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範文(通用3篇)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範文(通用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我愛我家教案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的家人和起居環境,嘗試用整塊泥捏塑人物造型。

  2.能憑記憶創作出家的一隅,給家人捏塑或創作一件表現家人生活場景的作品。

  3.感受全家人在一起溫馨、和諧的氛圍,懂得珍惜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日常觀察過各種人物。

  2.全家福照片一幅。

  3.陶泥、工具人手一份。

  4.音樂《我想有個家》。

  三、活動過程:

  1.音樂匯入,感受家的溫暖。

  (1)播放歌曲《我想有個家》。

  教師:為什麼要想有個家呢? (幼兒自由交流)

  (2)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的家充滿溫暖、樂趣、祥和、安寧和關懷。

  音樂的匯入,可以激起幼兒對家的嚮往與熱愛,初步感受家的溫暖、樂趣和祥和。

  2.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家。

  (1)教師:你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麼? (幼兒回憶並交流)

  (2)教師從兩方面進行引導,家由兩部分組成:物的部分,如房子、傢俱等;人的部分,如父母、其他家人等。

  (3)教師小結:不論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我們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家和家裡的人。在家裡,大家都應該相互尊敬,聽長輩的'話,做個乖孩子。

  教師應注意引導幼兒的記憶、想象,培養幼兒的造型表現能力,透過多角度來刺激幼兒的學習熱情,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在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

  3.教師交代要求,示範創作。

  (1)教師:怎樣用泥巴做出自己的家呢? (幼兒自由表達)

  幼兒在描述時,教師可以信手做出一些簡單的傢俱樣式供幼兒欣賞,使幼兒輕鬆掌握具體的方法,幫助幼兒客服操作中的困難。

  (2)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啟發創作。

  教師:創作家人的時候,要想一想他們長什麼樣,髮式、臉型、穿戴和愛好各是什麼。把他們平常最愛進行的活動表現出來,最後恰當地增添一些傢俱。

  (3)教師示範從一整塊泥巴上捏塑出人物的頭和四肢。

  4.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點提示:

  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到有些幼兒家庭成員的不完整,如父母離異、父(母)親去世或寄養等情況,從語言上婉轉地安慰、鼓勵,佈置活動任務時可暗示幼兒變通處理。

  5.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進行點評。

  四、活動建議:

  1.環境創設佈置家的一角,豐富各種小傢俱供幼兒遊戲。

  2.家園共育經常與幼兒交流,使幼兒瞭解家庭成員的工作及勞動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家庭的情感。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材料以對稱等有規律的方法裝飾相框。

  2.感受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激發幼兒愛家人的情感。

  3.嘗試將觀察物件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相框的圖片及已裝飾好的相框若干。

  2.人手一個碟片盒、和家人的生活照兩張。

  3.棉籤、彩色回形針、鈕釦、瓶蓋、毛線、珠子、吸管、貝殼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說說自己和家人一起的快樂時光。

  二、欣賞相框。

  1.師:這些相框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2.幼兒觀察,發現製作相框的材料及方法。

  三、師幼互動示範相框製作的方法。

  畫照片→剪輪廓→多種材料裝飾碟片盒。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按照一定的規律大膽裝飾相框。

  五、講評。

  1.師:你們做的相框真漂亮,都用了哪些材料,用了什麼方法來裝飾呢?

  2.幼兒交流展示作品。

  美術我愛我家教案3

  活動的產生:

  結合主題活動《我喜歡……》,孩子們從喜歡自己,喜歡他人、同伴,喜歡周圍的人、事、物,自然地進入了談論喜歡家的理由之中,孩子們會說自己家裡有些什麼,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於是我設計了教學活動《我愛我家》。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物品的基本特徵。

  2、瞭解家裡的人、事、物,感受家的溫馨、家的美。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房子圖樣的紙、水彩筆

  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愛我家

  說說自己喜歡家的理由。

  你的家裡有些什麼?

  二、欣賞與討論

  1、這是誰的家?家是怎樣的?

  (這是小雞的家,地板是平平的……)

  2、這是誰的家?家裡有什麼?

  你們的家裡有些什麼?

  三、幼兒創作

  這是你們的家,把你們的家也畫下來。

  四、指導重點

  家是什麼?(床、電燈、洗衣機……)

  五、引導評價

  家是……,有了它會……(幼兒用語言介紹自己的家)

  活動反思:

  活動中,把握教師提問的開放性和針對性。如:在欣賞作品中,教師問幼兒這是誰的家,讓孩子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思路和獨特表現,能對其他孩子的創造起到推動的作用,一個對全班幼兒的提示會緊緊抓住所有幼兒的心,我想如果我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就錯過了其意義也變的很小,這也是我在學習二期課改中認識到的教師角色的轉變,把從教師原來的傳授者、評價者,到現在逐漸成為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合作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