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林海教案九篇

林海教案

林海教案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海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嶺、林、花”,並有感情朗讀課文。

  2、會用不同方式改換句式,完成作業本4、6小題。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科學,長大後去建設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同學們都見過海,能用海說話組成詞嗎?

  板書:《林海》

  2、讀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林像海一樣非常廣闊)

  3、出示投影:看圖,你在這裡看到了什麼?心理有什麼感覺?

  4、範讀課文。

  5、交流、反饋

  二、出示預習綜合題

  1、給下列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

  椽(chuang, chuan )柱珊(shan shai )瑚

  2、根據意思寫詞語。

  指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

  非常驕傲蠻橫,看不起別人。 ( )

  漂亮、相貌美好。 ( )

  指國家興盛安定。 ( )

  3、按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是按( )( )和( )三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

  4、選做題: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細地讀一讀,爭取把它讀好、讀美。

  三、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2―――5節)

  四、交流反饋

  五、學習“嶺”

  1、出示句子: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下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2、朗讀、體會

  六、畫圖:“雲橫秦嶺”與“溫柔”對比。

  1、齊讀體會

  2、出示句子,區別:(1)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見不完,也看不厭。

  (2)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前一句,把“多少條嶺啊”,放在看頭突出了“嶺”的特點“多”和作者對此的感嘆,用上關聯詞語,這兩層意思的並列關係明確化。

  後一句:這句話雖然意思沒改變,但語意不如願句,情味也淡了許多。

  3、小結: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我們要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選擇句式,閱讀時,我們要注意作者是採用什麼句式,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引讀。

  5.述:老舍爺爺坐在疾馳的火車上遠遠地看見重重疊疊的嶺,是那麼的溫柔,用“雲橫秦嶺”作對比,更加突出了嶺的溫柔。

  板書:嶺:多——溫柔。

  作者採用了對比手法。

  6、小結:作者看到了這麼多嶺,每條嶺是那樣的溫柔,所以對大興安嶺產生了一種親切之感。

  用親切的口氣朗讀這一節——嶺。

  七、歸納學習方法: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板書:學習方法:

  1、概括“嶺”的特點。

  2、找出說明“嶺”特點的詞句。

  3、感情朗讀。

  4、想想作者是用什麼手法細緻描繪“嶺”的。

  齊讀學習方法。

  述:學習“嶺”的方法,學習課文“林”(3—4節)

  八、學習課文“林”。

  1、問:“林”的特點是什麼?

  板書:林:綠而浩大。

  2.特點你是從哪句中體會出來?請用“……”劃出重點詞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達到。

  b.板書:目之所及。都是綠。

  c.齊讀這些句、引讀。

  3、課文采用了什麼手法?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板書:比喻、擬人、反問。

  4、區別句子,反覆朗讀。

  齊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讀

  思考:a.這兩句句式有什麼不同?(前一句反問句,後一句是陳述句)

  b.她們表達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述:反問句,加強反吉語氣,強調肯定,增強了表達的親切感與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 齊讀,抽讀(第4節)

  問:還可以改為什麼句式?(雙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白樺的銀裙,不會不像海邊上的浪花。

  5.鞏固練習:作業本第4題,校對。

  九.自學“花”第5節,小組討論。

  1.交流、彙報

  板書:特點手法

  花美多而絢麗叫不出名兒擬人、比喻

  (美麗)穿著繡花鞋

  2.區別句子:

  花叢裡還隱藏著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裡還隱藏著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小結:這兩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說明小紅豆的樣子美。

  十.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你心理有什麼感覺?

  十一、配音齊讀“嶺、林、花”。

  十二、作業:

  寫一段: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

林海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

  1、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林海就是指美麗的大興安嶺。那麼,大興安嶺為什麼被稱為林海呢?誰來根據板書說說看:

  板書: 嶺多

  13、林海 林多 花多

  2、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三個部分!

  二、學習嶺

  1、先請聽老師讀課文,同學們細細體會:嶺是怎樣的?

  2、嶺的哪一個特點你印象最深?再讀課文,感受一下!

  3、那麼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嶺的溫柔,劃出有關的句子。

  4、一位置討論:從這些句子中,你是怎麼體會到嶺的溫柔這個特點的?

