墓的時間又到了。我想起了那些名人。

  越王勾踐是紹興很有名的人。他是大禹的後裔。春秋末期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吳王闔閭曾於公元前496年被越軍所敗,闔閭受傷。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叔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軍大敗。為了儲存力量,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之機,一舉攻入吳國並殺死了吳太子。夫差返國後只得言和。勾踐不斷舉兵伐吳。勾踐二十四年,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候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越王勾踐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足夠的耐心。我們想獲得成功,就要學習他的這種品質。遇到困難不要放棄,等待著,努為著,總會成功的。

清明隨想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它,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偉大的國際主義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扮演,懷著對烈士們無限崇敬的心情,我來到了掃墓園。熊熊烈火在眼前不斷的燃燒,邱少雲堅毅桀驁的神情展現在我們面前……他有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能把革命利益看的高於一切。所以他為了革命的勝利,寧肯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我們這一代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名字永遠閃爍著光輝!”

  憶往昔崢嶸歲月,我的思緒回到了半個世紀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耳邊響起嘹亮的軍歌。為了保衛祖國,先輩去打仗,英勇是民族的脊樑,江水在靜靜地流淌,嘹亮地軍歌在耳邊迴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黃繼光就是無數雄糾糾氣昂昂中國好兒女中的一員。為了攻下高地,身中數彈的他像暴風雨中的巨人頑強地站起來。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豪氣貫日月,英風動大地”。英勇的戰士不禁令人想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千古名句

  除了他們,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首首英雄的讚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裡學習和生活。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莊嚴的。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歷歷在目精神的遺志。我們用掃墓來寄託對他們的惦念,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隨想作文13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絲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我心中繞著,糾纏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晴空萬里,陽光明媚。但是我的心情如詩上所說的,說悲也不悲,說喜也不喜。

  一大早,媽媽帶我來到外婆家,與其他人聚在一起,7:30我們準時出發,帶上肉、雞蛋、元寶、紙錢、爆竹、蠟燭、香菸和啤酒。我拿著三根香菸在外公的墳前拜了拜,希望外公能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之後我們把所有人帶來的紙錢拿出來燒,聽說把這些之錢燒給他,他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收到這些錢。

  山風徐徐吹來,陣陣涼意。站在外公的墳前,這時我不禁想起外公在世的時候,每當我受傷的時候,外公總是安慰我別哭了,會好起來的;每當我被罵的時候,外公總是站出來呵護我,保護我;每當我考得不好的時候,外公總是安慰我:“這次沒考好還有下一次呀,別灰心!”啊!等太陽不在圓、等星星不在亮、等月亮不在彎的時候,您在走吧。

  這時我又想起了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如果沒有這些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用生命換來的生活,那我們就沒有這美好的生活。

  馬上迎來小考的我一定要加油,努力學習。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

  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

清明隨想作文1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臨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掃墓、踏青了,我也和爸爸媽媽去過清明節了。

  我隨著大人們來到山上的公墓前,墓前早已長滿了青青的野草,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嘆息自己被人們遺忘了。我在一旁傻傻地看著,想:“不知這位沉睡於地下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我們……”“姐!”妹妹的一聲喊叫,把我拉回到現實中。這時,只見大人們已經在墳頭擺上了水果和艾餃,還點燃了紙錢,銀白的紙錢一點點化為了灰燼。我帶著敬意朝墳頭拜了拜。

  來掃墓的人越來越多了,燒的煙嗆得我咳嗽,我突然感覺到,為什麼人們總要點蠟燭、燒香、燒紙錢之類的傳統方式來紀念親人呢?儘管這樣表示尊重,可是不保護環境呀!“一對蠟燭,一把香,換一束菊花”,這不是挺好的嗎?既能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又能防止因燃燒蠟燭給森林帶來火災,還能給大家一個乾淨的生活環境,不下是好處多多嗎?

  我支援文明的紀念,我要呼籲大家:請大家選擇文明的紀念吧,創造一個美好、整潔的環境!

清明隨想作文15

  昨天,和網友說起了清明才想到我這幾年對傳統節日的淡薄。

  清明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對於不相信鬼神的我不太在意,但發現很多民眾對此節日也熱情不大。也許是近年政府清明防火任務的需要,對傳統祭祖方式的變革,撕裂了完整節日的原故吧。

  記的小時候清明也是個不錯的節日。據說清明節是鬼出沒的日子,重要的是避邪。清明的前三日後四日小孩子都要帶紅花串,這是一種用製衣線將各色圓形小布片間小珠或小管串起來的飾品,幾歲有幾片另加天地父母各一片,村子裡的小孩都要戴,花花綠綠的煞是好看。大人帶柏枝,家家戶戶門口系紅綠布條,新媳婦走親訪友要在路上帶燃著的艾條。還有一些注意事項,我不大記的了。

  祭祀祖先是最重要的活動,祭品主要有寒魚和饅頭,裡面一定要包餡,老人們講不包餡怕出了不通竅的子孫。寒魚是用普通麵粉捏成的各種小動物,一般不上色,體形不大很精緻,數量也不會多,是小孩極好的食品和玩物。清明,農民已開始春耕,祭祖多選在早晨。

  大夥都要帶鐵鍬拎掛紙,掛紙是用白紙剪的類似拉花的東西,是用來往墳頭上插的,這天從墳頭有無掛紙便可分辨出誰家有無後代,因此相襲至今大家非常重視清明祭祖;鐵鍬是用來給墳頭添土的,一年的祭祖中只有清明可以在墳裡動土,這樣可以保持墳墓原狀,這也是大家重視清明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小男孩是要跟著大人祭祖的,看著漫山遍野飄蕩的白幡,不時冒起的火星,莊嚴肅穆令人心悚,聽著大人們講述先人的故事,追思之情油然而生。我當時最感興趣是爺爺的經歷,爺爺很小就失去了父親,從小沒有讀過書,18歲參加晉水軍擔任炮兵營長。

  後來棄軍到天津、太原等地經商,解放後回到家鄉。爺爺的母親待人寬厚,常賙濟鄉鄰。肅反時一則爺爺本身沒有血債二則鄉人維護,保全了性命。他體質很好性格剛強從沒有吃過藥,直到病重將逝也不吃藥。在他死後發現坑頭有一本看了一大半的《三國演義》,大概是在部隊裡識的字。

  我小時候不知爺爺的經歷,只知道他很疼我,後來知道他的身世就更加敬佩了。我想慎終追遠的道理也就在這兒,讓後輩學習先人的事蹟,激勵後人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