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新課改在語文教學中帶來的變化教育論文

新課改在語文教學中帶來的變化教育論文

新課改在語文教學中帶來的變化教育論文

  摘要:新課程改革使我們對教育的觀念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的教學理念變了,教學方式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了,學習興趣濃了,教研氛圍更濃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

  關鍵詞:觀念 方式 形式

  新課程標準如同一股春風,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也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的生機。由於對新課改最初的迷惘、茫然,到漸漸的認識、實踐及至現在的掌握、運用,經歷許多探索,也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所幸的是,經過實踐,學校教學工作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教學評價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新”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學”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素質教育在新課改目標強力驅動下不斷推進,使我們對教育的一些觀念有了全新的認識,給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挑戰。

  一、教育觀念的變化

  為保證實驗工作的有序有效,縣領導把轉變教育觀念,作為先於一切、重於一切的工作來抓。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學全過程,特別開展了大量紮實的、以課堂教學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教職活動,如集體備課、不同課型的探討、多層次的探討課等,使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個學生身上。“學習新課程理念,改革教育教學”活動已在全縣展開。他們在使用現行教材、現行大綱的條件下,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育實驗為突破口,改革教育教學,推動素質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課程能否順利地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新的要求,在於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課程改革的過程將是新課程思想與我們舊有的教育思想碰撞、思辨的過程。

  二、課堂面貌的變化

  1.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過去的教學是以教為中心,教育方式是”師命生從”,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不再是課堂的唯一主宰,教學變得民主化了、人為化了,教師的權威與尊嚴受到學生的挑戰,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地位,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激勵的是學生學習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命令性和指令性的語言少了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諷刺與挖苦幾乎沒有了。教師不再是以身自居,不再以師自尊,而是和學生一起共同成長,這種具有人文性的課堂教學正在我縣中小學校逐步形成。

  2.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過去的教學注重教師的教。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教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而新課程的教學變為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更加關注的是學生這個主體,課堂教學成為了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教師注重了激發學生原有認知和經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課堂教學體現了以學論教的原則,關注的是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提高、自我促進、自我成長的'過程。   3.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過去的教學是過程式化,教師是怎麼備課的,就怎麼上課,追求答案的標準與統一,教學思想僵化。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把教案看成是預設的,把過程看成是動態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從多角度解決問題,讓學生對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儘可能地給予學生髮問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敢於提問,善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向教材和教師挑戰。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學習。

  4評價方式發生了變化。過去的教學注重的是教師單一的評價,而新課程注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並且加強了社會、家長的聯絡。評價更注重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評價具有整合性和綜合性。對學生的評價採取了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獎勵評價、等級評價、抽測評價等多種方式。體現了評價的靈活性、實效性和客觀性。

  三、教研形式的變化

  在課改的推動下,教師以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迎接新的挑戰,在教研活動中,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改變主評人員一言堂的局面,努力營造大家參與、平等對話的研討氛圍,以教研方式的轉變帶動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讓老師們感受自己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的含義,樹立教師正確的理念,課程改革是每個教師自覺的行為,而不是別人逼我這樣做。

  總之,我縣經過課程改革實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變了,角色變了、教學方式變了、學生學習方式變了、學習興趣濃了、獨特性得到了拓展,教學內容豐富了,課堂更有活力了,教研氛圍更濃了,教學質量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