  討論讀句談感受再讀欣賞美

  5、小結:從同學們的體會,我們體會到了嶺的溫柔。在句式上,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嶺的溫柔。板:句子表達方式

  6、幻燈出示:

  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也看不完看不厭那麼多條嶺。

  (1)自由讀,比較不同。

  (2)讀讀,感受語氣有什麼不同!

  (3)作者這樣寫是為了什麼?

  (4)再次讀讀,體會美。

  7、找找作者在表達上,還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嶺美?

  8、自然段朗讀指導!

  三、學習林部分

  1、讀讀這個部分。

  2、用同樣的方法嘗試學習這個部分:

  劃句子讀句子談感受朗讀欣賞美

  3、句式體會:

  幻燈出示: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1)自由讀,比較不同。

  (2)讀讀,感受語氣有什麼不同!

  (3)作者這樣寫是為了什麼?

  (4)再次讀讀,體會美。

  4、小結:大興安嶺綠樹萬頃,猶如碧波滾滾,的確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讓我們用朗讀再來領略一番。

  四、學習花的部分

  1、學生自學

  2、交流。

  引導點撥:

  幻燈出示:

  花叢裡還隱藏著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裡還隱藏著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3、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4、從其他的句子能體會到作者對興安嶺的讚美嗎?

  5、以讀加深感悟。

  五、學習總印象

  1、從剛才的學習,你體會到大興安嶺給人的印象是怎樣的?

  2、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印象是怎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是怎樣體會的?

  3、配樂讀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結

  附板書: 嶺多而溫柔

  13、林海 林多而綠

  (親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達方式

林海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透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裡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article/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①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①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sjbwz/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為什麼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絡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充套件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article/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附:板書設計

  抓特點 表感情

  嶺 多而溫柔 名字悅耳 親切舒服

  林 綠而浩大

  林海 花 多而美麗 美得不空洞 親切舒服

  木 美麗與建設

林海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林海》第2—5自然段。

  教學目標 :

  1.思想認識: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基礎知識: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學習新詞。

  3.基本能力:①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②結合課文表達方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③背誦第3—5自然段。

  教學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匯入 ,明確任務

  1.問:上節課我們學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學到了些什麼?(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感到親切、舒服。)

  2.根據第一自然段內容,這節課大家最想解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答出:課文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方面?怎樣表達作者親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讀,整體感知

  1.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讀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這部分寫了哪些景物?(嶺、林、花)

  三、精讀“舉一”,熟讀“反三”

  (1)精讀“舉一”

  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細讀,在草稿紙上寫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畫——用橫線畫出寫“嶺”的特點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景美的詞句。

  議——小組交流讀懂的內容,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

  解——蒐集各組不能解決的較集中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

  讀——先讀畫橫線句子,透過範讀、抽讀、齊讀等方式,讀出大興安嶺的“嶺”“多”“溫柔”的特點;再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透過自由讀、同桌互讀的方式,讀出對大興安嶺的喜悅之情;最後抽個別學生讀,其餘學生閉目想像,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談——說說學習這段的收穫。比誰說得多,說的最有價值。(老師總結指出:①借景抒情表達真情實感;②透過“讀”體會思想感情;③寫“秦嶺”與大興安嶺的“嶺”形成對比,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學習比較構思的表達方式。訓練:以《我的家鄉》為題,說說用比較法該怎樣構思?)

  小結學法:讀、畫、議、解、談。

  (2)熟讀“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學法學習寫“林”的兩個自然段。

  提示:談學習這兩自然段收穫。

  ①借景抒情,體會感情;

  ②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

  ③點面結合的表達方式;訓練:以《課間活動》或《野炊》為題,“面”可寫些什麼,“點”可寫些什麼?

