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那個星期天》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那個星期天》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那個星期天》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會寫“媚、蟻”等15個字,會寫“蟻穴、翻箱倒櫃”等15個詞語。

  2.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我”在一天裡心情的變化。

  3.品味文中重點語句,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方法表現人物的心理。

  4.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異同點。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匯入新課。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純真的,童年的樂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童年時,我們的心裡總藏著自己的一點點渴盼:渴盼著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著好玩的玩具,渴盼著和媽媽外出遊玩……作家史鐵生小時候又有怎樣的渴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那個星期天》。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中國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他的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意蘊深沉,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等獎項。代表作有小說《務虛筆記》《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內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急遽(jù) 惆悵(chóuchàng)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惆、悵、偎、逝”,並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範。(“惆、悵、偎”書寫時要左窄右寬;“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母親答應那個星期天帶“我”出去,但是因為家務繁忙,結果一次次爽約。)

  2.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時間順序)

  (2)根據時間順序,梳理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總寫“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寫母親一次次爽約,“我”心情逐漸落空。

  第三部分(7):寫“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潰大哭,母親安慰“我”。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請一位同學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匯入新課。今天我們來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歷程。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物感情。

  (一)讀課文中有關早晨“我”的心情變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號畫出表現母親行為的句子,用括號畫出表現出“我”的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思考“我”的心情經歷了哪些變化。

  1.“……這不會錯;……都不會錯”“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滿懷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藏在大門後”(透過描寫天氣和“我”的動作,體現出“我”心情的愉快。)

  3.“這段時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麼表現“時光不好挨”的?

  4.“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我看著天看著雲彩走……焦急又興奮。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樹枝撥弄著一個蟻穴……我坐在草叢裡翻看一本畫報……我坐在草叢裡看她們,想象她們……”“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透過描寫“我”的動作來寫“我”焦急又興奮的心理;透過寫“我”坐在草叢裡看電影畫報時的想象來表現“我”等待時的無聊與孤獨。)

  5.“整個上午我就跟在母親腿底下……”“那兩條不停頓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動,它們不停下來,它們好幾次絆在我身上,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我”緊跟著母親,想要等母親停下來,表現了“我”急切的心情。這裡也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的忙碌。)

  思考:這幾句話在寫法上有什麼特別之處?(以孩子的視角來寫,富有童趣,更加真實)

  (二)讀課文中有關下午“我”的心情變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號畫出表現母親行為的句子,用括號畫出表現出“我”的`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思考“我”的心情經歷了哪些變化。

  1.我蹲在她身邊,看著她洗。我一聲不吭,盼著。我想我再不離開半步,再不把覺睡過頭。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馬上拉起她就走,決不許她再耽擱。(透過細緻地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表現了“我”急切地盼望母親快點洗完衣服好帶“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著盆裡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著太陽,看著光線,我一聲不吭。看著盆裡揉動的衣服和綻開的泡沫,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漸漸地涼下去沉鬱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縹緲,我一聲不吭,忽然有點兒明白了。

  (環境描寫,寫出光線變暗,暗示時間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時也照應“我”的心情——希望漸漸破滅的失落。)

  (三)讀課文中有關黃昏“我”的心情變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號畫出表現母親行為的句子,用括號畫出表現出“我”的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思考“我”的心情經歷了哪些變化。

  1.思考:為什麼說光線的變化是“漫長而急遽”的?(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後的悲傷。)

  2.“母親發現男孩兒蹲在那兒一動不動,發現他在哭,在不出聲地流淚”“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我”無比悲傷、絕望。聯想《迢迢牽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脈脈不得語”,可以感受到那種極度的悲傷無以言表。“閉上眼睛”“荒涼”表明內心的絕望、無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變化和光線的變化。

  人物心情:

  滿懷期待—盼望—焦急、興奮—委屈—自責—失望、傷心—徹底失望

  光線:

  陽光明媚—光線漸漸暗下去—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兩條線索並行,寫出人物的心路歷程。

  三、再讀課文,思考感悟。

  1.這篇文章透過具體細緻的敘述,真實自然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仔細體會。

  2.交流感悟,體會人物品質。

  (“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體諒母親的辛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我”的失落和母親的無奈,以及這種失落和無奈背後蘊含著的深厚的母愛。)

  四、拓展遷移,佈置作業。

  1.《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都表達了作者真實的情感,這兩篇課文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兩篇課文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都運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點:《匆匆》一文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運用了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而《那個星期天》則運用了融情於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會在所描寫的人、事、物中,在敘述中表現“我”不斷變化的情感。

  2.學習本文寫法,用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

  那個星期天

  滿懷期待—盼望—焦急、興奮—委屈—自責—失望—徹底失望

  陽光明媚—光線漸漸暗下去—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教學反思

  1.教學時注重透過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心情。讓學生透過充分閱讀,談感受,喚起學生的感知體驗。

  2.教學中,對比《匆匆》,就兩課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展開討論,明確表達情感的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