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太平洋的來客》教學反思

《太平洋的來客》教學反思

《太平洋的來客》教學反思

  《太平洋的來客》是湘教版第八冊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從海潮湧來時的形、聲、色三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生動的描寫。語言形象、逼真,氣勢恢宏。是一篇極好的練習朗讀、培養語感的佳作,同時也是一篇適宜滲透寫作方法,讀寫結合的典型範例。在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一部分,即海潮湧來時的情景。這一部分既是朗讀訓練的重點段落,也是滲透寫法、讀寫結合的契機。在教學後,我覺得以下兩點把握較好,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發展。

  一、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感悟,培養語感。

  在學生整體感知了全文後,我讓學生大聲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要求他們邊讀邊想象。然後讓學生交流,此時,你也是錢塘江邊萬頭攢動中的一名遊客,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學生或引用課文語句,或用自己的'話,發言積極熱烈。然後我引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孩子們先在小組內練習交流,然後每組推薦一名能代表本組水平的同學做代表全班交流,最後指定一名在這一堂課表現最出色的同學配樂朗讀,其餘同學可以跟著默默背誦,也可以靜聽想象。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朗讀既有自己的個人特點,又讀出了錢塘江大潮磅礴的氣勢。

  二、滲透寫法,在賞析中讀寫遷移。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分感性的瞭解,對課文中描寫的景象有了一種感情上的認同後,我因勢利導的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我對孩子們說道: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為什麼會有魔力般的作用,讓我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呢?那就是因為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術。接著,我引導學生賞析作者聲、形、色的多角度的描寫方法,生動傳神的比喻修辭手法,以及用詞遣句的準確精妙。在佈置家庭作業時,我讓學生在本週的日記中模仿這一部分的寫法描寫一場雨。從收上來的學生日記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能從聲、色、形三個角度來描寫雨,少數同學還能運用生動的比喻將雨景描寫得生動有趣。如毛雨點同學寫道:豆大的雨點門形成一串串密密擠擠的清清亮亮的珠簾掛在迷濛的空中。楊婷婷同學寫到:調皮的雨點象一群快樂的孩子在我的雨傘上跳踢踏舞,整齊而歡快的節奏讓我也想跟著他們一起跳。

  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材只是一種媒介,一個範例。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不應該是這一堂課教學目標的歸宿,運用好教材,挖掘其知識、能力、情感的訓練點,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最要緊的。這也正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同時,我也懂得了一篇教材中所蘊涵的有價值的東西見仁見智,多得很,但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選取一兩個點引領學生紮實、靈動、有效的深入,天長日久,學生的語文素養必將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