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小學語文命題改革的原點追尋
儘管“高考需要大動作”“別讓考試考‘死’了小學生”的呼聲不絕於耳,但落實到教學一線,命題改革的形式還是不太明朗。
葉瀾教授說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義來說,是“直麵人的生命、透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
誠哉斯言。迴歸“生命”,理應是教育的本義,是語文教學的宗旨,更應是小學語文命題改革追尋的原點。筆者針對當下小語命題中的一些弊端,對語文命題如何“迴歸生命”,談幾點個人的見解。
一、呵護主體差異,樹立“為了發展”的命題理念
現象點選: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抄,抄,抄,我們的絕招;打,打,打,家長的王法。”
——校園網路流行簡訊輯錄
為什麼考試成了教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為什麼從小學開始就有作弊行為?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傳統命題的主導思想過分強調命題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了小學生髮展的個體不平衡性和差異性。測試的硬槓下,優異者掌聲雷湧,落後者打板子懲罰。“為了學生生命發展”,這一教育使命發生了歧變和失真,教育逐漸步入了“選拔精英”的誤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淘汰制”命題評價體系由此形成。
調矯建議:
1.樹立“呵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命題理念
小學生在語文知識、技能、情感上的多種差異,是正常現象。陶行知先生早有警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小學生生命成長最初的權威指引者,我們應該本著“每個人素質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質將提高一大步”的全民教育觀,理解學生髮展的不平衡性,淡化命題考試對小學生的甄別評價功能,呵護孩子生命的健康發展。這是推進命題改革必須樹立的基本理念。 ’
2.建立“發展性命題評價”的框架結構
傳統命題題型僵化,大多著眼於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我認為,考試更應是一種生命體驗和感悟的過程,應該立足於發展的眼光來建構整個試題框架。
比如變傳統的試題框架為“1+1”型(閱讀加作文),卷面分為“閱讀積累感悟”和“表達應用”兩個考查範疇,重點落在“閱讀+作文”上,全面檢測學生的寫字水平、閱讀水準、積累廣度、思考深度、感悟力度、表達向度以及應用程度等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程度。再如,考查學生理解文字深層含義的能力,也考查聯絡上下文理解字詞的能力;考查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意識,也考查學生運用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建立發展性評價的命題框架,能使梳理知識和技能跟促進發展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二、呼喚考試情趣,強調健康溫馨的卷面氛圍
現象點選:
“啊,總算考好了!我都緊張死了!”“我慘了我慘了!那個課文填空我明明背得滾瓜爛熟,可考試的時候,腦子裡都一片空白,什麼都想不起來!
——小學生試後話語輯錄
懼怕考試、視考試為畏途是絕大部分學生都具有的普遍心理。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由於傳統命題權威、冰冷的“面孔”影響。“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給下列題目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如此飽含審判、檢測的權威口吻讓天真活潑的小學生面臨考試不自覺就產生了緊張的情緒。
調矯建議:
1.溫馨的試題“變臉”
給試卷換一張溫馨、愉悅的“臉”,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比如:
加段卷首語:“親愛的孩子們快樂的小學生涯即將結束了。來,認真閱題,仔細答題,用一個完美的句號向小學告別吧!新生活的起跑線就在你的腳下!”
題目上增點情趣:“快樂詞語大本營、古詩寶庫走一走、作文能手大比拼”……
難題處加幾個“小貼士”:“這個題目有點難,加油哦!”“哈!難住了吧?也許你可以聯絡學過的同類課文來理解!”
卷末,附上一段結束語:“恭喜你順利地答完了試卷!請仔細檢查,反覆品味,讓測試的過程變成培養良好習慣、豐富生命感悟的過程!”
——這些導語、標題、小貼士和結語,可謂是一箭多雕:(1)營造了一種安全、和諧的心理氛圍。試卷猶如一位溫和、親切的教師或學習夥伴隱現在學生面前,考試不再冰冷無情。(2)激發了學生閱題、答題的好勝心理和探究情趣,讓考試變成了快樂的“闖營過關”的經歷;(3)巧妙進行了良好閱題、答題習慣的提醒與培養。
2.健康情意的悄然渲染
語文命題應該力圖營造一種平等、愉悅的氛圍,注重健康情意的渲染和引導。
比如,當下作為考查重頭戲的“閱讀積累感悟”部分和“口語交際、作文”部分,我們更要精心設計,儘量提供一個意味雋永又富有情趣的考查背景。學生走進“閱讀積累感悟”的精美短文,就像走進深邃的故事長廊,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精神大餐;走進“口語交際”的活潑情境,就像面對名人大師、生活夥伴,感受著美好人格和意志的`無窮魅力;走進生動有趣的作文訓練,就像走進了光怪陸離的想象世界,體認著盡情放飛想象和語言的快感……這種種健康情意的渲染,使學生接受審判等待評價的不良考試心理淡化了,快樂和成功的生命體驗增多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悄然樹立了。
3.靈性飛揚的空間開拓
語文命題中的習作考查應儘量開掘一個靈性飛揚的空間,充分消解學生懼怕考試作文的心理。如這樣一次作文命題:
閱讀有趣的網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能當上飛行員,老鼠嫁給了蝙蝠。為了讓孩子生下來就有房子住,寄居蟹去貝殼家倒插門。為了孩子天生高貴,狐狸嫁給了金錢豹……”
——這其實就是給學生一個豐富有趣的、飽含不確鑿性的題材選擇範圍,迅速將學生引領進一個帶著荒謬的喜劇色彩的作文空間中,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作文過程的枯燥和素材來源的貧乏。
丟擲習作話題:羊許配給了狼會有什麼結局?老鼠和貓成了鄰居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孩子們,你能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內容,發揮你卓絕的想象力,編一個有趣的動畫故事嗎?
——這實際上又是一次習作情趣的再度激發和習作內容的選擇指導。在學生喜歡的動畫領域裡;學生靈性飛揚、情趣盎然,懼怕考試、素材貧乏和焦慮問題都得到了舒解。
那麼,這樣的作文命題能考查出學生的作文水平嗎?當然能。學生需要一定抽取網文資訊的能力作自己動畫故事的情景鋪墊,需要一定的日常知識儲備作故事建構的合理背景,需要大膽而合理的想象作故事的框設,更需要有一定情趣性、生動性的語言來豐盈故事的血肉。——這個鋪墊、建構、框設、豐盈的過程,正是檢測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也是展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水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