  ④理解課文內容後,限時間背誦課文。

  2.運用前面的學法學習寫“花”這一自然段。

  提示:畫,用簡筆畫畫出經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樣的大興安嶺。(先讀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再想像作畫,比比誰畫得又快又符合課文內容。)訓練:一個句子中用上兩種或三種修辭手法。

  四、鞏固練習,落實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誦3—5自然段。

  2.說說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式。(寫景抒情)

  3.從本冊教材中各找三課寫景抒情和敘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這些題目應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秋天的校園》、《我愛老師》、《家鄉的田野》、《啊,好大的黃桷樹》、《環衛工人,我讚美您》。

  5.(選作題)從上題中任選一題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真情實感;(2)表達方式:用上比較構思、點面結合、比喻等修辭手法。

林海教案 篇5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簡析

  《林海》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興安嶺美麗的圖畫。為了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寫出了大興安嶺的山嶺、樹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寫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寫人,由林場工人的勞動想到林海的萬古長青和綜合利用。本文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都洋溢著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裡行間充滿著作者的真情實感。

  本組的讀寫訓練專案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林海》是本組的第二篇課文,應在前篇課文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學文,進一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來寫,在敘述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是透過學習,找出景物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為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教學設計

  1.教法結構。

  (1)以生動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匯入新課。

  (2)因“嶺”“林”“花”三部分內容寫法相同,採用自學輔導法以“一段”帶“多段”,由“導”“扶”到“放”。重點分析“嶺”這一部分,透過學生品析詞、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林”“花”部分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進行自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淺顯易明的引導,讓學生把山和人、國家的發展聯絡起來,把愛林海和愛祖國聯絡起來,體會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法設計。

  (1)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寫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以下的學習步驟:找出特點—品讀句子—體會感情。

  (2)精讀“嶺”這一部分,讓學生明確、掌握三個學習步驟,並運用此法自學“林”和“花”,充分體現教師導和學生練的結合。

  3.練習設計。

  (1)詞句訓練:抓住重點詞“孤峰突起”“雲橫秦嶺”“盛氣凌人”“疾駛”“目之所及”“空洞”“興國安邦”,透過對比、簡筆畫、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訓練:本文的教學以讀的訓練貫穿全過程,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範讀、配音朗讀,以讀代講,達到教學目的。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隨著作者領略了大興安嶺美麗的風光,並且學習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進入興安嶺以前,總以為它是高不可攀的。當他進入林中後,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板書:大興安嶺)

  生:作者進入大興安嶺後感到親切、舒服。(板書:親切舒服)

  師:作者圍繞著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生:作者圍繞著“親切、舒服”,描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師:今天,我們隨著作者深入林中去觀賞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興安嶺的“嶺”。請大家仔細觀察,“嶺”有什麼特點

  師:(放“嶺”的錄影)

  師:“嶺”有什麼特點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下面,請大家翻開課本,看課文第2自然段,帶著老師設定的三個問題來學習“嶺”這一部分。(指名讀自學提綱)

  生:

  1.“嶺”有什麼特點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請大家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要求在書上做好記號。

  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自學提綱在書上做記號。)

  [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誰來說一說“嶺”有什麼特點

  生:“嶺”的特點是多而溫柔。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師板書:多溫柔)

  師:誰把寫“嶺”“多”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出示句子)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生:表示“多”的詞是“的確很多”。

  師:還有嗎

  生:(思考片刻後)還有……(答不出)

  師:(提示)你看“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短點兒的”這是寫嶺的什麼呀

  生:寫“嶺”的式樣十分多。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透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給“點兒”下面加小紅點)

  生: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師:對!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就不同了。(刪掉句中的“點兒”)

  生:讀句子。

  師:這樣跟剛才有“點兒”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這個“點兒”我們還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生:(讀句子)

  師:讀得不錯,下面,你們聽老師讀,注意這個“點兒”。(讀句子)你們現在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

  師:誰再來讀。

  生:(讀句子)

  [對“嶺”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安排學生齊讀、個別讀、節選讀、對比讀,形式多樣,訓練面廣,要求逐步提高,顯出了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師:老師從他的讀中不僅感受到這兒的嶺多而溫柔,還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歡這兒的嶺。同學們,作者看到那麼多,那麼溫柔的嶺,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生:很喜愛,很激動。

  師:(板書:喜愛)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嶺”多而溫柔的呢

  生:還有“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從這裡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為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師:“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生:“疾駛”的意思就是非常快地行駛。

  師:哪個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說“快”。

  師:對!那看了幾個鐘頭都看不完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這兒的嶺非常多,而且變化多端,看也看不厭。

