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六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看懂圖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1個生字,挑選其中的幾個生字寫一寫。

  教學重點:

  識字認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迷語。

  出示課件: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彎刀。

  學生猜謎月亮。

  師:你們平時見到的月亮什麼樣?

  學生自由回答。

  點評:教師注意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

  (教師出示有關月亮的照片。)

  師:多麼神奇的月亮!我國古代的人們創造了許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想不想聽聽?

  教師配樂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遠古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人們都倒在地上喘不過氣來。有一位英雄叫后羿,這一天,他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了一個讓它給咱們帶來光明和溫暖。王母娘娘因此給了后羿一包長生不老的仙藥,他就交給了妻子嫦娥保管。

  有一個叫蓬蒙的壞人一心想得到這包藥。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就威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急中生智,一轉身將藥吞了下去,她的身子便飄了起來,飛到空中。因為她捨不得離開后羿,便飛到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去了。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點評:一個美麗的月亮的謎語,幾幅美麗的月亮的圖片,再加上一個美麗的月亮的故事,已經把學生領到了美麗的月亮跟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油然而生。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

  師:藍藍的天空,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亮,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呀!有位老爺爺把它寫成了一首兒歌。

  教師配樂範讀。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你們一定想把它讀好,對麼?那麼,你想給自己提出什麼要求?

  學生自己提出對自己的要求,教師整理。

  點評:教師的這一設計,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生自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

  師:請你開啟書,一邊指一邊讀。比一比誰最先能把字音讀準。

  指名讀。評讀。

  三、細讀課文

  1. 課件出示: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誰願意讀讀這些句子?

  師:彎彎的月兒什麼樣呢?我們一起畫一畫吧。

  (老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在紙上畫。)

  點評:學生透過畫體會到 彎彎的、兩頭尖,很巧妙。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彎彎的事物?

  學生自由回答。

  師:看!彎彎的月兒多像一條小船。

  對比體會:

  彎的月小的船,

  小的船兩頭尖。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點評:這樣的設計,學生很快體會到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彎彎,小船彎彎,非常可愛。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自由讀。指名讀。集體讀。

  2. 課件出示:

  我在小小的船裡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一個晴朗的夜晚,我們坐在院子裡抬頭仰望。只見藍藍的天空,無數顆星星一閃一閃的,還有一輪彎彎的月亮,多美啊!讓我們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去,這時你又會看到了什麼?

  點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能坐到月亮上去,太美妙了!插上想象的翅膀,美美的想吧。

  學生展開想象自由回答。

  師:再來讀讀這兩句,把我們的想象讀出來。

  學生自由練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指名讀。比賽讀。評讀。

  課中操:

  隨著歌曲小小的船學生自由表演唱。

  四、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

  出示課件:生字在課文中變成紅色。

  師:你記住了哪些生字?能說說是怎麼記住的嗎?

  隨著學生的介紹,教師出示相應的生字課件,鞏固識字。

  2.鞏固生字。

  出示課件:生字

  師:這些生字從課文裡跑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打亂順序的生字,點一個出一個生字和一部分航天器的形狀。生字都出現後,背景出現一個完整的航天器。

  師:如今,人們乘坐航天器,不僅可以到月亮上去,還可以飛到更遠的宇宙中去呢。

  點評:這裡,教師的設計非常獨到,將生字落在航天器的一部分上,最終組成一個完整的航天器的圖形,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學性;既達到了複習鞏固生字的目的,又自然的引出,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的夢想已經一一變成了現實。同時,暗示學生打好基礎就是實現夢想的重要途徑。

  五、學寫生字

  課件出示要寫的生字。

  師: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指導寫生字。

  六、課後延伸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適時出示課件:

  1.有關的詩詞。

  2.阿波羅15飛船的宇航員和月球車的圖片和有關月球的知識。

  師:有興趣的同學在課下可以上網,到月亮網站再收集一些資料。

  點評:這裡鼓勵學生上網收集有關月球知識的資料,推薦月亮網站,倡導收集古詩詞等環節的設計,溝通了課堂內外的學習渠道,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了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真正把學生當成了學習、發展的主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設計特色】

  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揭示課題,教師簡介作者,讓學生初步瞭解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作者語言魅力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貓?

