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課堂教學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課堂教學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聽韓紅的《天亮了》,渲染氣氛。問:大家知道這首歌的背後的故事麼?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一輛纜車正緩緩駛向山頂平臺,到達目的地後,工作人員正準備讓車廂裡的人走出來。就在這一瞬間,意外地事故發生了,纜車不可思議地迅速往下滑去,驚慌失措的人們尖叫聲連成一片。纜車迅速滑行30米後,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巨響後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山谷中。 大家說,人們還有生存的希望嗎?(沒有),可是,一個年僅兩歲半的小孩居然活了下來。原來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小孩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個名叫潘子灝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永遠卻離開了人世……大家說,是什麼讓年僅兩歲半的孩子活了下來?對,是父母之愛,是愛的力量,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父母的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看看作者的筆下,父母之愛又是怎麼樣的呢?

  分析課文:

  理性認識父母之愛

  首先思考預習題一:在作者的筆下,父母之愛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積極面和消極面?

  (幻燈片) 展示:

  母愛的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的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積極面:可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好,大家的預習效果很不錯。

  有誰能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母愛和父愛?老師很想知道,在母愛和父愛之間,你更喜歡哪一種愛呢?為什麼?你認為作者更喜歡哪一種愛呢?

  請注意,作者在這裡提到的父愛和母愛都是理想典型,也就是說,是作者理想中的父愛和母愛的本質。在現實生活中,父愛和母愛真的就是這些區別嗎?

  幻燈片展示:關於作者提出的父愛與母愛的區別,你認同嗎?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有下列幾點可供參考:

  1、母愛也是有一定條件的。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帶來了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下意識的。母親並不一定明確意識到這一條件性,但是沒有明確意識到並不等於客觀上不存在。無論多麼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於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於孩子的反映。

  2、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

  3、母愛比較細膩,父愛比較粗獷;母愛比較著眼於眼前,父愛比較著重於未來:母愛以情感來感染和引導孩子,父愛以理智和行動來教育孩子。

  父愛和母愛比起來,總來得深沉一些。在座各位,對父愛有深切感受的請舉手。

  我注意到有些同學沒有舉手,其實我像你們這麼大時,對父愛也沒有什麼感受。他那麼嚴厲,對不對就高聲大嗓,有什麼愛可言呢?我還記得,有一次,跟著哥哥到外面玩,經過一戶人家時,被一條瘋狗給咬傷了,我又痛又怕,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從家裡匆匆趕來的父親一上來就是幾巴掌,然後就抱著我狂奔到診所。我當時感到很委屈,我已經夠可憐了,你不安慰我倒也罷了,為什麼還要打我呢?當我做了媽媽後,我明白了,那幾巴掌裡,包含著父親多少的擔心與著急啊!

  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父親,是童年時代高高揚起的巴掌;父親,是年少輕狂永未退讓的斥責;父親,是灰心失落時無言的支撐;父親,是兒女遠行時散落一地的菸頭;父親,是電話那端不肯結束通話的沉默;父親永遠是纏綿的情歌之外被遺忘的字眼;父親卻一直是驚濤駭浪裡義無反顧的犧牲!正是因為父愛,才讓我們站在了離溫暖最近的地方。

  如果說父親是我們身上穿的盔甲,在保護我們的同時,偶爾也會傷害我們,那麼母親就象棉質衣服,總是那麼的貼心舒適。有人說,“上帝不能親自到每個人家裡,於是便創造了媽媽。”說得多好啊 !

  這裡,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用心地體會父母的愛吧。

  是的,父母用汗水、用愛,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大家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呢?也許有同學從來就沒有想過,不過不要緊,在今天,在此時,就從認真上好這堂課開始吧。

  好,一起來看預習題第二題。閱讀1—3段,填寫下列表格

  出示幻燈片: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愛的能力的發展

  剛出生階段 無愛的意識

  8歲以下 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 有愛的意識: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 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從這個表格,我們可以看出,愛不是與生俱來的。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悅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自己的快樂完全建立在別人能不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間,有誰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滿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時間內他就會跟那個人比較好。是不是?符合弗洛姆說的哪一種愛的原則呢?

