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雨點》教案

《小雨點》教案

《小雨點》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雨點》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雨點》教案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發揮幼兒想像力,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多媒體、鋼琴、磁性黑板、桌子兩兩對放

  2、教具準備:課件《小雨點跳舞》、圖譜標記、烏雲媽媽的頭飾

  3、學具準備:人手一份繪畫紙、記號筆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活動難點:用繪畫的形式創編歌詞,並進行問答式演唱。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課件,引出課題。

  1、課件中的小雨點與幼兒互動對話。

  2、幼兒欣賞課件中的音樂故事《小雨點跳舞》。

  二、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風聲和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幼兒學習演唱“風”的音樂片段。

  2、幼兒學習演唱“小雨點”的音樂片段。

  3、教師指標記,幼兒將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學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師一邊出示標記,一邊將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詞。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導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式創編前四句歌詞。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2、幼兒繪畫,教師巡視,與幼兒輕聲交流畫面內容。

  3、引導幼兒根據繪畫作品創作歌詞。

  4、教師與幼兒將前四句歌詞一問一答式對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點和女生扮演的烏雲媽媽對唱。

  六、與客人老師對唱。

  活動反思:

  課堂氣氛活躍,課件使用合理,幼兒參與感強。但是活動節奏把握不夠,時間有點長。

《小雨點》教案2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雨的形成過程及其不同變化。

  2、有興趣觀察雨的自然現象,感受雨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課件《小雨點旅行記》

  活動步驟:

  一、活動匯入(價值點: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引導語:有時候,天空會下起雨,你們知道小雨點是從哪裡來的呢?(幼兒自由猜測)

  小結:你們有人認為小雨點是從天上來的,有人認為是從海里來的,今天我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小雨點旅行記》,一起來聽聽看,小雨點為什麼會來到地上。

  二、欣賞並理解故事(價值點: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雨的形成及其變化)

  (一)欣賞“故事開頭不知我會落在哪裡呢?”

  關鍵提問1:小雨點住在哪裡?它想幹什麼?

  小結:小雨點住在天上的白雲房子裡,有一天它想去地面上看看。

  關鍵提問2:是誰幫助他的?小雨點感覺怎樣了?

  小結:寒風大哥幫助了他。小雨點感覺渾身一涼,好像被什麼東西託著,慢慢飄出了雲房子。

  (二)欣賞“沒等他想好小雨點跟著浪花表哥去了好多地方”

  關鍵提問1:小雨點落到了哪裡?遇到了誰?

  小結:小雨點落到了寬寬的大河裡,它遇到了浪花表哥。

  關鍵提問2:小雨點還遇到了哪些人?發生了什麼事情?它們住在哪裡?

  小結:小雨點遇到了住在山頂上的雪花姐姐,小雨點還遇到了從空中落下來的冰雹弟弟。

  (三)欣賞“這天小雨點眯起眼睛結尾”

  關鍵提問:最後小雨點是怎麼回到自己的雲房子裡的?

  小結:原來是太陽公公來接他了,太陽公公照射在小雨點身上,小雨點開始發熱,慢慢的,變成了水蒸氣,最後升到了空中,就回到了天空中的雲房子裡。

  (四)完整欣賞故事

  關鍵提問:聽完故事,你們知道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小結:原來地上的水受到了太陽公公的照射,熱得受不了,就變成了水蒸氣,跑到空中去了,在空中它們又碰到了風哥哥,風哥哥對著這些水蒸氣吹氣,他們就覺得冷了,然後就變成小水珠落到地上來了!這樣就形成了雨!

  三、活動延伸(價值點:繼續探索自然界其他現象)

  引導語:在自然界,雨是一種很神奇的自然現象,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有趣的自然現象,你們知道風是怎麼形成的嗎?回去後可以翻一翻圖書,或者看一看電視等,一起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小雨點》教案3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唱歌曲,感受樂曲中旋律的強弱對比!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體驗成功感。

  3.能大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歌唱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圖譜,其中“問號”4個,“雨點”8個,“彩虹”兩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彩虹匯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看是誰?

  二、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學唱副歌部分。

  1、學習彩虹唱歌

  師:彩虹姐妹從遠方飄來了,你們聽,彩虹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啦啦

  提問:彩虹姐妹唱了什麼?她們倆唱歌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結:彩虹姐姐我們就唱得大聲一點,開心一點,彩虹妹妹我們就唱得小聲一點,溫柔一點!

