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水調歌頭> 蘇軾《水調歌頭》與《題西林壁》

蘇軾《水調歌頭》與《題西林壁》

蘇軾《水調歌頭》與《題西林壁》

  有關蘇軾《水調歌頭》與《題西林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蘇東坡開豪放詞風先河

  把詞從豔詞和曲詞中解放出來

  把詞轉變成文學體

  提升了詞的文學地位

  使宋詞和唐詩並列成為詩歌史上的兩顆璀璨明珠

  古代文人崇尚文章好 書法好 人品好才能成為一代大家 至於蓋世文章有沒有用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有一篇七筆勾 太長了不轉了 裡邊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那是一種出世的態度 蘇東坡一生被貶五次

  最後被貶到了海南儋州 所以他的許多文章裡也充滿了出世與入世的纏繞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是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所作 應該上小學就學過 直到許多年後對身邊的事感到困惑才又重新想起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觀山掠景 置身其中不窺全貌 置身其外又不能領略細密幽深 生活中置事其中難免迷執 置事其外難免涼薄 這首詩引起人的很多遐想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各隨人的境遇不同而感懷 當然能用難得糊塗把自己麻翻肯定高手。

  所以後來也有人戲言說 唐詩是吼出來的 宋詩是用心寫出來的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譯詩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裡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裡,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水調歌頭(詞牌名)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唐朝大麴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