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一座城的恩怨與愛恨是那麼容易道盡的嗎抒情散文

一座城的恩怨與愛恨是那麼容易道盡的嗎抒情散文

一座城的恩怨與愛恨是那麼容易道盡的嗎抒情散文

  去年冬天,在一個寫詩的群裡看到了《日落天通苑》這個名字,關於天通苑這個話題他們還在群裡爭論了好久。恰逢當時剛來北京沒多久,想著寫一些關於北漂的東西,索性買來這本書借鑑下。

  1. 每個人都有夢想,只是缺少行動力而已。

  說起來,這本書被我擱置了好久,從年初到年中,間隔的這六個月被我荒廢了麼?

  也不算是。

  我是抱有寫這方面東西的想法,而且是一直存在於腦海中,從未忘記過。但我遲遲不肯動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實在沒有自信寫好這方面的題材,可惜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有一個臭毛病,明明是特別想做的事情,反而放在最後才去做。因為我覺得它很重要,那麼我就不應該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去寫,在工作時間的間隙去做,而應該給自己一個特別舒適的空間,特別放鬆的狀態,特別充裕的時間去完成這麼一個神聖的工作。

  所以,所以導致的結果是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動手去寫,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別人的作品垂涎三尺,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但卻是我一手造成的。

  沒有行動力的夢想,只能是紙上談兵, 你編制的夢越美,醒來就越痛苦,所以不如現在就從美夢中醒過來吧~

  2. 六篇代表性小說,卻道不盡一座城的恩怨與愛恨。

  初看書名,以為整本書是關於北漂的故事,但其實《日落天通苑》只是其中的一篇,相對來說比較出名。

  如果僅憑這本書就想了解北漂群租房的狀況,是遠遠不夠的,不過至少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裡面究竟細節如何還需要自己好好體悟。所以說呀,沒有經歷過北漂的,沒有體驗過錯綜複雜的群租房亂像,不足以寫出一篇優秀的作品來。

  第一遍閱讀完,浮現出來的第一感覺:淺。總有一種錯覺,這些文章是浮於表層的,沒辦法給人一種深刻的感受,所以也道不盡一座城市的恩怨與愛恨。

  我怕是自己的閱讀問題,跑到豆瓣下面看完了所有的短評和長書評(本身評價的人數不是很多),看到負面的評價是:流水賬化,話術和人物背景塑造的簡單粗暴,人設和情節虛了些……

  而這句評價“文字遊走之中並無若隱若無卻真實存在的精神核心”,或許更能表達我讀完的心情。

  3.關於底層生活,關於北漂心酸,關於體制改革……你說的我都懂。

  我在豆瓣底下看到了作者的一篇長長的書評,詳細地解釋了一些事情,捎帶著把每篇小說的寫作背景進行了闡述。在這篇書評裡讀出了作者的真誠,所以決定再讀一遍。

  很幸運的是,我跟作者算是老鄉,而且是同一所大學,所以他算是我的大大大大師兄,因為這層關係,對這本小說並不討厭,相反會推薦給他人。

  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摘抄了一些覺得有意義的句子,其實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六篇中的哪篇文章,我能讀出作者筆下的真誠,你說的我都懂。

  《牛城往事》底層人的艱難求生存,還有那句“窮人不是不明理,只是在理面前沒什麼底氣”,透過文字能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無奈、心酸卻又無能為力的感情。

  《日落天通苑》裡最後寫道:

  2012年秋天,我離開了天通苑。我搖下車窗,瀏覽高樓和人群,思念起國外留學的一個朋友,她站在機場安檢處深情地望著我說:“到那邊我肯定要想你們”,我說:“親愛的,能走,就不要回來了”。

  當初自己從群租房搬出來的時候,舍友跟我說“周兒,我捨不得你走”,可是我知道我一定會走的.,群租房只是暫時的棲息地,等攢夠足夠的租金就會搬出去,沒有一點回旋的餘地。既然“能走”,那麼我“一定不會回來的”。

  還有《十萬白領》職場人的勾心鬥角,《公務員之死》小城市人的保守與自傲,《最後的日子》裡親情的決裂,等等。

  4.江湖上關於天通苑的傳說很多,你有什麼話要說?

  在我的記憶深處,天通苑是一個很恐怖的存在,每天早高峰要排長長的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頭,難以想象。大學同學曾住在那裡,她說每天早晨都會有打架的現象發生,人太多難免會出現擁擠踩踏的事,矛盾就此激化。

  一個月前,去天通苑的朋友家裡吃飯,從地鐵口出來,我看看了周圍的樓宇,有一瞬間的恍悟,這並不是我想象中的天通苑啊。想象中的應該是低矮的、陳舊的、擁擠的,但呈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排排高樓,和普通的小區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跟著導航走到小區深處,望著那一個個視窗,我在想是不是裡面也會發生或者正在發生書中所寫的事情,黑x介,男女生活混亂,爭吵、打架等。

  到了朋友家裡,我晃了晃迷糊的腦袋,從沉浸的思路中脫離開來,這只不過是一棟普普通通的小區,而這樣的小區在偌大的北京城是很不起眼的一個,所以不用慌張不用匆忙,它道不盡一座城的恩怨與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