  2、學習雨點跳舞

  (1)師:雨點跳舞的時候會發出什麼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教師範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 1 - ︱3 1 - ︱)

  (2)學習雨點跳舞的聲音

  (2)探索藍色雨點和黃色雨點的不同。提醒孩子唱藍色雨點時要有跳躍感!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後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吧!

  三、根據圖譜,學唱主歌部分

  1、師過渡語:小雨點和彩虹唱著、跳著,快樂的歌聲引來了一大群的好朋友,看看又有誰來了(“?”)

  2、學唱“?”和黃雨滴,學習漸強唱法。

  (1)幼兒欣賞教師完整範唱歌曲的前半段。

  提問:“?”表示什麼意思?歌曲裡面是怎麼唱的?

  (2)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提問:這四個問號一樣大嗎?

  師小結:這裡有一個秘密:“?”越大,表示音越高!

  (3)練習漸強唱法

  (4)師:讓我們跟著“?”,彩虹和雨點、一起快樂地表演一次吧?(完整地演唱一遍,要求幼兒注意看大小)

  四、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創編前四句歌詞!

  1、提問引導幼兒想象,小雨點跳舞的地方。小雨點到底在哪裡跳舞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直接加入旋律編進歌曲!

  2、幼兒想象作畫。

  師:你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我請你們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五、引導幼兒將自己畫的內容編到歌曲裡,鞏固歌曲旋律。

  1、師幼合作唱1次

  2、男女合作唱2次

  3、與客人老師合作唱1次

  六、結束部分

  師:小雨點還可以到哪裡去跳舞呢?我們一起到外面找找吧!

《小雨點》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願意模仿兒歌中的象聲詞

  2。喜歡兒歌,能夠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

  3。透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透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透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活動素材

  《小雨點》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下雨的聲音》音訊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聲音讓幼兒猜是誰的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播放無聲教學資源,引導幼兒仔細的觀察動畫,然後提問小雨點都跑到什麼地方去了,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

  三、出示教學掛圖,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模仿兒歌中的象聲詞並和老師一起朗讀每一句兒歌

  四、教師朗誦前半句,幼兒朗誦後半句象聲詞部分。

  五、播放教學資源,請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兒歌,然後請小朋友一起看著掛圖朗讀兒歌。

  活動延伸

  小朋友都會朗讀這首兒歌了,請小朋友回家後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兒歌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小雨點》教案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只能聽懂淺顯的語言,喜歡聽有重複情節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於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學作品,在聽懂的基礎上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學語言,並逐漸遷移到生活中。“雨”是幼兒常見的現象,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欣賞感受雨所帶來的快樂,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孩子在聽聽、說說、做做中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欣賞及仿編活動,指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並與同伴分享。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環境創設,PPT 字圖

  活動過程:

  一.影片匯入:

  1 教師:剛剛發生了什麼?(下雨了)來了一個小朋友,誰呢?我們來和他跳個舞《小雨點》

  2 誰來了?《小雨點》 唱著什麼歌?(滴答)

  滴答下來幹什麼?(滑滑梯)

  二.欣賞文學作品

  1(1)小雨點從哪裡下來?(天空) 天空怎麼下來的?(跳下來)

  唱著什麼歌?(滴答) 跳下來幹什麼? 幼兒集體看錄音

  (2)提問:跳到哪兒了? 教師演示立體教具。是不是調到這些地方?看PPT 出字圖

  (3)教師:調到這些地方幹什麼?(滑滑梯)教師演示 看PPT 出字圖

  把什麼當做了滑梯?(屋頂,樹葉,我的雨傘)

  一個個正著往下滑,他們快樂嗎?(快樂)

  (4)引出題目 出字圖

  2 完整欣賞

  三.完整講述

  1 教師:小朋友,聽到小雨點唱歌了嗎?我們一起和他唱歌吧!

  2 師幼一起完整講述

  四.創編

  1教師:小雨點還跳了哪?

  出示實物:小草,花,蘑菇

  引導幼兒根據散文結構創編講述

  2 教師:小朋友想一想,小雨點還會跳到什麼地方?

  出示實物:衣服,雨鞋,汽車 (要求同上)

  五.延伸

  1 教師:小朋友,看看小雨點除了條到這些地方上,它還調到了什麼地方?

