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區域產業叢集的識別與選擇研究論文

區域產業叢集的識別與選擇研究論文

區域產業叢集的識別與選擇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國內外產業叢集相關研究方法的基礎上,以河北省廊坊市燕郊產業叢集為例,綜合應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嘗試性地進行了區域產業叢集的識別與選擇研究,用空間基尼係數衡量產業集中度,用投入產出法衡量聚合度。集中度高並且聚合度也高的叢集有明顯的產業叢集特徵。結論顯示,燕郊產業大類中,叢集度比較高的是新能源產業,叢集度中等的是機械製造產業和電子資訊產業,醫療保健產業還沒有形成產業叢集。

  關鍵詞:產業叢集,識別,集中度,集聚度

  近年來,產業叢集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和載體。實踐表明,產業叢集在強化專業化分工、發揮協作配套效應、降低創新成本、最佳化生產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顯著,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引導和促進產業叢集發展,有利於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集約使用土地等資源,集中進行環境治理;有利於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提升區域和產業競爭力;有利於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產業叢集的概念及其識別理論

  (一)產業叢集的概念

  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波特(Porter)教授的定義,產業叢集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絡的公司關聯機構,它們同處或相關於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絡在一起。現在對產業叢集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綜合多種定義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特徵為:相關產業在空間上高度聚集,形成網路化的空間聯絡;叢集核心心產業與輔助產業相互促進、學習、競爭與合作的經濟功能聯絡。

  由於上述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所以叢集內企業的集中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產業叢集的聚合度,因此,沒有集中度就沒有聚合度,但是產業叢集的集中度和聚合度又存在本質的區別,集中度僅僅反映了一種密度,而聚合度反映其內在的聯絡程度,所以有集中度不一定有聚合度。

  (二)產業叢集的辨識

  1.集中度和聚合度。產業叢集的辨認(identify)就是確定產業叢集的存在與否及其內部產業、企業間的聯絡(張建華、張淑靜,2006),它是科學地進行產業叢集規劃的前提。一般地,採用產業叢集度指標辨認產業叢集的存在與否及其發育程度。叢集中在一定區域內企業(或者產業)的數量和市場佔有率以及生產規模的集中程度被稱之為叢集的量(叢集的集中度),集中度是表徵主導產業的專業化程度,用來判別某產業集聚與否,集中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不均勻度,所以可以透過分析不均勻度來體現集中度。目前集中度的測定模型主要有: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專家觀點法(expertopinion)。定量分析主要有區位商法、產業集中度指標法、基尼係數計算法、產業集中率(CR)法等。叢集中成員之間相互的依賴程度(蔡寧、楊旭等,2002),反映了資源整合中協同效應的深度,即叢集的“質”(叢集的聚合度)。聚合度是指產業鏈的發育程度及相關行為主體之間的互動,是產業叢集形成的內在特徵。集中度與聚合度相結合,才能判別某產業叢集存在與否。因此,筆者的研究思路是先分析在某一特定區域中企業(或產業)的集中度情況,如果集中度很低就不再進行聚合度的分析,如果集中度比較高就再分析這一特定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聯絡狀況——聚合度。

  2.集中度的測量。筆者借鑑國內外有關專家用基尼係數法來研究燕郊產業集中度的現狀與發展。洛倫茨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時,創造了洛倫茨曲線。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依據洛倫茨曲線,提出了計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統計指標——基尼係數。Keebleetc(1986)將洛倫茨曲線和基尼係數用於測量行業在地區間分佈的均衡程度。梁琦用基尼係數研究中國工業的區域集聚程度(梁琦,2003)。

  克魯格曼用空間基尼係數測定美國製造業集聚程度(SpatialGiniCoefficient),即比較某個地區某一產業的總產值佔該產業總產值的比重,以及該地區全部產業產值佔該經濟體總產值的情況。其公式為:

  G=(st-xt)2

  其中,G為基尼係數,Si是i地區某產業產值佔全國該產業總產值的比重,Xi是該地區全部產業產值佔全國總產值的比重。該方法的價值在於簡便直觀,係數越高(最大值為1),表明集中度越大,即產業在地理上愈加集中。

  3.聚合度的測量。筆者認為對在一個具體區域叢集內眾多相關企業之間的聯絡的分析,可以藉助於企業之間的投入-產出關係(I/O)進行,即對某個產業(在一定區域內)n個相關企業進行分析。考慮到叢集網路內部企業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實物的交易,而且還包括知識、文化的`學習和適應,所以對叢集網路內部企業之間的投入-產出關係也應該從生產系統(productionsystem)和知識系統(knowledgesystem)兩個方面進行。

  建立投入-產出模型。可如以下矩陣表示:

  上述矩陣中Xij表示第i個企業銷售給j企業的產值,Yi表示第i個企業銷售到區域外部的產值。Xi企業的總銷售價值為:Xi=(Xi1+Xi2+…+Xin)+Y1。其中Xi1+Xi2+…+Xin為Xi企業的中間需求(叢集內的需求)。考慮到投入-產出的物質和非物質關係,在具體分析中,同時應該建立關於知識和學習方面的相似模型。

