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面積和麵積單位》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面積和麵積單位》課堂教學反思

《面積和麵積單位》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一節課下來,我有這樣的幾點思考與感悟:

  1、關於活動體驗與意義建構。

  現代社會的變化已經使教育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育不在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並非是教師手把手的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透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在教學中,1平方釐米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在活動體驗中,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學中先告知1平方釐米有多大,拿出1平方釐米的學具,看一看這個學具,想一想你身上或教室裡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閉眼想一想1平方釐米有多大,同桌合作擺一擺信封上貼郵票處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透過一系列的操作體驗,讓學生的思維潛能得發充分釋放,積極活動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的概念。

  2、關於經歷過程與重視結果。

  學習中,學習者往往對結論給予極大的關注,常常忽視事物產生的條件和變化的過程,常常是利用已知去演繹而缺少從已知邁入未知的意識,我們的課堂要引導學生關注過程,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去經歷,去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這個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用多種方法比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過程,初步感受到用小方塊擺比較方便;第二層次,在交流中質疑討論:為什麼不選擇圓形或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促使學生去思考作為比較標準,圓邊是圓,不容易佈滿空間所以也不合適。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樣,形狀不同無法比較。測量圖形面積的大小選擇正方形最合適。第三層次,比較兩個圖形有面積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透過這三個層次的`操作,質疑,討論活動,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知識的形成過程,也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這樣的學習過程,原比以前教學直接告訴學生選擇正方形去擺更有價值。

  3、不足:

  在板書設計上,應貼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板書定義時學生受我橫著寫的影響,都用“和”來連線,故物體的表面與封閉圖形分開兩行寫。

  教學面積單位時可以從1平方分米開始講,因為1平方分米大一點,好講一點,可以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最後一道練習“一本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1()”學生怎麼也說不出來,所以這時應稍微複習一下長度單位,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1釐米、1分米、1米分別有多長。

  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學生有講到用周長去比較面積,我只是讓學生說一說什麼是周長,作出否定,迴避了這個問題,實際上可以準備兩個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直觀看出面積不一樣,所以不能利用周長比較面積的大小,並說明周長、面積是兩個不用的概念,我們以後再研究。

  在學生講到貼郵票處(用了4個1平方釐米)的面積是2平方釐米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說為什麼是2平方釐米,教師再總結:4個1平方釐米就是4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