  師:“看不厭”說明這裡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還有寫嶺“溫柔”的嗎

  生:還有寫嶺“溫柔”的句子是:“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師:“孤峰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峰突起”的意思是指“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

  師:哪個字是說“單獨的一個”呀

  生:“孤”。

  師: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峰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峰突起”。(簡筆畫“山峰”)那“盛氣凌人”呢

  生:“盛氣凌人”的意思是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師:“孤峰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生:作者指的是秦嶺。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生:“雲橫秦嶺”。

  師:“雲橫秦嶺”的意思是——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弄清“疾”“孤”“橫”等詞在文中的意思,這種咬文嚼字、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克服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學習習慣。]

  生:“雲橫秦嶺”的意思就是說雲橫在秦嶺的半山腰。

  師:對!如果說這就是“秦嶺”,雲彩就在這。(簡筆畫雲彩)這說明秦嶺怎麼樣

  生:很險。

  師:興安嶺是這樣的嶺嗎

  生:(齊答)不是。

  師:對,那裡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簡筆畫“溫柔的嶺”)

  [簡筆畫,既生動又省時,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教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繪簡筆畫的能力。]

  師:下面,誰讀第3、4句

  生:(讀第3、4句)

  師:同學們,作者為什麼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生:這是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還有一個就是作者非常喜愛大興安嶺的“嶺”,所以,他才能把大興安嶺寫得那麼生動。

  師:(板書:細緻觀察)剛才,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透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段我們是怎樣學習的首光找出嶺的——

  生:(齊說)特點。

  師:接著理解描寫特點的——

  生:(齊說)句子。

  師:然後我們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總結學法。電腦出 示:

  一、找出特點。

  二、品讀句子。

  三、體會感情。)下面,就照這樣的方法,帶著老師設定的問題,我們來學習“林”這一部分。(出示自學提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3、4自然段。

  生:(根據自學提綱自學“林”這一部分)

  師:“林”有什麼特點

  生:“林”的特點是“多”而“綠”。

  師:(板書:

林海教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凌、乏、釀、廈、伐、綜”這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重點句段。

  (1)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2)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養自學能力。

  3.增強閱讀能力,並學會邊讀邊思考。

  4.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透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去領略大興安嶺獨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領悟樹與人之間的關係,增強環保意識。

  二、學法引導

  1.預習:熟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質疑。

  2.課堂上多次朗讀體會,自學、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重點 難點 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二)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疑點

  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美得並不空洞”、“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解決方法

  先自學,然後在組內交流、討論、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動聽的音樂伴奏帶。

  2.課文錄音。

  3.風景圖片,課文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2.個人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抓住句與句的聯絡,瞭解“林海”“嶺、林、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隨作者走進興安嶺,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疑問?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作者從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特點的?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高不可攀 秦 嶺 珊 瑚 椽 柱 綜 合

  (2)交流反饋。

  (第二段講“嶺”,三、四段講“林”,五自然段講“花”。)

  4.反覆朗讀,自學理解,小組討論。

  (1)思考:①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為什麼感到“親切、舒服”?聯絡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②再讀課文,說說興安嶺的什麼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

  ③找出“林”與海的關係,學生談體會。

  (2)先讀文、教師再依次先後出示上邊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3)自學、討論。

  (4)交流。

  ①文中作者三次感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那些古木產生的。作者發現原始森林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這時“親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有實際意義,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從而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參觀林場後覺得人與山的關係密切,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還使林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感到親切、舒服。

  在學生領悟了作者的感受後,讓學生談出看法,並帶著親切的感覺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②作者描繪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作者在寫“嶺”時,抓住了“溫柔”的特點、透過和秦嶺比較來寫的;寫“林”時,先總述的確是林海,再透過顏色多來寫樹的種類多,並重點講落葉松和白樺,而且用了打比方的寫法;寫“花”時,著重寫野花多處都是。在分別寫了“嶺、林、花”之後,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對興安嶺的景色體描繪。

  a.在學生交流時,引導他們體會

  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b.指導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段,讀出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③文中體現“林與海”的句子有:

  a.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邊)

  b.群嶺起伏。(像大海的波浪)

  c.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d.千山一碧。(像大海一樣美麗)

  e.萬古長青。(像大海一樣永恆)

  f.綜合利用。(像大海一樣富有)

  學生反饋時,教師要抓住這些詞來引導學生晶析“林”與“海”的關係。解決課題“林海”這一疑問。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逐段讀文

  1.理解“興國安邦”的含義。

  2.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練習書寫,重點指導。

  “秦”與“泰”、“既”與“即”的區別。

  3.(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麼內容?

