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商科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論文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商科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論文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商科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論文

  高校致力於培養應用型人才,透過環境科學深化改革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積極實施基於戰略的多方聯動的創新創業教育等措施,切實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在創業理念的導向下,加強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教育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趨勢,本文在分析了商科專業實施創業教育的優勢的基礎上,重點探索了目前商科專業學生在創業實踐教學中的存在問題,提出針對創業型商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最佳化對策,構建適合學科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服務平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要。

  2016 年是國家實施十三五戰略規劃的起始之年,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資訊化的社會經濟大環境下,中國的發展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機會和挑戰並存的形勢,浙江省是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點省,“十三五”期間,將是浙江省強化創新驅動、最佳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轉型期和升級期,這樣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社會對應用型複合人才需求量將會不斷加大。而從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地引導和整合。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高校商科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高校十分重視教學實踐,大部分的高校都構建了適應自身學科特點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這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條件。但也缺乏有效的針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沒有系統地規劃,應用不高。實踐指導教師的創業實踐經驗缺乏,創業創新類實踐性教材發展滯後,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要求和社會的需要。

  1.1 商科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體系融合不夠

  由於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許多高校不重視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簡單地認同於就業培訓,在觀念上還只是認為創業教育是一種“創業者經歷”的層面。創業教育只是體現在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綜合素質培養層面上,這使得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存在偏差。此外,目前高校對於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通常會增加一些創業和創新的課程,在不改變原有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這些課程往往與專業學習沒有直接聯絡,與企業的專業要求沒有太大的實用性。事實上,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高校商科類專業教育的新目標,不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更容易導致創新和創業教育走向簡單形式,難以反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預期目標。

  1.2 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中,在系統地開發和科學設定創業教育課程過程中,高校重視不夠,往往只是形式性地開設幾門相關創業課程,開展校內創業大賽或者聯合校外企業舉辦幾次創業講座,這些工作顯然在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方面還遠遠不夠,創業教育本質上還脫離學生的專業特點,使學生失去了自身在商科專業發展上的優勢動力。

  1.3 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缺乏創業文化的導向和制度化的保障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商科專業在創業文化在知識建設方面還明顯不夠,缺乏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大學生就業還是以傳統行業為主,這些都間接或直接地影響和制約著開展創業實踐。創業文化的形成和創業實踐的相互促進作用不明顯。高校缺失健全的創業教育機制,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就沒有保障。缺少創業教育積極性激勵機制,沒有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去鼓勵學生創業,促進科學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也沒有相應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援大學生創業;資金保障機制也執行不暢,無法對創業者提供場所、資金、聯絡等方面的支援。

  2 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最佳化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學校要加強外聯,打通關節,搶佔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地,實現對全體學生的全輻射,打破制約大學生創業的各種束縛和限制條件;在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的前提下,要深化教學內涵,厚植土壤,凸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優勢,學院要積極承擔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責任,以創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把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作為根本目標,透過著力構建“全面覆蓋+分類推進+重點突破”的多層次創業教育體系,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教育,凸顯學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優勢;要內外聯動,互為支撐,透過構建分層次的有特色的創業基地,培育若干創新創業品牌工程,整合、規範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建立創新創業專案分層責任制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創業教育,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

  2.1 建立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平臺

  建立商科各個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於整個專業教育中。根據相關專業的業務流程來設定相關的課程內容,發揮數字化校園現有資源作用,從培養創新能力、經營風險預測和應對、企業管理能力提升等教育素養。創新能力培養來如何發現創新點,如何實施技術、產品、管理創新等。學校深入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努力搭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使人才培養質量緊密地對接社會對外經濟發展需求。

  2.2 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企業是一個實踐應用主體,讓學生了解和深入企業實踐,對學生實踐思維能力的培養,企業基本技能的培訓,行為規範的培養有重要作用,能使學生了解最新的企業用工資訊,這樣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從上到下推進。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尤有必要。資訊大資料時代為高校網路化提供了良好的業務模擬環境,創造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平臺和實踐平臺、服務平臺,為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整合高校校園內的數字資源,積極開展校內各種模擬創業大賽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搭建校校協同平臺,與高水平大學的戰略合作,選派優秀學生進行專業訪學;深化校地協同,加強與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合作,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協會”合作平臺,最佳化辦學資源;強化校企協同,引入企業實務前沿課程,聘請企業高管合作授課,實施“百名企業家進課堂”和“百名教師下企業”“雙百計劃”,聘請成功企業家和高管擔任客座教授,開展“成功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系列活動,形成面向企業、面向社會辦學的開放式聯合培養機制;加強國際協同,透過與國外高校的課程引進、學分互認改革等探索,每年組織多批次學生出國(境)交流活動。

