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經濟動車與文化警覺》閱讀試題

《經濟動車與文化警覺》閱讀試題

《經濟動車與文化警覺》閱讀試題

  經濟動車與文化警覺

  沈葦

  ①幾年前,在蘇州的一次詩會上,我說蘇州園林已經消失了,令在座的詩人們感到驚訝、不解。我接著說,消失的不是蘇州園林裡的亭臺樓閣、假山瘦石、草木花卉,而是古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情懷。蘇州園林成了旅遊景點和文化空殼。今天,我們的財富和能力足以建造更多的蘇州園林,甚至能把整座城市變成園林,但我們的心靈已遠離了蘇州園林所代表的那種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開著寶馬、凱迪拉克的 “名人”急衝衝出入於今天的 “蘇州園林”,但他的目光不再注意牆角邊一朵小花的開放和凋零,他的心靈再也體驗不到水塘裡一尾錦鯉遊弋的快樂。

  ②我覺得火車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旅行工具。相對於汽車,火車有空間感;相對於飛機,火車則有時間感。所以,在中國火車全面提速的早幾年,我甚至想給鐵道部長寫信,建議他給蘭新鐵路減速。因為我生活在新疆,而我的老家在浙江,每次回家和返疆,都要乘坐往返於烏魯木齊和上海之間的54次、51次列車。提速前,這趟列車要走三天三夜:第一天,大家為了 “佔領”行李架可能會發生爭吵、衝突;第二天,面對面有些尷尬,從沉默到試探性地溝通、說話;第三天,敞開心扉,有了無障礙交流,有的開始分享一隻烤雞,一起喝起了啤酒……在火車上結識朋友、產生愛情,是時常發生的事情。火車提速到兩天兩夜後,第一天和第二天情形照舊,第三天卻沒了……一起乘坐了火車,一起經歷了漫漫長旅,車上與車下,都是陌路。 “慢”的樂趣消失了,這使人感到遺憾和惆悵。我想給鐵道部長寫一封信,不是要反對進步、阻撓發展,而是包含了一個 “遊子”樸素、誠懇的文化動機。

  ③這兩件事情,表面上看是社會進步帶來生活方式改變的兩個例子,具有抽樣分析、個案討論的價值。但環境的變化已觸及到每個人內心,並且是切身的、具體而微的。時代步伐和個人節拍之間,出現了失調;粗獷強悍的經濟運動與細緻完美的文化建設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失衡,文化困惑由此產生。難道社會已分成了幾張皮: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心靈的……但社會仍是一個整體,必須在一個共同體中協調向前,儘管它有點氣喘吁吁、慌不擇路的樣子,卻是包裹在一張皮裡面的。我們深陷於資訊、影像與複製之中,置身於雅克·厄魯爾所說的 “極度視覺化的時代”,一切都從屬於視覺化,在視覺化之外什麼都沒有意義。

  ④經濟是個手段,不是心智完善以及抵達完美人性的目標。文化朝向這一目標,所以文化需要工具和手段。我們將文化遺產劃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那麼,從文化現實來說,文化又可以分為外部文化和內在文化。內在文化指向心靈、情感、思想、人性,這也正是文學需要呈現和探討的。只有人類內在的天賦秉性得以有效、和諧地發展,人性才能獲得尊嚴、富足和愉悅。所以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透過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質量、高品位,並抵達文化內在的終極目標,是至關重要的,藝術、宗教、科學、詩歌、哲學都肩負著這一基本的責任和使命。但目前的情況是,文化共時性(古典/當代、傳統/創新)被忽略了,文化關係 (與社會、經濟、政治的)發生了錯位,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往往被當作了文化目標。一方面,太多的聰明人把文化搞得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他們高談闊論文化,其實是打著文化的`旗號在行經濟之事,經濟與文化的關係顛倒了,文化成了工具手段;另一方面,大眾傳媒無疑對文化傳播是有貢獻的,但文化的核心被遮蔽了,文化的層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文化的淺表化、庸俗化和娛樂化已是一個現實。

  ⑤如何使粗獷強悍的經濟運動與細緻完美的文化建設獲得一種新的平衡,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並付諸實踐的。現在,經濟發展不再是一趟普客列車,而已是動車和高鐵,火車上的三天三夜終有一天會變成30個小時。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時間的獲得還是時間的失去,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飛速的經濟動車上,被驚醒的文化充滿了警覺,這是文化自覺、人類自覺的一個前提。文化不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元素,它幾乎是社會的全部要素和我們的唯一出路,攸關性命和未來。

  (有刪減)

  12.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 (5分)

  A.作者所說的蘇州園林已經消失了,是指我們的心靈已遠離了園林所代表的那種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園林本身並沒有消失。

  B. 作者想給鐵道部長寫一封信,不是要反對火車提速,而是覺得“慢”的樂趣消失了,這使人感到遺憾和惆悵。

  C.人們往往將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當作了文化目標,因此文化共時性被忽略了,文化關係發生了錯位。

  D.大眾傳媒傳播的文化,文化的核心被遮蔽了,文化的層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它對文化傳播談不上貢獻。

  E.經濟快速發展之下,充滿警覺的文化提醒我們,不能僅僅把文化當做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元素。

  13.下列不屬於顛倒經濟與文化關係的一項是( )

  A.蘇州園林成了熱鬧的旅遊景點。

  B.現在很多地方大打“名人故里”爭奪戰。

  C.一些地方以經濟價值即盈利多少作為申報評審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尺度。

  D.各地方政府加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經濟投入。

  14.從文章看,作者透過蘇州園林和火車的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

  15.聯絡全文,說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文化的淺表化、庸俗化和娛樂化,我們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