  (分兩層。第1層 {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麼?(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

  “嶺”的特點主要是什麼?(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

  什麼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

  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 (大興安嶺“林”的特點。)

  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麼關係?(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

  “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麼? “白色浪花”又是指的什麼?(“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

  “我是愛花的人,到這裡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麼?(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

  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讚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一林一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

  “千山一碧”是什麼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

  “良材”怎麼講?(優良的建築材料。)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於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

  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並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第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二)指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三)總結、擴充套件

  1.總結:作者老舍先生以多姿的彩筆,抓住了“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並暢談了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讓我們也體會到: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溫柔的姑娘,不光外表美,而且有著內在美。

  2.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質疑: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方法嗎?

  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的確是——,群嶺起伏是——。多少種綠色呀:——,——,——,——,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是的,這裡是落葉松的——。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樹幹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裡的木材呀,大至——、——,小至——、 —— 。 —— ,—— ,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絡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

  八.佈置作業

  1.“雲橫秦嶺’’是怎樣的景象?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有什麼不同?試著畫一幅簡筆畫。

  2.閱

林海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林海》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了大興安嶺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意。

  2、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寫景類文章的寫作特點,透過對關鍵語句的圈畫批註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抓住三次“親切、舒服”感受的句子,透過上下文的聯絡,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3)品讀文中質樸而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美麗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瞭解大興安嶺“嶺、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二、說教法

  本著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準備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正是因為本文滿蘸著作者欣喜與熱愛之情,描畫了大興安嶺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優美,情感濃烈,猶如一幅迷人的寫意畫,從多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描寫林海的幾個自然段,用了很確切的比喻,擬人等寫法。因此,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初讀感知,再讀理解,三讀體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並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2、能力培養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只有交給學生尋覓知識的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在知識的海洋裡勇敢探索,學到更多的知識,並終生受用。本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從課題“林海”著眼,從尋找林與海的相似之處入手,抓住文中具體描寫“林”的內容,透過朗讀、思考、讓學生領略到“林”的浩大、壯美,明白此段運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大興安嶺的林海。如此優美的描寫,我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後,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至會背,從中體會到作者對林海的喜愛之情,盡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享受。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投影展示了林海的美麗景色,同時老師朗讀課文,再現課文內容。這種以圖畫展現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林海的壯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輕鬆了課堂。

  4、簡筆畫輔助教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些重點詞、句,我還採

  用了簡筆畫輔助理解。例如,在理解大興安嶺的“嶺”時,為了突破重點詞“溫柔”和“盛氣凌人”在本課的意義。我要求全班同學用簡筆畫勾出自己心中的大興安嶺和秦嶺,透過板畫認識到:“溫柔”在本課指大興安嶺的線條柔和平順;“盛氣凌人”指秦嶺高大險峻令人望而生畏。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添了課堂裡的美育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時,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三、說學法

  根據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閱讀理解,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教學生用“一讀──觀景賞物,抓住特點;二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三讀──回顧反思,明瞭寫法。”的方法,仔細品味文中有關“林”的內容。即初讀課文,感知景物特點;精讀課文,抓重點詞句,仔細品味,領悟情感;回讀課文,在讀中學習規範的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悟出表達方法,掌握表達技巧。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全面完成了教學任務。這裡的學法指導、學法應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四、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

  1、板書課題:林海

  一棵樹稱為——木,兩棵樹稱為——林,海是指——大海。這“林”和“海”合在一起說明——樹很多。齊讀課題。

  2、課題“林海”指的就是——大興安嶺。出示大興安嶺圖片。

  你們想知道大興安嶺為什麼被稱為“林海”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大興安嶺,欣賞他筆下的林海吧!