  (引導幼兒觀察室內環境)

  2 幼兒自由回答

《小雨點》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能理解“張”“搖”“向上”動詞的含義

  2豐富對“小雨點”感性的經驗,能發現、感受周圍事物的美好

  3初步養成對周圍事物較為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理解“小雨點”以及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兒歌進行創編歌詞和相應的動作。

  二、活動準備

  1“小雨點”的圖譜(具體形象)

  2小雨點的頭套教師、幼兒各一個

  3座位圍成半圓式

  4小雨點PPT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環節:以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裡看不見)的形式引出小雨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以故事的形式,豐富小雨點的形象,激發幼兒興趣

  (三)根據圖譜,朗誦“小雨點兒歌”

  教師:現在,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有趣的兒歌

  1聽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並請幼兒回憶、複述兒歌裡面都有什麼?他們怎麼樣了?

  2幼兒同教師一起根據圖譜朗誦兒歌一遍

  3幼兒自己根據圖譜朗誦兒歌。

  (四)在初步理解兒歌的基礎上,根據圖譜創編動作,理解動詞的含義

  1思考幾分鐘,自主創編動作,並請幼兒到臺前示範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教師先進行完整的示範,然後師幼一起邊讀兒歌邊做動作

  (五)透過其他場景性的圖片的展示,勾起幼兒的生活經驗,並能自主創編兒歌

  1、師:孩子們!你們覺得小雨點除了落在“花園”“稻田”“森林”裡,還會去哪玩呢?

  2、展示其他場景的圖片,幫助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給予思考時間進行歌詞創編和動作創編

  3、遊戲環節:先講明遊戲規則: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請幼兒進行歌詞創編,然後在確定自己的歌詞的基礎上進行動作創編

  (1)教師做小雨滴,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請幼兒創編歌詞

  (2)請幼兒做小雨滴,進行角色扮演,同樣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與同伴、教師進行互動

  (3)根據創編的歌詞進行動作創編,同樣是“點兵點將”的形式

  四、活動結束

  教師進行具體評價,也請幼兒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根據兒歌,在區角時間,繪製一幅關於“小雨點”的圖畫,特別應注意的是,“小雨點”的形象較為抽象,教師應引導幼兒繪製具體的風景。

《小雨點》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一場春雨“沙沙沙”的溼潤了整個大地。小朋友們歡呼著大喊著“下雨啦,下雨啦;”

  有的小朋友大聲的念著我教的兒歌:“千條線,萬條線,掉到水裡看不見;” 有的睜大眼睛好奇地問我:“老師,小雨點到那裡去啦?”為了滿足小朋友的求知慾望,我特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此活動中感受到春雨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從而讓幼兒明發感受美及表現美的情趣。

  2、豐富幼兒的詞語,學習用“有的。有的。”說一段簡單的話,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說話水平。

  3、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豐富詞語;難點:用“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活動準備

  木偶臺、四幅圖片、錄音機、磁帶、投影機、(小雨點、花、草、樹、小動物等等頭飾)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欣賞詩歌。

  (1)、播放下雨時的聲音,匯入課題。

  (2)、引導幼兒邊看錶演邊完整地欣賞詩歌。

  2、引導幼兒分段欣賞詩歌,幫助幼兒感受下雨時的優美意境及回答老師提出的各個問題。

  3、擴充套件幼兒思維,“小雨點到底跑到那裡去啦?”

  4、幼兒帶上頭飾,進行遊戲活動。

  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是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下雨時的優美意境,小雨點就像是小朋友們的好夥伴。此活動能夠針對小朋友學習語言的特點讓小朋友在聽、說、看、做中欣賞、感受雨天的美,使小朋友的思維得到鍛鍊,從而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雨點》教案8

  一、活動內容:歌曲《小小雨點》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活潑和歡快,音樂教案—小班音樂《小小雨點》。

  2、隨音樂即興表演,大膽表現。

  三、活動準備:

  1、表現歌詞內容的掛圖,小雨點貼絨。

  2、錄有歌曲《小小雨點》《春雨沙沙》的磁帶

  3、花園、魚池、田野環境創設。

  四、指導要點:

  (一)複習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師帶動幼兒大膽歌唱,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2、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幼兒教案《音樂教案—小班音樂《小小雨點》》。

  (二)欣賞歌曲《小小雨點》

  1、放錄音,幼兒欣賞歌曲,師提問:聽聽歌裡唱了些什麼?

