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三角形的說課稿

三角形的說課稿

三角形的說課稿

  一、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於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學生透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的教學是要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我認為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課標中所規定的“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落實目標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在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二、單元結構分析及教學目標的定位

  下面我就以知識樹的形式,將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向大家做以介紹(幻燈片演示說明):這一單元包括兩個知識塊:三角形的認識和圖形的拼組。三角形的認識分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三方面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三個知識點:一是結合生活情境和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及底和高的含義,學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是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三是創設具體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學會根據角和邊的特點將三角形類,能夠發現和認識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透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讓學生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在系統學習了三角形的知識後,教材安排了“圖形的拼組”內容。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用三角形拼四邊形,目的是透過拼、擺、畫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絡與區別,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另一個內容是用三角形拼組圖案,目的'是讓學生在圖形的拼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

  為了突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選擇和運用了運用如下教學策略: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穩定性的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讓學生聯絡生活思考:“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麼作用?”然後讓學生親自做一個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不僅是認識幾何形體特徵的需要,而且有助於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對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價值。

  (二)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題,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絡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三)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教學中我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出示情境圖後提出問題:“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哪條路最近呢?為什麼?”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由於學生還未正式學習三角形邊的關係知識,因此在交流時,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看法,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教師不要作過多的評論,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討論“第(2)、(3)組紙條為什麼擺不成三角形?”然後請學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形成結論。最後用自己的發現解釋引入中的問題“為什麼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樣的交流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四)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就要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而本單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鮮明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時我本著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的原則,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