  2、交流板書:

  大貓 古怪

  小貓 淘氣

  三、理清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貓古怪小貓淘氣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

  1、課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內容的歸納。

  (以一條主線所發揮的三大作用,使初讀訓練機理清晰,環環相扣,提高了讀書效率。)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即怎樣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請學生任選自己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

  2、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的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後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教師示範後,要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可以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後,把這個過程具體地說出來與大家交流。這樣保證他們有時間去讀,有效地鍛鍊咯額學生提取、處理資訊的能力,把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操縱自如、交叉、聳立、橋樑、小艇、威尼斯、靜寂”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透過學習課文內容,瞭解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4.領會抓住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小艇的特點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操縱自如、交叉、聳立、橋樑、小艇、威尼斯、靜寂”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3.學習課文第二段。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匯入 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篇課文,題目叫做《》。(板書:13 )學生齊讀課題。

  2.簡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燈片)。威尼斯在義大利的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這座城市由118個小島組成,連線這118個小島的是117條水道。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樑,橫跨在117條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內沒有馬路,沒有汽車和腳踏車,船是市內惟一的交通工具。

  3.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點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麼樣的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佈置預習

  1.自學生字新詞。

  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樣子,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字詞。出示寫有6個生字新詞的幻燈片。讓學生自己說說哪些生字容易寫錯。

  2.指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要求:邊聽邊想,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指名回答: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

  使學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麼樣兒的”,“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關係密切。”

  4.根據以上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講是什麼樣兒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講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講小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匯入,初讀課文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看看。

  2、據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長城。

  二、再讀課文以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 ”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絡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⑴ 字形:

  隔 磚 旋

  ⑵ 字義: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

  1、準確。

  2、通順。

  第二課時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影片,整體感知

  老師激情匯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板書: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蹟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1、出示重點詞句、質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⑴ 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說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緻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並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⑵ 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透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 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遊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說)

  ⑴ 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邁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⑵ 齊讀:

  從這句話裡你想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

  (互相交流)

  ⑶ 班內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四、整體把握全文,昇華認識

  1、為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說的?有什麼想寫的?

  【板書設計】

  17、長城

  偉大的奇蹟 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瞭解按遊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蒐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瞭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洞”是全文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透過學生讀中感悟,瞭解到“孔隙”和“內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張,維美光碟。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簡介作者葉聖陶。

  3、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瞭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5、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著葉聖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1、學習二、三段:

  ⑴ 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說什麼?

  ⑶ 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 過渡語:

  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遊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⑵ 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⑶ 課前,不少同學查閱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說說你瞭解到的孔隙什麼樣?(學生簡介)

  ⑷ 如欲觀賞內洞美景,唯有平臥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遊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讀,結合語句談談遊覽孔隙後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後,小組內互相補充。

  ⑹ 彙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⑺ 看過孔隙光碟。

  3、學習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洞,我們看到了什麼?結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⑵ 彙報:

  ① 看到黑、大,洞頂的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 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③ 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 過渡語:

  學完內洞,咱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麼特點?

  ⑵ 自學彙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瞭解過渡句作用

  1、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麼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遊記要按遊覽順序來寫)

  2、指板書,說說作者的遊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遊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4、請你們按順序讀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歎,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

  蒐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週後辦圖片展覽。

  第 三 課 時

  1、檢查朗讀。

  2、檢查字詞情況。

  3、處理課後練習,指導仿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意圖】

  偶然的機會看了《三隻小豬》配樂動畫片,感受頗深。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笨拙可愛的人物形象及與故事情節發展緊緊相扣的跌宕起伏的配樂,令人捧腹。極富音樂語言的樂曲讓我在腦海裡把小朋友們都變成了一隻只可愛的小豬……

  【活動目標】

  1.透過韻律遊戲,感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透過創編搭建不同房子的動作,進一步感受樂曲中跳躍頓挫的節奏。

  3.主動參與創編遊戲活動,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三隻小豬》樂曲磁帶,小豬頭飾、小豬尾巴。

  2.各種小豬神態圖片,貼有點子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兒遊戲時用。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幼兒聽音樂自然進入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三隻小豬》

  1.老師:你在樂曲中聽到了什麼動物的聲音?

  捕捉幼兒在聽音樂中的情緒表現,試問幼兒感受到的情緒。

  2.老師:你聽到了小豬在幹什麼?