  計算整個系統(叢集)物質交易和非物質關係(學習等)的兩個不關聯度。企業i與區域內其他企業的不關聯度為:K=Yi/Xi,整個區域內系統的不關聯度為:。考慮到叢集內各個企業活動對於整個叢集的影響程度的差異,對a進行修正為A,A=K,Wi為企業i在整個叢集內交易所佔的比重。但是對於非物質關係(學習等)的不關聯度的度量可以不加修正直接使用引數a。

  4.計算整個系統(叢集)的“叢集度”。整個系統的叢集度(C)可定義為:。在實際計算中,可以透過對某一產業叢集的企業透過普查或者抽樣調查進行。參考Bergman和Feser的研究,設A取值為0.75,0.5和0.25,分別表示低叢集度、中叢集度和高叢集度,那麼相對應的叢集度(C)的取值範圍分別為:0.5-0.57,0.57-0.67,0.67-0.77,0.77-1。這四個取值範圍分別表示叢集現象不明顯,叢集現象中等,叢集現象較強和叢集現象非常強。

  如果忽略叢集空間的特徵,則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聯絡:生產聯絡和知識聯絡。所以可以對生產交易以及知識和學習方面的叢集度大小進行組合分析。

  河北燕郊產業叢集的識別與選擇

  (一)河北燕郊產業叢集發展規模狀況

  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東面,隸屬於河北省三河(縣級市),與北京市中心天安門的直線距離約為30公里。燕郊西北距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南距天津港120公里,東距秦皇島港260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2010年12月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截止到2010年初,河北燕郊實現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34.7億元,同比增長30.7%,增速比河北廊坊市經濟增速高出1.5倍。一批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正日益成為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和主導力量。以漢王系列產品、高亮度LED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汽車配件產業引入了10餘家國內外高水平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產業叢集迅速壯大。以華為北方產業基地、中興產業基地、京東方廊坊資訊產業基地為代表。

  (二)河北燕郊產業叢集集中度的測量

  基尼係數是一個從宏觀上反映每個行業在區域範圍內分佈集中還是分散的度量指標,可以根據其計算結果從總體上了解和把握河北燕郊產業佈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基於此,本文計算了河北燕郊產品銷售收入前7個產業的區位基尼係數,從中選取比較典型的電子資訊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

  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機械製造產業、軟體及服務外包業、醫療保健產業(見表1),並以此作為衡量行業集聚程度的依據。

  從表1可知,河北燕郊各大行業中,基尼係數最大的是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和電子資訊產業基尼係數在0.55以上,處於較高聚集狀態。其次是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基尼係數在0.54以上,河北燕郊各行業中,基尼係數最小的是醫療保健業,基尼係數只有0.394,說明該行業分佈比較均衡。這些行業產品銷售收入居前三位的佔全行業的比例在27%以下。按照基尼係數的衡量標準,55.7%的行業集聚程度較高,29.6%的行業空間分佈比較均衡。

  (三)河北燕郊產業叢集叢集度的衡量

  選擇這7個大類行業中,基尼係數在0.54-0.77之間的有4大產業。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問卷79份。調查時間為2011年7月。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5個叢集(暫且稱作叢集)進行生產聯絡以及知識和學習方面的調查(見表2和表3)。根據計算結果並參考C的取值範圍和所界定的標準可知,從生產聯絡的角度來看,新材料叢集(C=0.718)和新能源產業叢集叢集度(C=0.714)是比較強的,電子資訊產業(C=0.703)和機械製造產業(0.692)居其次,生物醫藥產業叢集(C=0.641)和軟體及服務外包(0.599)叢集現象中等,醫療保健產業(C=0.531)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叢集。

  從知識學習和技術轉移的角度來看,機械製造產業叢集(C=0.697)和新能源產業叢集(C=0.671)比較強、電子資訊產業叢集(C=0.658)和軟體及服務外包業(C=0.652)居其次,但是醫療產業(C=0.531)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叢集,生物醫藥叢集(C=0.609)的叢集度也不明顯。

  結論

  綜上所述,河北燕郊產業叢集的叢集度總體不高。新能源產業叢集無論在生產聯絡上還是技術方面,叢集度相對比較高;醫療保健產業目前尚未形成產業叢集;對於叢集度較高的叢集,政府部門應該繼續加強扶持力度,促進其發展。對於生物醫藥產業叢集,重點要加強社會資本(信任和創新網路)的建設以及知識學習和交流;軟體及服務外包業在保持知識交流的基礎上,要透過核心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叢集內部生產系統的合作程度。

  基金專案:本文系廊坊市軟科學研究專案——《燕郊產業叢集實施區域品牌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0023092

  參考文獻:

  1.張建華,張淑靜.產業叢集的識別標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3)

  2.蔡寧,楊旭等.協作與競爭行為和企業叢集競爭力的關聯機理[J].經濟管理,2002(18)

  3.梁琦.中國工業的區位基尼係數——兼論外商直接投資對製造業集聚的影響[J].統計研究,2003(9)

  4.DavidP.Angel.StudyingGlobalEco-nomicChange.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