  2、教師清唱,幼兒再次欣賞。

  (三)結合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結合圖片,依照歌詞順序提問:

  1、小雨點來到什麼地方,落到哪裡?花兒怎麼樣?

  2、小雨點又來到什麼地方,落到哪裡?魚兒怎麼樣?

  3、小雨點還落到了哪裡?苗兒怎麼樣?

  (四)遊戲《小小雨點》,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

  要求:

  1、小雨點落到哪,就扮演哪裡的角色。

  2、邊念歌詞邊跟音樂做動作。

  (五)隨音樂即興表演

  1、教師創設情境,幼兒扮演小雨點表演歌曲。

  2、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小雨點》教案9

  一、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1-2小節,用雙手錶現小雨點的樣子,隨歌曲左右

  3-4小節,雙手食指尖衝向臉龐做笑哈哈動作

  5-6小節,左右叉腰,右手在耳邊畫圈做思考的動作

  7-8小節,雙手自然開啟,隨歌曲左右

  唱遊玩法建議

  1、玩猜謎遊戲。圍坐成一個圈,先由老師當“點名點將”的人,能跟著音樂輪著一個摸過一個小朋友的頭,到唱歌結束時,老師摸到頭的小朋友,就可以去翻荷葉看看後面是什麼,看看荷葉裡的圖片是不是小雨點的家。

  2、遊戲剛開始由老師示範,當遊戲進行2遍後,請翻荷葉的小朋友當“點名點將”的人繼續遊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歌曲的演唱,嘗試用輕快的聲音表現歌曲輕鬆、愉快的情感。

  2、敢於大膽猜測哪裡是小雨點的家,並積極地驗證答案,在愉快的遊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3、樂於傾聽同伴的猜測和想法。

  【活動過程】

  1、提出遊戲情境

  故事:一群青蛙正在池塘裡玩耍,突然天上轟隆隆想起打雷的聲音,接著許多小雨點從天上跳了下來!青蛙們好奇的問:“你們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來不害怕嗎?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雨點害怕嗎?聽聽歌曲是怎麼說的吧!(範唱)

  2、嘗試用輕快的聲音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

  (1)在5次範唱和層層探索中學習傾聽歌曲

  ①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T:小雨點害怕嗎?他們不但不害怕,跳進池塘以後還笑哈哈!一一小雨點不害怕,跳進池塘笑哈哈。青蛙們看見了訃雨點問了它一個什麼問題?(範唱2)

  T:青蛙在問小雨點什麼?~一青蛙問它住在哪,哪裡才是你家?

  ②用簡單動作感知歌曲內容

  T:小雨點來嘍,你們看小雨點和我一起唱歌還跳舞呢(範唱3)

  T:小雨點唱歌的時候是開心的,還是難過的呢?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小雨點開心地唱歌吧!教師引領幼兒進行一一歌曲+動作(範唱4+5)

  (2)在猜測小雨點的家在哪裡的喜悅中完整歌唱

  ①玩“點名點將”遊戲,透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

  T:“原來青蛙問小雨點的家住在哪?”可小雨點說:“我們來玩一個猜謎遊戲吧!”

  (請幾名幼兒回答)“它把答案就藏在了荷葉裡,荷葉裡是什麼呢?我好像想去翻看,你們想不想去翻翻看?”

  T:“大家都想去看一看荷葉裡面藏著的東西,我們要選一個小朋友。怎麼選呢?我們來玩點名點將的遊戲,唱歌結束時,楊老師摸到頭的小朋友,就可以去翻翻看。我們來試一試。現在請你們來唱歌,我來做“點名點將”的人。”

  T:“幸運的人就是他!你有機會去選一片荷葉,翻翻看後面是什麼。

  ②完整遊戲,教師點數,選出來後幫助被選的幼兒上去翻。

  請幼兒說一說,荷葉裡是什麼?”“你覺得它是不是小雨點的家?…‘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為什麼?”“都認為是?”“都認為不是?…‘有沒有覺得它有可能是小雨點的家?”(不是or可能是or是?教師提供標記進行記錄)

  ③請翻荷葉的小朋友當點數的人,教師幫助其一起點數(猜測、驗證同前)

  ④同2

  ⑤鼓勵幼兒嘗試自己點數,遊戲3遍

  ⑥教師幫助幼兒根據記錄表梳理大家的推測

  ⑦驗證:“到底哪裡才是小雨點的家呢?…‘到底它從哪裡來,哪個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還要教請教請教小雨點,小雨點來啦!”