  明確: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用作者的話說,這是一種幼稚的愛。下面請大家看幻燈,你能選出哪些是成熟的愛,哪些是幼稚的愛呢?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 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恆愛之 成熟的愛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剛才我們從感性上把握了這兩個愛的原則,下面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原則區別到底在哪裡呢?(討論)(預習題三)

  明確:—— 前一種愛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愛,以自己為中心,強調先獲得再付出。因為得到了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 後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強調先付出再獲得,從愛他人中實現愛自己。可見,幼稚的愛是單向的、簡單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成熟的愛是雙向的、相互的、更加複雜的,也更加美好的。

  大家更認可哪一種愛呢?(後一種,成熟的愛)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中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像10歲以下的孩子一樣,因為被父母愛,因為需要父母給他提供衣食住行,才去愛父母;甚至是連自己正在被愛的感覺都沒有,對父母的愛無動於衷,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幻燈片展示:大家請看一組材料:我坐在單車的後座上,遲疑著現在要不要回家。這個家一直只有我和媽,也包括我們的戰爭。直到前一個星期,加入了戰爭新成員,我爸。對於他,最多的只是陌生和敵意,我開始討厭回家,從學校到家有一段的路程,可每天回家都感覺好快,於是就停在家門口徘徊,鼓起勇氣,進了家門,我無法對他們展露我的笑容,只是用愁眉苦臉來面對他們,是的,我的回憶裡,孤單和快樂的片段中找不出他們的一點影子,躺在床上,想想剛才發生的事,知道他們其實是關心我的,也是愛我的,但我對他們只是感到愧疚,我的淚沾溼了被子。——《無題》

  放圖片

  2007年6月12日,16歲的王某因為父母限制其上網,舉刀殺死母親,砍傷父親。據王某交代,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時沒有任何的害怕,連恐懼都沒有,而且自己對於殺死的媽媽沒有絲毫的痛心感覺。

  討論:這兩個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嗎?造成這種不理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這兩個孩子都不能正確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父母打工,是為了給我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的條件。我們作兒女的,應該用心體會父母的愛。

  另一方面,我們的父母在愛我們的同時,也許會採取一些不當的方式。孩子離家出走、通宵上網甚至傷害父母,我想,父母也應該有一定責任。父母愛我們,他們遵循的是哪一種愛的原則?(成熟的愛的原則),由此可見,有了愛的理論,還不會愛,也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那麼,什麼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呢?請大家齊自由朗讀8--10段。

  好,我們先以父母為例,來探討一下成熟的愛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母愛應該給孩子安全感,應該希望孩子獨立;父愛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應該使孩子更加自信,成為自己的主人。

  大家看出點什麼沒有?給孩子安全感,希望孩子獨立,更象是哪一種愛擁有的?(父愛),那寬容、耐心呢?(母愛)弗羅姆認為理想典型的父愛與母愛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有做父親或者母親的人能夠有意識的綜合這兩種愛的力量,才能夠真正培養好自己的孩子。講到這裡,有誰能說說,成熟的愛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父愛與母愛的綜合)成熟的愛來自成熟的人生和成熟的靈魂,

  對於孩子,應該怎樣奠定自己靈魂健康且達到成熟的基礎呢?

  明確:可能是這一句: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係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係,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解釋一下。也就是說,人從對母親的依賴轉到對父親的依附,最終與他們分離,在自己心中擁有父親和母親這兩個世界,就奠定了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不再依賴父母,與父母分離,在他心中同時擁有父親和母親兩個世界。他獨立了,成為自己的父母。只有這樣,人才能擁有成熟的愛,才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的人。

  可能是這句。作者說,“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母親的良知”和“父親的良知”如何理解?

  明確:“母親的良知”和“父親的良知”是一個成熟的人應具備的做人的兩種素質,。“母親的良知”就是“對人的仁愛之心”;“父親的良知”就是“對問題的理性的判斷力”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習、繼承父親和母親的優點,並讓它們有所發展。

  那是不是隻要擁有了父愛與母愛的良知,就是一個成熟的人了呢?

  明確:不是。只有把父愛和母愛的優點相融合,並在綜合的過程中懂得這兩種情感各自發揮作用的領域,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作成熟的人,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

  愛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而且也能夠學習這種能力 。父母對我們的愛需要學習,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他的愛才會走向成熟;我們更需要學習怎樣去愛,不僅是愛父母,還要推廣到愛他人。只有當你有愛父母、愛他人的能力時,當你的心理年齡與你的生理年齡一致時,才可以說你是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

  祝願大家早日作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它不難,就從對父母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對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對同學熱心的幫助開始吧。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