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人教版3年級下冊教師隨筆《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3年級下冊教師隨筆《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人教版3年級下冊教師隨筆《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今天對於我來說是特殊的一天,更是收穫的一天——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受了特級教師郭老師的聽課和指導。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較以往比較不同的是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多個單位,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並會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起始格為什麼要用折線表示。

  在新知的教學時,我先與學生一起簡單的分析了複試統計表中的一些資訊,然後再重點就這幾個學生的身高進行分析。首先請學生思考:如果將他們的身高製成一個統計圖,你認為每一格表示幾釐米?這一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生1說:“當然是1格代表1釐米。”這個學生的回答顯然是基於以往的經驗,沒有仔細深思。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駁: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釐米,那最多的要畫143格,絕對不行。生2說:“那就1格代表兩釐米。”大家停下來估計了一下,這樣也要畫70多格,認為還是不行。生3說:“那就1格代表10釐米吧!這樣畫起來方便。”大家都點點頭,正在大家都認為已經找到答案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再看這些資料,138和139、142和143,每兩個數之間只相差1釐米,又該怎樣區別呢?”從學生緊鎖眉頭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已經發現每1格表示10釐米也不合適。正在學生覺得“山窮水盡”時,我又給學生一些提示:仔細觀察這些數,它們都在多少以上?生:130以上。師:這組資料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我們比較的數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間?生:138——143之間。師:那138以下的數咱們需要比較嗎?生:不需要。師:那你覺得138以下的數咱們可以怎樣?生:放到一起。師:因為這一格與其他格表示的單位不一樣,因此我們就畫一段折線以示區別。師: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幾釐米呢?生:因為他們相差1釐米,那就還是1格表示1釐米吧。學生現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對於體重的教學我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由於本節課還要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所以在後面教學“你還能知道哪些資訊?”我也非常重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資訊,課堂上還出現了意外的生成。本節課我預留了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完成作業,當堂反饋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郭老師的肯定,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教學讓學生感受用折線表示起始格產生的必要性放得不夠開。郭老師提出:可以先讓學生看書自學,自己發現今天學的統計圖與以前學的統計圖的不同之處,然後再按照我今天的設計進行教學,這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一些。

  雖然今天郭老師指導的是一節常規課,但也讓我收穫不少。他的指導讓我明白:數學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