  2.3 建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建立合作創業園作為創業企業孵化器等相關服務。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創業基地為創業型企業的具體創業專案導航;積極探索社會資源,多渠道深化創業園等。創業導師團隊則為具體的創業專案提供培訓和指導,堅持專案帶動活動,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創業專案,體驗真正的創業過程,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水平。邀請工商企業專家和學生一起參加創業專案,為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高校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對創業專案設計和策劃的運作進行模擬,形成風險專案的運作和管理方法和流程,編制風險專案管理手冊,為實際本科創業專案的選擇、規劃和指導管理。

  高校要集中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和管理資源,發掘校企合作辦學的機制優勢,以戰略為引領,以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為特色,以校內外創業實踐中心(創業園)為平臺,以社會服務專案為創業教育與實踐載體,以“學校統籌、資源整合、學院和部門協同、機制創新”為原則抓建設、促發展,建立具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制定和實施好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興趣學生創業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系,逐步深化能較好展現優勢的規模適度、方案完善、平臺成熟、保障到位的創新創業人才教學體系和管理體制,著力深化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創業實踐能力。

  3 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

  3.1完善創業課程設定,奠基創業理論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出臺相關制度,開展系列的創新和改革,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校要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通識必修課《大學生創業基礎》,同時開設《創業基礎》、《創業創新領導力》《創業精神與實踐》、《創業型企業財務管理》、《創業模擬實訓》等選修課。學校還設立創新創業學分,將創新創業訓練專案、科研訓練專案、學科競賽專案、職業技能培訓專案和社會實踐專案等列為獎勵學分。

  3.2構建可持續的創業“第二課堂”,增強創業技能

  學校堅持從服務對外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出發,積極探索對外經貿人才培養需要的實踐育人新途徑。學校與其他大學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合作共建專案,共建精品課程、導師團隊、骨幹隊伍、實踐基地、研究智庫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促進協同發展;合作建立了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引進國際行業認可的專業課程和證書,並與大型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專案合作。建設多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合作基地。在課堂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第二課堂”活動的`發展,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以組織開展以專業協會為平臺的教學實踐活動。如定期舉辦由創業論壇、創業沙龍、創業計劃研究和創業培訓等組成的研討會及一些大學生創業大賽等。這些活動可以在廣大學生中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開拓學生的創業視野。同時在模擬實踐中將創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創業實踐技能。

  3.3擴大創業實踐平臺,歷練創業經驗

  組織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學校每年組織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電子商務節等創新創業活動。校內大學生創業園模擬孵化基地,織開展國境外創新創業專案訓練計劃活動。學校積極利用國外辦學資源,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目前已選拔資助數批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營專案、計劃等境內外創新創業專案訓練活動。

  認真研究分析經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需求的變化趨勢,學校將進一步堅定服務地方對外經濟需求的辦學追求,積極實踐和落實人才培養體系的各項建設要求,努力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人才工作落到實處。特別是要深入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融合,以及努力搭建校校協同、校地協同、校企協同、國際協同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這兩項能直接促進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要求的關鍵性工作,使人才培養質量更加緊密地對接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需求。

  3.4最佳化實踐基地功能,打造校企合作型創業實踐平臺

  透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設定創業專案。根據就業的需求變化和學生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四個協同”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臺建設力度,積極探索實踐以創業學院的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發展鍛鍊平臺,要努力從思想教育活動,社團活動和競賽活動,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與社會實踐鍛鍊環節,各種與專業教學相關的實習實踐活動等方面,全面落實人才培養的各項工作,使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養更具競爭力,學校培養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人才的質量,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總之,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工作,初步構建特色鮮明的以“全過程的職業認知和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全覆蓋的精細化就業指導服務、全員化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服務支援”為主要內容的“三全”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開展了國(境)外創新創業專案訓練計劃,建構了”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符合學校實際的創新工作措施。高校在創業教育課程開發、授課方式改革、創業師資培養等方面成效明顯,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湧現了不少成功創業的典型,為學院的建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