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表格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表格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將表格修飾目的這一內容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這在教學中是一個新的嘗試,在設計之前我還有所顧慮,害怕學生不能理解這些概念,特別是害怕這樣的教學設計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選用的例子儘可能從初中生最熟悉的課程表入手,透過對比,讓學生自己發現表格修飾中規律性的東西,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整堂課上下來,發現學生還是能夠理解清楚,並加以運用的,這一部分共用了12分鐘左右的教學時間。
在技能操作時,學生學習的形式是透過在word幫助索引中輸入關鍵詞,然後找到表格底紋的操作步驟,讀懂並嘗試操作。這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首先是關鍵詞的定義,在課中每一個小組都能透過不同的關鍵詞找到底紋操作的步驟,例如:單元格、底紋,表格、底紋等等。針對在幫助操作步驟的敘述中經常出現一些專用名詞,以及語句敘述較為成人化的問題,我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教學的結果來看學生都能達到最終的教學要求,整堂課這部分佔用的時間並不多,共計10分鐘左右。我想這與之前課中經常讓學生進行類似的操作實踐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我發現只要學生多練完全能透過幫助學會技能的操作。最後的練習用了8分鐘時間。
小組合作的二個活動,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也能在課的總結中說出小組合作對自己的學習是有一定幫助的。在活動一中教師總結出小組活動的要求,活動二中讓學生按要求繼續嘗試合作學習,為學生怎樣去合作指明瞭一定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繼續嘗試增加合作學習的環節,並針對不同的教學活動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讓學生逐步掌握小組合作的技能。課後聽了一些老師的建議,覺得可以讓學生透過活動自己總結出小組活動的要求,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嘗試。
本節課有待思考的方面:在小組活動中如何進行評價的嘗試;總結出的小組活動要求在語句的敘述方面更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使孩子真正清楚、明白相關的要求。
表格教學反思2
《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是資訊科技基礎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字處理技能,因此我們這節課在Excel環境下講解,透過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要求學生掌握最近的知識技能。
第一部分:依據教材例項“高一年級建立文明班集體”評比,貼近學生們的生活,以此任務為教學例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第二部分:透過學生合作交流,對所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然後建立表格,在此基礎上對資料進行處理,形成分析報告。
第三部分:練習操作。學生在完成各個步驟的學習之後,自主練習,反覆操作,鞏固所學知識。
我個人覺得本節課有以下一些方面做得較好:
1、在教學例項的選取上,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他們願意探討,有利於課程任務的順利進行。
2、教學策略得當。本節課我採用了例項分析、任務驅動、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透過對高一年級文明班集體的評比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分析表格資料,最終形成報告的能力。對個別問題進行單獨輔導,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對過程及結果展開自我評價和集體評價。
3、教案的設計:教案設計我注重知識點有效聯絡,層層推進,引導學生跟著學案逐步完成任務,自讓而然,水到渠成。
透過這節課,我對教學的理解更為深刻,我還需在教學中下功夫,認真組織課堂,組織學生,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案例,力求將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
表格教學反思3
4月3日,在學校高效課堂教學競賽中,我在六(1)班上了《表格的建立和處理》一課。這堂課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繪製表格的一般方法,並且合理運用一些方法來裝飾修改表格。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表格製作的方法。難點是如何調整表格的格式。課堂匯入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觀看擁堵的交通照片,從實際生活入手,從兩份不同的調查報告中,理解表格的用處和優點。接著再讓學生自主操作繪製表格。整堂課的進行過程中,我始終以資訊科技作為載體,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學生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為自己學習和生活服務的能力。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應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抓住每個機會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教方法,教育教做人。對於這一節資訊課,對學生的教學常規我是比較關注的。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固然重要,但教師的合理引導是不可缺少的。我覺得資訊科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教師鋪路,鬆手,但也不能太鬆。教師不但要把路鋪好還要維持交通,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平坦的大道上一路走好。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很難把握。
三、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講解、演示、任務驅動法。比如,讓學生製作表格時,我採取了一個學生操作,老師總結的方法,實際操作下來,效果不是特別的好,還需要及時的板書,並且在學生繼續操作的過程中,及時反饋。
四、反思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也深切的感到在課題的引入方面,不新穎,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動手操作水平有差異,使整節課不容易控制難度,課堂中老師更應該有層次的教學,有的知識絕大多數學生需要老師一步步細心引導,透過講解、演示再加上學生自己上機反覆練習才能基本掌握;但是個別已經可以自主學習,或者對於本節內容已經基本掌握,導致他們上課時精力不能完全集中。這時,我儘可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當“小老師”。
五、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中存在改進的地方,我主要是如何在教學中強調錶格製作的方法;如何編輯表格。對於基礎較好的同學,我鼓勵他們自己對錶格更進一步的美化。比如在製作表格的過程中,如何為表格設定顏色、設定表格表框底紋、在做好的表格上新增表格等。但課後,我發現基礎好的學生基本都操作了,但是這部分的反饋時間不是特別充裕。
每節課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本節課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深思,使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揚長避短,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