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江花月夜> 音樂欣賞課《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音樂欣賞課《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音樂欣賞課《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課型:音樂欣賞課《春江花月夜》小學省編教材第十二冊第二課

  教材內容:欣賞民族管絃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材分:民族管絃樂曲《春江花月夜》力圖從音樂的角度來刻畫一幅美麗動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曲的旋律流暢婉轉,格調古樸典雅、生動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種音樂手段,形象地描繪祖國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貼切地表現出標題“春江花月夜”的新意。這首樂曲的生動音樂語言,激發著人們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因此,它遠遠地超過了用詩歌語言所表現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來是一首琵琶曲,曲名為《夕陽蕭鼓》,這首作品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多次變奏及尾聲構成的。這首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每個樂段前面都有一個小標題。分別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瀾拍岸、鳴遠瀨、乃歸舟、尾聲。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學生了解有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和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2、瞭解一些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魚咬尾”和“換頭合尾”。。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

  教學重點:欣賞民族管絃樂《春江花月夜》,使學生感受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民族管絃樂演奏形式。瞭解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兩個特點:“魚咬尾”和“換頭合尾”。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所描繪的春江月夜恬靜優美的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口風琴、12冊音樂課本

  教學安排:第一課時 (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匯入:音樂遊戲:“魚咬尾”( 分鐘)

  方法:1、用“1、3、5”三個音符進行旋律接龍:例如:“11335--”、“55331—”、“13153—”等

  2、用五聲音階“1、2、3、5、6”創編旋律接龍:例如:“12356—”、“65321—”、“13235--”、“56513—”等

  3、中國傳統音樂結構---“魚咬尾”

  二、聆聽主題音樂 “江樓鐘鼓”( 分鐘)

  方法:1、聆聽主題音樂--“江樓鐘鼓”,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用簡筆畫的線條、色彩輔助)

  2、請用簡單的語句說說你從音樂中感受到意境,給音樂取一個標題。

  3、點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中國古曲音樂-----《春江花月夜》

  三、《春江花月夜》作品簡介:( 分鐘)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獨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傳抄本,距今2006年年,同學們算一下已流傳了多少年?學生答:“2006-1875=131年”。原曲名為《夕陽簫鼓》。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樂家將這首曲子改編為絲竹合奏,取名為《春江花月夜》,並組合若干段落,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請同學們開啟書P6頁,劃下各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舟唱晚、瀾拍岸、rao鳴遠瀨lai、乃歸舟及尾聲。新中國成立以後,音樂家們又在絲竹合奏曲的基礎上,將此曲編配為民族管絃樂合奏曲。

  四、瞭解《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結構特點:( 分鐘)

  這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絃樂曲,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它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樂曲中這些很有意思的結構特點。

  1、 江樓鐘鼓:

  這段江南風格的'主題音調(琵琶、簫、古箏、二胡等)絲竹樂器奏出。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段主題音樂。

  請同學們看P6頁譜例:第二次聆聽這段主題音樂後視唱主題(用師生接唱的形式),在反覆地視唱過程中,發現:樂句一頭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貫串連線的。

  這段主題旋律如歌,給人以恬靜安謐、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礎。我們可以用一句民間的俗語來形容它叫“魚咬尾”。要求學生掌握這個特點後熟悉主題旋律。

  2、 “江樓鐘鼓”這段主題,它在不同的音樂段落裡變化展衍,從不同側面充分展示它所蘊含的美質。請同學們聽其它三個段落“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漁舟唱晚”。感受在不同的段落中,這個主題音樂往往改變它開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給人以新的享受。

  思考:

  A、歸納出每個樂段都有什麼相同之處?(提示:是開頭相同還是尾巴相同呢?)

  (特點是:每段的結尾樂句相同:我們把這種中國傳統音樂的典型的結構特點叫:“換頭合尾”。)

  B、當你聽到“花影層疊”這個樂段時請選擇一種你認為適合表現這段意境的“水”的字型,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選擇自己認為適合表現這段意境的“水”的字型,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走進民族音樂廳:欣賞中國民族管弦樂團演奏家的現場演奏錄象片段,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寫下來,進行交流。( 分鐘)

  六、課堂小結: 瞭解和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對欣賞中國古代的音樂作品有很大的幫助。不但能從音樂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更能從音樂的本身發現美。

  七、拓展作業:

  1、口風琴視奏《春江花月夜》的音樂主題,並能在下節音樂課時背唱音樂主題。

  2、讓我們在課外感受音樂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例:現代版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