  (大圖)原來的我們,不是小雨滴,只是地面上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我們飛上了天空,和好多夥伴在一起,變成了漂亮的雲朵,所以,雲朵才是我們的家。可是等到我們越來越大,越來越重,我們的家不住下了,於是,就變成了小雨點落了下來。

  T:看來,天上雲朵才是小雨點的家。師唱“天上雲朵就是我的家”。

  ⑧根據幼兒的回答,再結合“天上雲朵就是我的家”,對歌曲和幼兒的想象進行反饋。

  3、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1)替換歌詞,完整演唱。

  (2)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回顧:你有沒有唱到哪句話比較困難的?有需要幫助的嗎?

  (3)面向客人老師唱歌。

《小雨點》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念兒歌,感受兒歌中下雨的情景。

  活動重點:

  學念兒歌,理解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活動難點:

  在兒歌裡感受下雨的情景。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7、磁帶

  活動過程:

  一、生活經驗談話,引發活動內容

  教師:下雨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並請幼兒學一學小雨點落在地上、房子上的聲音。)

  二、欣賞、理解兒歌《小雨點》

  1、幼兒欣賞兒歌。

  (教師出示背景圖片,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兩遍,在動詞處注意聲調、語氣的變化。)

  2、鼓勵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裡說了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表達出示“小花”、“柳樹”、“小河”的小圖卡放在背景圖上。)

  3、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重點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教師:為什麼兒歌裡說小雨點親親小花的嘴巴?洗洗小柳樹的頭髮?在小河的臉上畫畫?

  (教師引導幼兒體會小雨點和他們之間友愛、親密的關係和情感。)

  三、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雨點》。

  1、幼兒跟隨教師朗誦兒歌兩遍。

  (教師注意幼兒的發音,如“樹”。)

  2、教師:在朗誦到“親親、洗洗、畫畫”時,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兩遍。

  4、幼兒扮演角色朗誦兒歌兩遍。

  (請幼兒與同伴兩兩合作,一人扮演小雨點,一人扮演小花、柳樹、小河,然後交換角色朗誦。)

  5、教師取下掛圖,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拓展想象:小朋友們想一想,小雨點還會喜歡誰呢?好還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2、幼兒與同伴自由仿編,教師再將幼兒仿編的內容編成一首新的兒歌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唸。

《小雨點》教案11

  設計思路:

  隨著主題的不斷展開與深入,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也更深了一步。《綱要》指出:幼兒的活動要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春雨是幼兒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自然現象之一,因此藉助本次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雨水與萬物間的關係,同時透過歌唱活動的具體過程中讓幼兒體驗春天的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喜歡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活潑和歡快。

  2、隨音樂即興表演,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歌曲《小雨點》(學習活動書)、

  經驗準備:幼兒對春雨有一定的感知

  活動過程:

  一、匯入——複習歌曲《春天》

  1、用好聽的聲音再來唱唱美麗的春天。

  教師帶動幼兒大膽歌唱,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2、關鍵提問:怎麼樣唱歌的聲音才好聽?

  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小結:聽著音樂,聲音不響也不輕這樣的聲音才是好聽的聲音,臉上還要有笑咪咪的表情。

  二、欣賞歌曲《小小雨點》——教師彈唱,幼兒欣賞歌曲

  1、關鍵提問:今天我們還要來唱唱春天的另一位朋友,聽聽唱的是哪位朋友?歌裡唱了些什麼?

  2、教師清唱,幼兒再次欣賞。

  小結:小耳朵仔細聽的寶寶才能聽到歌曲裡有些誰。

  三、學唱歌曲——結合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結合圖片,依照歌詞順序提問:

  1、關鍵提問:小雨點來到什麼地方,落到哪裡?

  2、小雨點又來到什麼地方,落到哪裡?

  3、小雨點還落到了哪裡?

  小結:小雨點先落到了路上,然後落在路上,最後落在身上。我們再跟著琴聲來唱唱小雨點。

  四、隨音樂即興表演,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

  1、關鍵提問:小雨點還會跳舞呢,想想看小雨點落在路上可以做些什麼動作呢?(引導幼兒做低低的動作)

  2、誰會做小雨點落在樹上的動作?(引導幼兒表現高高的動作)

  小結:我們一起來邊唱歌邊跳跳小雨點的舞吧!

