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

寫紅樓夢的讀書筆記

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1

  如果你問我,我最崇拜的文學家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曹雪芹。

  曹雪芹少年時在江寧織造府經歷了一段富貴風流的生活。後來,曹家被抄,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後來創作了《紅樓夢》這部名著。我認識曹雪芹也就是從閱讀《紅樓夢》開始的。

  剛開始讀《紅樓夢》,只是湊個熱鬧,大致瀏覽一遍,並沒有體會到《紅樓夢》的內在含義。漸漸地,聽了百家講壇《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也開始閱讀原著,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的主旨思想及“康雍乾”三朝的社會狀況,也體會到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尋常。”從此之後,我便對《紅樓夢》愛不釋手,也十分崇拜曹雪芹。

  崇拜一個人,總該有些理由。

  首先,曹雪芹的文筆著實令我佩服。生動典雅的語言,傳神入微的人物描寫,伏筆的精細運用,詩句、詞曲的點綴得當,都使《紅樓夢》在文筆方面顯得別出心裁,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和美感;經典場景和細節生動傳神,活靈活現,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還記得《紅樓夢》第三回描寫王熙鳳的片段嗎?“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生動形象的描寫,入情入神之至,細微處見真功夫,清新工麗,一個美豔而又極具威嚴的'貴族少婦形象躍然紙上,讓人過目難忘,歎為觀止。細細品味《紅樓夢》,便會發現字裡行間還有更多絕妙的文筆,比如黛玉葬花那一段,“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寫得繽紛多彩,悽婉動人,正應了那句“字字看來皆是血”。曹雪芹以無可比擬的傳神之筆,給後人留下一幅封建社會末期極其生動的歷史畫卷。

  大家都佩服曹雪芹的文筆,殊不知這些“傳神之筆”得益於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尋常”。大約在乾隆十年,曹雪芹開始創作《紅樓夢》的初稿《風月寶鑑》。而此時他移居北京西郊,只能靠賣字畫和福彭、敦誠等親友的救濟為生。曹雪芹長恨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於是他發憤圖強,立志有所成就。

  曹雪芹“補天”之志從未懈怠,直至晚年,曹雪芹的個人奮鬥依舊遭遇艱難險阻,他的朋友敦誠勸他知難而退,專心著書。而曹雪芹亦不負所望,隱居西山的十多年,多次批閱增刪文稿《風月寶鑑》。但不幸又一次降臨在曹雪芹身上。在曹雪芹四十八歲那年,其幼子夭亡,因此曹雪芹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從此臥床不起。就是這樣貧病交加,曹雪芹依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鉅著《紅樓夢》。

  另外,曹雪芹的反抗與挑戰精神也同樣令我敬佩。這一點,在《紅樓夢》一書中充分體現。《紅樓夢》以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深刻的鞭撻了封建禮教的罪惡。這種打擊批判封建社會的書籍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絕不允許流傳、抄寫的。一經發現,不但會給曹雪芹本人引來殺身之禍,還會使整個家族受到牽連,而曹雪芹卻並不為此而畏懼,明寫、暗寫以及伏筆相結合,可謂“草蛇灰線,伏脈於千里之外”,巧妙地交代出當時的歷史背景。向後人們展現出“康雍乾”三朝的社會背景與生活。這就是曹雪芹。

  探尋“紅樓”,尋根溯源:才知雪芹,別樣非凡!

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2

  本來以為可以寫很多文采飛揚的文字要述說我多紅樓的感慨,可是細細想來卻也有些迷茫,迷茫這亙古不變的歷史,也迷茫這千言萬語的愛情故事。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女人的血淚史,更是對清王朝衰落的見證。但還是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去深究。比如榮國府的焦寶玉。

  寶玉,這個出生便咬著一塊玉,並且深受賈母疼愛。但是他人關於他的說法很多有人說他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有人說他是“乖僻邪謬,不近人情”;有人說他是“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然而我說他是多情的。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就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其父賈政認為其必是“色鬼”“酒色之徒”。其實不然,他對薄命司令青春守寡的李紈、“枕霞舊友”的湘雲、遠嫁的“蕉下客”探春、悲觀絕完後青春出家的“藕榭”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釧兒、含淚而死的可卿……他無不痛心疾首黯然悲嘆。“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顏?”

  說寶玉是個情聖,集中地體現在他對林黛玉的愛情之中。他們的愛情是一種新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屬於未來的愛情。這種愛情如此純真、深摯、堅貞。林黛玉本是一個"情痴"、"情種",他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愛情是他的生命所繫。只是,這個世界不符合他的夢想。他對林黛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們愛情又是經歷著風吹浪打,始終分隔的。在那樣的環境裡,其痛苦可知。

  並且文章不僅反映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最終未修成正果的悲慘故事,也反映了新世界必將衝破舊世界的束縛,暗示著清朝的衰落……

寫一則關於紅樓夢的讀書筆記3

  四大名著是我最早擁有的書籍與我相伴多年,擱置於書櫥中,歲月的痕跡使之泛黃而陳舊。雖有“少不讀紅樓,老不看三國”之說,我卻偏偏逆其道而行。小時候捧著厚厚的《紅樓夢》趴在床頭似懂非懂的翻閱著,到成年後獨愛在夜深人靜的夜晚靜心品讀。

  一個人走進紅樓的世界,看大觀園裡小橋流水、仙花馥異,但見香榭樓閣、畫棟雕簷;看粉黛佳人情韻雅潔,結社吟詩,才華橫溢,識眾鬚眉男子不若彼裙釵,卻敵不過紅顏薄命;看盡金陵賈、史、王、薛四大封建貴族從鼎盛走向衰敗,最終落得家業凋零、金銀散盡,樹倒猢猻散。這樣的紅樓讀來蕩氣迴腸,驚心動魄。

  《紅樓夢》這樣一本古典小說何以讓古今眾人為之痴狂沉迷?許是它的誕生本就是迷一樣的存在。關於它的作者、版本、脂硯齋評以及散失的佚稿眾說紛紜,許多派系也爭相出籠,“紅學”應運而生。不少知名的學者文人也都是紅迷代表如:王國維、蔡元培、胡適、張愛玲等。由於研究者、愛好者眾多使得“紅學”分外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