  (二)整體感知

  1、生輪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大興安嶺留給作者的感受是()。這樣的感受,在文中出現了()次。

  (2)作者得出這種感受的原因分別是什麼?用“~~~~~”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這回有機會看到它,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 相機板書:親切 舒服

  2、那麼,作者圍繞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交流並板書: 嶺、林、花

  (三)品味美

  過渡:下面,我們就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深入林中去細細體味大興安嶺的美景,先來看“嶺”這一部分。

  A.學習“嶺”

  1、默讀第2節,按要求在書上做批註。

  出示思考:(1)“嶺”具有怎樣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學生交流媒體相機出示有關語句。 相機板書:多而柔

  B.學習“林”

  出示問題:“林”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後小組交流)板書:綠如海

  1、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師引導:從“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1)交流,出示句子。

  師小結:這就照應了課題——林海。

  3、請大家帶著喜愛與讚美的感情讀3、4兩節,男女生分讀。

  C.學習“花”

  1、“花”的特點。 (自學後小組交流) 板書:多而美

  2、出示: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作者把興安嶺當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來寫,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呢?作者為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擬人、比喻]

  小結:山上青松,山下白樺,林中野花,作者從上到下把大興安嶺景色寫得很有層次。恍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太美啦,太讓人喜愛了。 過渡:作者透過細緻的觀察,寫出了大興安嶺溫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由興安嶺外表的美。作者來進入嶺中,看到林場又會想些什麼呢?

  (四)讚賞美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6、7節,想想作者之所以又有兩次發出“親切、舒服”的感慨,是因為聯想到了什麼?

  交流,出示: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2、小結:大興安嶺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興國安邦。(板書:興國安邦)

  2、出示:為什麼管它叫作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為什麼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交流。

  3、我們怎樣做才能興國安邦呢?交流

  師小結:我們伐木取材,也要造林護樹,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護生態平衡,使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夠萬古長青。

  4、齊讀最後一節。

  (五)總結全文

  1、指板書小結:作者抓住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他用質樸而又簡潔的語言,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我們見識了林海的美麗迷人,感受到了林海的多元和諧,大興安嶺不愧為——林海。

  2、讀了課文,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板書設計:

  嶺 多而柔

  15、林海林 綠如海 興國安邦

  親切舒服花 多而美

  袁丹

  20xx年10月20日

林海教案 篇8

  課時教學要求

  1、學習寫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領略林海的美。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按照作者剛進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場的順序理清了課文層次,並且學習了第1段。請大家回憶一下,第1段寫了什麼內容?

  2、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2到第5小節,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板書:嶺、花、林)

  二、學習第2小節(“嶺”)

  1、指句讀第2小節,引導思考:大興安嶺的“嶺”有什麼特點?

  2、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嶺”的特點。(板書:多溫柔)

  3、抓住重點詞語,初步體會“嶺”的特點。

  師:你們是從哪裡看出“嶺”多?又從哪裡知道“嶺”溫柔的呢?

  (1)學生讀寫“嶺”多的句子。

  理解“疾馳”“看不完”等詞語的含義:突出嶺多,而且綿延數千裡,面積很廣,這正照應了課題中的“海”字。

  (2)學生讀寫“溫柔”的句子。

  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等詞語,體會嶺“柔”的特點。

  4、指導朗讀,在讀中深入體會“嶺”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你們看,怎樣才能把“嶺”多和溫柔的特點讀出來呢?

  出示幻燈片: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讀一讀這句話,從“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你們能明白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寫出“嶺”姿態很多,各不相同。

  師:怎樣才能把“嶺”的“姿態多”讀出來暱?

  (1)師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要讀出“姿態多”,應該透過朗讀把“嶺”的各種姿態表現出來:“高點兒的”聲音稍高一些,“矮點兒的”聲音稍低一些,“長點兒的”拉一點兒長音,“短點兒的”要讀得急促一些。 這樣借語調低長短的變化來表現“嶺”的千姿百態。

  (2)反覆試讀,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嶺”多的特點。

  師:你們再讀一讀,從“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還能明白什麼?

  出示幻燈片: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

  學生讀這兩句話,透過對比,進一步理解:“高點兒的,矮點兒的”等詞語中的“點兒”說明“嶺”與“嶺”之間差別都不大,毫無孤峰兀立之感。那裡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師:我們再來讀這句話,怎樣才能的把“嶺”的溫柔也讀出來呢?

