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文段閱讀與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段閱讀與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段閱讀與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張 岱

  崇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問其姓氏/其真無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長煙一空

  2.用現代漢語譯下列句子。

  (1)霧凇,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寫雪景與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絕”字妙在從聽覺寫出大雪後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不敢外出,連空氣彷彿也凍結了的情景。

  B.“痴”與課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C.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正面描寫。

  (二)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

  B.上下一白/強飲三大白而別

  C.餘挐一小舟/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用現代漢語譯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____________和遊湖人的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充分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結尾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稱讚,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緒。

  C.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議論。

  D.文章敘事時的情緒變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

  (一)

  1.D 解:A項第一個“絕”是“停止,止歇”的意思,第二個“絕”是“隔絕的,封閉的”的意思。B項第一個“是”是“這”的意思,第二個“是”是表判斷的動詞。C項第一個“其”是“他們的”的意思,第二個“其”是“難道”的意思。D項兩個“一”都是“全”的意思。

  2.(1) 冰花一片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全白了。

  (2)(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4.D 解:“正面描寫”錯,應是側面描寫。

  (二)

  1.D 解:A項第一個“更”是“還”的意思,第二個“更”是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B項第一個“白”是“白色的”的意思,第二個“白”是“酒杯”的意思。C項第一個“餘”是“我”的意思,第二個“餘”是“多餘的”的意思。D項兩個“焉”都是“哪裡”的意思。

  2.(1) 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

  (2)想不到在湖中還能遇見你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

  3.奇景 雅趣

  4.C 解:不是重在議論,而是重在抒情。

  《湖心亭看雪》賞

  張岱(1597----1679)字宗子,號陶庵,紹興山陰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繼“公安”“竟陵”兩派之後,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較高的“殿軍”。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他幽遠脫俗的閒情雅緻。

  文章第一段,“崇五年十二月,餘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用語樸素,平實,意蘊卻很深遠。第一句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紀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國,不著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從聽覺的角度來寫雪,一個“絕”字寫出了雪之大。作者雖未具體描寫雪景,但這個“絕”字,讓人看到的卻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景象,傳達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種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畫出了大雪的威嚴,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點寫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船, 擁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鳥聲俱絕。”正是在這樣的天氣裡,竟有人深更半夜,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足以顯現作者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氣質。正是這種“雅興”和“氣質”,才使作者筆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動,形象。“霧淞,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第一句從總體形象入手,疊用三個“與”字,寫霧寫雲寫山寫水一氣呵成,毫無重複之感。“上下一白”中的這個“一”字寫出了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第二句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朦朧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量詞的提煉可謂精妙絕倫,“痕”、“點”、“芥”、“粒”一個小似一個,不僅表現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進,展現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內涵豐富,不露斧鑿之痕,是煉字的典範。

  第三段寫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兩人鋪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來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深更半夜,“人、鳥聲俱絕”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雙方的又驚又喜是不難想像的,但作者並不曾有一言半語,只寫道“見餘,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讓亭中人說話,反客為主,不僅寫出了亭中人的驚喜,同時也表露了作者的心聲。筆墨簡煉,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餘同飲”;作者也因這異外的驚喜才“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也正因為這樣的“興致”和“感覺”,才有末句的“問其姓氏”。可作者在此並未寫出他們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容,在意外相逢的驚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歡娛過後,才知他們是他鄉遊子,所面臨的現實將是各奔西東。今生今世也許相會無期,頓時,作者“人生難得一知己”的悵惆與失意盪漾心中。本段雖是平實敘述,表達感情的詞語全部棄之不同,卻把作者的悲與喜表現得淋漓盡致。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來是“獨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僅碰到了兩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麼作者為何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語揭開了謎底。原來他們雖然同行,卻並不同心,由於志趣不同,“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始終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以相公之“痴”與“痴似相公者”相比較,似貶實褒,反襯自己清高與孤傲的情懷,這個小小的尾聲,如輕舟蕩漿,使人感到文情搖曳,餘味無窮。

  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而全文僅一百多字,筆墨精煉含蓄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