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來了作文(精選6篇)

清明節來了作文

關於清明節來了作文(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來了作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來了作文1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覺間,我們錯過了季節,又錯過了回憶,只剩下一幅對聯,在日長飛絮輕的時光裡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簷,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俗稱“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禮記。明堂位》有官社的記載:“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詩人張籍、王駕則描繪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生於山野鄉村,對土地和時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豐盛味美的食物時,我們總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綿陽,最隆重的“春社”祈福儀式,莫過於安縣睢水關的“春社踩橋”。這座橋叫“太平橋”,始建於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餘年歷史,橋身為20餘米巨型單孔弧架,猶如一道彩虹橫臥水上,素有“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巖下見長虹”的美譽。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地百姓篤信,在“春社”日這天到這裡來踩橋,可消災免難,祈禱平安。後來,這種習俗被的人瞭解,逐漸成了川西北最負盛名的民間春社活動。每到“春社”日,菜花叢中,鞭炮陣陣,潮水般的人流紛紛雲集於此,綿延數十公里,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與“燕子來時春社”的喧囂相反,“梨花落後清明”就顯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歡樂之節,大禹故里北川,歷來有“清明”賀治水成功之說,鄉人奔走相告,共慶天下太平。從唐代起,“清明”漸成春遊踏青的代名詞,且歷代承襲成為習慣,人們在這個時節,紛紛走出戶外,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其樂融融。孩子們最鍾情的,則要數放風箏,有的風箏上還裝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來了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清明節到來了,迎著濛濛細雨,墓場裡的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愁緒滿腸。

  爸爸、媽媽和我眼裡盛滿熱淚,手中執香,默默地跪拜在爺爺的墓前。望著爺爺墓碑上那張毫無生氣的照片,我忍不住摸了摸爺爺那張冰涼的“臉”,我多麼渴望,爺爺在世啊!焚香燃起的一縷縷香菸,好似帶去了我對爺爺說的悄悄話,燃著的香上跳躍著的小紅點,就像爺爺聽到了我對他說的話,正開心地“笑”著。香越燒越短,漸漸地化成一團灰,落在地上,經風一吹,漸漸地消逝了……

  燒錢紙時,我急忙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汽車、電腦、衣服、鞋帽”等祭品,迫不及待地點燃了它們。墓前頓時升起了一團煙霧,在我看來這煙霧彷彿是一面鏡子,我就像看到了爺爺那張微笑著的慈祥的臉……

  臨行之際,我拿起掃帚,把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這是我能為爺爺做的唯一的一件事。

  清明節來了作文3

  清明節到了,爸爸說要帶我出去玩,所以節日前一天的晚上,我就早早把作業做完了,然後上床睡覺。

  清明節那天,我睡了個懶覺,醒來後在家吃過早飯,就和爸爸、媽媽出發了,爸爸說去袁家村。爸爸開車,沿著西三環北上,進入高速公路,大概一個小時後下了高速,直奔袁家村,還沒到村口,就堵車了。爸爸把車停在路邊,決定步行進村,當時還下著小雨,幸好我們帶了雨傘。

  到了村裡,人山人海,到處都擠得很,爸爸緊緊的拉著我的小手,生怕把我丟了,我們在村裡吃了農家樂,還聽了秦腔,看了人工磨面、榨油、爆米花,還有皮影、風箏,挺好玩的,要是不那麼擠就好了。

  清明節來了作文4

  過了穀雨,就迎來了清明。

  沿著繞城的濠河邊漫步,你瞧,河岸兩邊的桃花都開了。粉的白的桃紅的擠在枝頭,好不熱鬧。柳樹上也爬滿了嫩綠的新葉,長長的'柳枝幾乎要伸到水面,微風吹來搖曳生姿,真像臨河梳妝的少女。

  不知不覺走到城山路上的櫻花樹下,我們還沒來得及察覺櫻花已經怒放,而調皮的櫻花早就在春風的幫忙下,將花瓣洋洋灑灑朝我們瀉下。

  “春”色空濛雨亦奇,你說這裡和西湖邊的美景也差不多。

  河堤邊的繞河景觀小道在那密密的蘆葦和香蒲後面時隱時現,水面上不時掠過些忙著捕食的水鳥,驚走了那些藏在睡蓮下的小魚。

  這時嘗上一嘗青團,用艾草汁拌上糯米做成的,裡面還有紅豆的餡,清新又甜蜜。這可是隻有在清明時節才有美食。

  清明節來了作文5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我們的身邊。清明也隨之來到。

  大人們踩著青青綠草,迎著絲絲淒涼的春雨給親人上墳。然而孩子們卻十分開心,因為春天是他們久違的味道。在這個日子裡空氣中凝聚了太多的味道。是悲寂、歡樂、沉悶?琢磨不定。

  柳樹伴隨著春的腳步伸開了她的嫩芽,小草也不甘示弱,齊心協力的為大地披上了淡青色的衣裳。花兒們也競相開放,放眼望去那片奼紫嫣紅為這沉寂的節日增添了一抹生機。

  大人們都去上墳了,小孩子們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們拿著風箏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裡奔跑,越飛越高的風箏,漸漸的在我們的視線裡變得模糊了,映襯著藍天和綠悠悠的麥田。風拂過我們的身邊,小夥伴們都禁不住打了個噴嚏,一陣歡笑洋溢在空中。

  時間在悄無聲息的溜走,大人們惆悵的心情漸漸褪去,空氣中的沉寂的氛圍也在慢慢減弱。大人們又都忙碌著自己的事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抓住這大好春光,抓住這份歡樂。

  清明節來了作文6

  傷感的春天,新墳看舊墳,安靜佇立。雨水肆虐後的早晨,鳥兒不合時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歡忙碌的人們。東方天際慢慢泛黃,太陽照常升起了。我忖度著一些懷疑似乎是多餘的,美好還遠遠在後面,只是確實不願意在多等。長長的等待,會毀滅人的心性,猜忌也總是接踵而來。人生呃,該是一段多艱辛的旅程,不僅僅是能依靠寬容和堅韌就安穩度過的,還需要太多。

  臨近清明,從老家回學校的路上,許多墳上多了新土。窗外的楊樹有些惆悵的發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時間太長,就近些前幾天人人還都穿著棉衣,如今連野貓都開始歡快了。只是那樹上的新芽確有些勉為其難,一個長冬,光禿禿乾癟慣了,某過一夜,添了點新綠,心裡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看著遠道而來的春天,惶惶不能終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們給不了它,只能又是長長的等待。還好,快了,明兒清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