  指導讀好“點兒”,要讀出溫柔、親切的感受。

  再讀“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一句。

  師:你們試讀一下,怎樣讀才是“溫柔”?——怎樣讀又是“那麼溫柔”呢?

  5、明白作者表達的方法。

  抓住“雲橫秦嶺”這一詞語,理解作者拿秦嶺的“險”來作對比,突出大興安嶺的“柔”。

  6、總結學習方法。

  (1)讀這一段,找出“嶺”的特點。(找特點)

  (2)讀這一段,讀出“嶺”的特點。(讀特點)

  (3)瞭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明寫法)

  三、學習第3、第4小節(“林”)

  運用上述學習這一部分。

  1、自由讀第3、第4小節,思考:“林”的什麼特點?

  2、師生討論概括“林”的特點。(板書:廣 綠)

  3、抓住重點詞句,初步體會“林”的特點 。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落葉松的海洋”等詞句寫出了“林”廣;“多少種綠顏色呀”“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那麼多的綠顏色呢”等語句寫了“林”綠。這些詞句突出了林的浩瀚與茂盛。

  4、指導朗讀,深入體會“林”廣和綠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誰能把這一大片森林讀成綠色的海洋,把大家帶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導朗讀“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麼理解?——讀這句話,把“林”的廣讀出來!——你現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興安嶺,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無邊的林海,這就是“目之所及”吧!讀!

  (2)指導朗讀第4小節。

  師逐一追問:林海中的浪花指什麼?——白樺的樹幹“泛著”……是什麼意思?(翻騰、湧動)——白樺樹真的是在湧動嗎?(不是)——白樺樹是靜止的,可作者為什麼說它的樹幹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燈片:

  “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學生聯絡上文,反覆研讀,仔細揣摩、體會,來讀懂這句話。

  學生的理解有兩個層次:

  ①抓住關鍵詞語“在陽光下”“閃動”理解:白樺的樹幹是白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遠遠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說它像浪花。

  師:僅僅是白樺的樹幹在陽光下閃動就像浪花嗎?你們再讀一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邊沿”,學生對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嶺上,像大海;白樺在山下,樹幹銀光閃閃。在青松的陪襯下,白樺的樹幹像泛著的浪花。

  師:誰能用生動的語言把這一段寫的美景描繪出來呢?

  學生組織語言,描述美景。

  師: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把林海讀“活”,好嗎?

  四、學習第5小節(“花”)

  此段仍運用上述學法,學生自學並交流體會。

  1、默讀,概括“花”的特點。(板書:多 美)

  2、讀課文,讀出“花”多和美的特點。

  師生討論交流學習體會: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詞語理解:“河岸上”說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說明山上有“花”。從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來小蝴蝶”等詞語說明“花”香、“花”美。

  (3)“兩山之間往往流動著清可見底的小河”這句話,是寫什麼呢?為什麼要寫這句話?

  引導聯絡上文理解:大光安嶺的“嶺”多,因此兩山之間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這句間接寫“花”多。

  (4)師讀“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一句,學生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①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大興安嶺比作一位美麗少女,表達了喜愛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樺

林海教案 篇9

  我上的這一課《林海》選自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注·提”教材第十二冊第19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參觀了大興安嶺後寫的。作者在課文中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以及聯想,表達了他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從更新教學觀念的角度出發,力圖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出發,尋找語文的根基。在教學中基於讀的訓練,從整體入物。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討論學習,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展,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領悟課文意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重視學生對內容的感悟,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語文養的提高。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感受景物的壯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細緻地觀察和邊描寫邊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文章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本課教學計劃用兩節課來完成。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質疑問難。第二課時,學習課文,領會寫作方法。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我這樣安排教學過程:一、複習匯入。引導學生回憶本課的層次,知道作者抓住嶺、林、花來描寫大興安嶺的美的。

  二、以讀為本,品詞品句。

  抓重點,兼顧一般。理解重點句子,體會作者心還在。三、老師範讀讀第一部分,讓學生得到美的感受,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四學習第二部分,讓學生合作學習。用畫、讀、議等不同方式自學。五、談學習收穫。讓學生領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六、佈置作業,把權利放給學生,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第一個作業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第二個作業是在附加題任選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