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嶺南熱土的教學反思

嶺南熱土的教學反思

嶺南熱土的教學反思

  一、反思教學流程中的主要環節

  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以一個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典型案例珠江三角洲作為學習主題,教學內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主要特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問題三個部分。教學重難點是要讓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特點以對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個比較全面辨證的理解。針對本課特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層次的區域比較

  1、透過資料觀察,比較珠江三角洲與大連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學生髮現地理問題創造有利空間。教學開始,我先使用電子地圖,從世界放大到中國,再放大到珠江三角洲,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明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然後列出中國 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前十名的城市,讓學生觀察,談感想,學生們流露出非常羨慕的表情,談感想,氣氛很熱烈。我趁熱打鐵立即在螢幕上顯示深圳與海口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對比數字,學生很驚訝,想不到差距這麼大。驚訝之餘,善於思考的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疑問,我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疑問告訴大家:為什麼深圳經濟那麼發達,我們海南卻與人家有那麼大的差距?至此,學生自主發現了地理問題,產生了探究的慾望。使下一步學生自主解決地理問題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透過探究性問題剖析,比較珠江三角洲與日本的經濟發展思路。比較中求同: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始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有哪些有利條件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後,我又創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穿越時間隧道回到二十四年前的深圳,你就是當時的鎮長想要發展本地的經濟,會面臨哪些困難?從而得出其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此時引導學生回憶日本經濟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學生於相似處集思,提出我們可否借鑑日本的成功經驗?我在肯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誘其深入思維:具體怎麼做來借鑑呢?這一問題立刻引起大家的熱烈的談論,學生七嘴八舌:沒有資金,可以利用僑鄉的優勢……學生成功地進行了知識的遷移,並且深入的理解了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始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3、歸納對比,比較珠江三角洲與日本的主要產業部門。

  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工業部門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從生活出發,談談有那些來自珠江三角洲的產品,歸納出珠江三角洲主要產業部門後,同時給出了日本的主要產業部門,讓學生對比分析:二者的技術含量有什麼不同?產品利潤空間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索地理問題,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反思教學設計

  1、努力營造地理創新思維的區域比較法教學區域比較法的靈活運用是這一節課的突出特徵,這使學生們有機會透過觀察、聯想、對比、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等思維活動來鍛鍊地理思維能力,表達自我主張,他們不僅達到了本節知識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還對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這一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對於本區的環境保護問題也能站在歷史的高度有了一個較深入的認識。本節的區域比較不僅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理解較為抽象的內容,更成為啟發學生地理創新思維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情境,本節課地理創新思維在區域比較中的體現在。

  地理創新思維能力分類

  特點本案中的體現觀察力

  科學性:從定量觀測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圳與海口城市人均收入對比

  準確性:觀察目的明確,方法熟練比較珠江三角洲工業部門異同發散思維

  靈活性:透過聯想與對比、遷移、換位、觸類旁通地溝通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敏捷迅速地找出最優思路珠江三角洲對日本成功經驗的借鑑多端性:解決同一地理問題提出多種方案怎樣縮少日本與珠江三角洲在技術人才方面的差距

  獨特性:針對實際問題用前所未有的新觀點、新角度認識地理事物,提出異於他人的獨特見解。

  在環保問題中學生可以不選擇教師提供的角色,自主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加入討論,如有的學生就選擇了歌星、教師等異於他人的角色發表見解邏輯思維歸納:透過邏輯概括從諸多個別特殊的地理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基本規律、共性認識。

  透過對日本、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成功發展認識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

  演繹:運用一般的地理規律去推理指導認識個別特別事物。

  在質疑時間裡,提出那麼我們海口的經濟發展有那些有利條件?又有那些不利條件?我們又該怎樣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發展經濟?

  想象力再造性:對過去感知過的地理事物形象、概念進行分析、推理、融合產生過去從未感知過的新形象、新辦法。

  在對日本、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問題做過對比後提出珠江三角洲有沒有步日本後塵的可能性?促進學生地理想象力的發展。

  突發性:在多種觀點的碰撞中頓悟在熱烈的討論中產生新想法。

  角色扮演法研討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問題較好地激發了師生的靈感區域比較法教學值得注意的兩個問題:

  2、對教學重難點,選擇恰當的區域地理要素進行比較。

  區域比較涵蓋的範圍很廣,無論在空間上、時間上都可以進行比較(即縱向比較與橫向比較)還可以進行較複雜的.綜合比較。但在教學設計當中一定要針對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比較物件,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教學價值,如在本案中選擇比較物件的時候,我首先對學生做了一個起點行為分析。在港、澳、臺和日本之間我最終選擇了日本作為比較物件,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與我國是近鄰,且交往頻繁,憑以往的多年教學經驗,歷屆學生對日本經濟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課後在頭腦中留有較深的印象。

  第二,從世界角度來講,日本的經濟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並在對比中容易激發學生把祖國建設為經濟強國的信心和熱情。

  3、要善於利用區域比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深層次的認知參與。

  基於問題的學習,往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之主動思考,大膽質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力求創新的意識也會得到增強,如利用深圳與大連的人均收入差異、珠江三角洲與日本的工業產品的利潤差異等多次製造思維矛盾,以一系列問題情境作為教學組織的線索,營造峰迴路轉的效果,就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主動尋求深層次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