  三、觀看情境表演

  教師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情緒進行表演,表現出小豬蓋房子時的情形。

  1.老師:小朋友在音樂中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2.老師:小豬是怎麼蓋房子的?你看到的小豬們發生了什麼事?先是怎麼樣的,後來是怎麼樣的?

  3.和幼兒一起講出三隻小豬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4.師:我們表演的小豬蓋房子和平時的蓋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是和著音樂來蓋的。)

  四、嘗試創編“蓋房子”情景

  1.請幼兒創編蓋稻草房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並注意體現出音樂的輕巧。

  2.引導幼兒創編蓋木頭房子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和著節奏做動作。

  3.引導幼兒創編蓋磚頭房子的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動作誇張昇華,和著節奏做動作。

  幼兒可用雙手畫圓的動作跟著節奏表現和泥的情景,當聽到中間小豬的叫聲時,可以做一些擦汗、蹭癢癢、休息的動作,也可讓小豬們模仿抬水的動作,抬著和好的泥運到工地上準備蓋房子用。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走的動作要跟著音樂的節奏。當聽到結束時小豬的叫聲時,小朋友們可以重複做擦汗、蹭癢癢的動作,還可以將磚頭擺好,做出邊用抹灰板抹灰邊放上磚頭的動作,在音樂中充分體會蓋房子的樂趣。

  五、表演遊戲

  請幼兒戴上豬頭飾、夾上尾巴,照著鏡子,把自己打扮成一隻小豬。

  1.請小朋友們先做豬大哥在三角形場地上蓋稻草房(跟著音樂將報紙撕條成捆,蓋稻草房子)。音樂停後,大灰狼來了,將房子吹倒了,小朋友們跑到豬二哥的木棍房子裡(圓形場地)。

  2.再請小朋友們當豬二哥蓋木房子(用報紙捲成筒狀來蓋木棍房子),要求小朋友在蓋的時候動作上有些變化。音樂停後,大灰狼來了,將房子又推倒了,小豬們跑到豬小弟蓋的磚頭房子裡(方形場地)。

  3.師:豬大哥怕麻煩,不想用力氣,所以蓋了稻草房,結果他的稻草房被吹倒了。豬二哥也不想走太多的路去找更堅實的材料,他蓋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我們現在要學豬小弟蓋磚房子了,找磚頭要用很大的力氣,還要走很遠的路,我們怕不怕辛苦啊?怎麼蓋磚房子才不能被大灰狼推倒呢?(磚頭和磚頭要緊緊地相連,小豬們用胳膊做磚頭,胳膊拉得緊緊的,非常有力,這樣大灰狼就不會推倒了。)

  聽著音樂,豬小弟蓋起了磚房子,磚房子很結實。大灰狼來了又是踢又是推,可是怎麼也推不開,怎麼也踢不倒,就灰溜溜地走了,小豬們開心極了。

  4.活動結束:小豬們蓋房子累了,我們休息吧。小豬們伴著舒緩的音樂漸漸睡去…

  【活動延伸】

  欣賞動畫片:三隻小豬。幼兒做自由表演。

  【設計評析】

  1.《三隻小豬》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故事,《三隻小豬》的音樂給孩子們展現的就是故事的情節。音樂節奏鮮明,詼諧有趣,十分符合孩子們的欣賞口味。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夠情緒高漲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2.在蓋房子的活動中,大家透過感受和遊戲,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懶。

  3.教師的投入在活動中十分重要,教師模仿小豬動作不能忸怩作態,要把自己看成是一隻小豬,和孩子們一樣遊戲,帶動和感染孩子。

  4.由於這一音樂活動是以比較開放的活動形式出現,很多時候是幼兒透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現,所以教師的應變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們的思路,並儘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援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5.教師在活動中應注意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幼兒做出來的動作,同時規範幼兒在遊戲中的動作節奏。

  【資料連結】

  作品分析:《三隻小豬》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管絃樂小曲,主題音樂鮮明,旋律輕巧歡快,音樂形象活潑可愛,很容易讓幼兒產生共鳴,非常適合幼兒欣賞。頓挫跳躍的基本節奏貫穿全曲,詼諧形象的小豬叫聲使整個樂曲生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