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平拋運動》說課稿怎麼寫

《平拋運動》說課稿怎麼寫

《平拋運動》說課稿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比較豐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上,給出了什麼叫平拋運動,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探究的過程既有實驗現象的觀察。又有分析、推理的過程,還將實驗現象與分析、推理結合起來,探究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律。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解答有關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線規律來研究複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拋物體探究實驗中突出了“實驗的精髓在於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實際情景培養學生關注物理、關注生活的意識,並且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難點:平拋運動規律的得出過程。

  二、學情分析

  深入的瞭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⑴高一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

  ⑵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並在上一節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並不陌生,這為本節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作如下的--。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組織活動

  設計意圖

  ㈠

  情景創設

  引入課題

  創設情景:從水平飛行的飛機上空投物資;(影片)

  引問:請同學描述上述物體運動的軌跡和運動性質

  (演示i)用力彈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讓同學觀察小球離開桌面後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重複兩次讓同學們能夠清楚地觀察。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小球為什麼會做曲線運動呢?

  情景創設教學法:

  從生活情景中構建物理情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聯絡物理的習慣,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和積極性。

  ㈡

  交流與討論及猜想

  接著說明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在觀察小球做平拋運動時,發現小球在水平向前動的同時,在豎直方向上有下落的運動,那麼,這兩個方向上運動只具有什麼特點呢?

  猜想:平拋運動水平方向是不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是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