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豎井的加固與封堵論文
1豎井施工
1#豎井所處位置地下水位較高(超過洞頂高程以上10m),地下水出滲嚴重,土質為粉質壤土,地質條件十分惡劣。豎井施工採用倒掛壁法,上段位於地下水位以上,採用全斷面開挖施工,每澆築段高度為2.5m;下段受土體含水量增大影響不斷髮生塌方,澆築段逐漸減小,由2.5m縮短為1.0m,特別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段,流泥、流沙現象頻發,澆築段最短減小為0.5m~0.7m,並且採取了分部開挖、分部澆築的施工方法,施工難度很大,工期較長。豎井建成投入使用一個月後,發現下部20餘米高度範圍內的麻花壁兩長邊方向各出現一條豎向貫通裂縫,位置在麻花壁中間,平均縫寬在2mm~3mm,最大縫寬達到5mm,並且還有發展趨勢。同時,在下井口與兩側洞身銜接部位的洞身頂部出現環向裂縫,區域性破碎,嚴重威脅豎井安全,情況十分危急。對此情況,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及時召開現場會議,分析裂縫產生原因,認為裂縫段麻花壁受地下水位高、地質條件差等因素影響,加之採用了分部施工方法其整體性差,不能均勻受力,所以在井外土體和地下水共同側壓力作用下產生裂縫。問題不容忽視,為保證豎井安全和繼續使用,必須對豎井裂縫段進行加固。
2豎井加固
由於豎井無法從外部進行加固,因而只能考慮內部加固的方案,同時還要儘可能減少加固麻花壁對井孔面積的佔用。因此,透過計算,加固方案採取在原麻花壁內周再澆築一層厚度為20cm的鋼筋砼對原麻花壁進行支撐加固,並採用設定錨筋措施將兩層麻花壁連成整體,共澆築砼50m3。施工時考慮加固的麻花壁自重較大,原麻花壁無法承受,因此,為保證加固麻花壁穩定,在加固施工開始時,先在井下洞底澆築6根40cm×40cm鋼筋砼柱體對加固麻花壁進行臨時支撐,然後再由下至上進行加固施工,加固麻花壁高度共26.6m。另外,對下井口兩側洞身頂部的環向裂縫採用洞內鋼拱架進行臨時支撐加固。豎井加固後,重新投入使用,直至工程結束一直安全執行。
3封堵方案
1#豎井承擔的施工任務完成後,根據設計要進行封堵,以保證隧洞安全執行。由於豎井麻花壁加固時在洞底澆築有6根臨時支撐柱體,其位置處於洞身中間,侵佔了洞身的過水斷面,嚴重影響隧洞過流能力,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拆除,才能達到隧洞擴建的`目的。但由於柱體拆除後加固麻花壁失去支撐很可能會產生坍落,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對加固麻花壁支撐柱體的拆除是進行豎井封堵關鍵。經過技術人員反覆商討,採用施工方案如下:先對加固麻花壁進行四周錨固,將麻花壁自重荷載分散於井外四周土體,排除麻花壁下沉的可能性。對下井口兩側洞頂環向裂縫進行加固處理,保證下井口洞身安全。拆除鋼筋砼柱體。封堵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