《小雨點》教案12

  活動目的:

  1、初步認識毛筆的功能,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練習最基本的漢字筆畫“、”,並知道有許多不同的“點”法。

  3、學習兒歌內容,感受下雨天的樂趣。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下方畫有花、草、魚,上方留有空白,供教師畫雨點用,並寫上:“小雨點”三個字。

  2、“小、雨、點”等漢字卡。

  3、錄音帶“小雨點,沙沙沙”。

  活動過程觀察及調整:

  1、根據近幾日的天氣,談話引入課題。

  2、教師用毛筆蘸水在黑板上畫點,邊念兒歌《小雨點,沙沙沙》,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3、出示“小雨點”三個字,讓幼兒尋找這三個字中有“、”的字及其在字中分佈的情況。

  4、介紹毛筆的外部構造,告訴幼兒毛筆是我國特有的書寫工具。

  5、學習兒歌《小雨點,沙沙沙》。

  ①、教幼兒執筆的方法,並用毛筆邊作畫“點”、添雨點的練習。

  ②、根據背景圖練習兒歌。

  ③、幼兒分組朗誦兒歌。

  ④、幼兒相互交流下雨天的樂趣。

  6、簡評幼兒活動情形結束。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配合點畫練習來了解毛筆的特點和用法。

  活動反思:

  在教授《小雨沙沙》時,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與聽,奏,動,創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相互的聯絡較為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使耐力較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不斷變化中感覺新鮮的內容,從而調支了學生的學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在“情境+活動”的教學形式中,教學內容被巧妙地隱藏在有趣的情境活動中,好比給它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孩子們被它吸引,會主動親近它,從中獲得快樂,獲得滿足,在愉悅中接受知識,增長能力,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本課社定的教學目標既明確又具體,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從整體看,課堂教學的結構為嚴謹,環節清晰,過度自然,並有層層遞進,層層鋪墊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從聽覺入手的教學方法,利用嫻熟的教學基本功,板書採用一幅美麗的描繪奏景色的簡筆畫,以此創設意境,並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用聲音模仿出春天的煦的微風,將學生的聲音訓練自然地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在我裡我以“春”為教學的主線索,透過聽春天的美,看春天的美,唱春天的美,匯入到創春天的美,引發學生為圖添畫出絲絲春雨。為下環節的複習對音符開頭的認識和拍讀節奏,做了良好而自然的鋪墊。

  在教學中,我大膽地將選擇判斷,討論等方法用於小學低階,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研究的空間。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 “美麗的大自然中,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我們聽一聽,誰在說話?”使其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放歌曲的範唱錄音。在新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滲透讀譜能力的培養,並適時地進行早期多聲部的訓練,使學生的橫向聽覺與縱向聽覺得到了同步發展,為今後合唱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授《小雨沙沙》一課中我啟發學生:種子,種子在說話,這句歌詞中種子說什麼呢?你來猜一猜,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而有一位學生則說:“種子不會說話,碰到這樣的情景,我頭一件事情就是請他陳述理由,事實上,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從某種角度評價了音樂,又說出了真實的感受,透過討論,挖掘,發現學生求異思維的閃光點,發現大自然的美,樂曲的美。我想,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應著重真培養,提高人的音樂感受力,而人的感受應該是自由的,因此,不該規範的地方不予以規範,無限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由暢想,這正是學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教學中,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我也通常採用諸如反問的方式,由學生自己否定自己;或者表揚他動腦盤的習慣和舉手發言的勇氣,儘量避免學生產生被否定的沮喪感。而發現有獨特的,有新意的說法,就熱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讓學生體會極其寶貴的成功的體驗。音樂教育是培養和發展人們的創造力的一條有將近途徑。音樂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片自由寬鬆的展現自己,表現音樂的天空。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對打擊樂器沙錘的使用上沒有作出很好的預設,導致其有“擺設”的嫌疑;在評價手段和評價語言方面個性化不足,針對性不強;缺乏對歌曲演唱時聲音的要求,導致音色的統

《小雨點》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能發音準確有表情的朗誦詩歌,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掛圖一幅活動圖片七個頭飾若干(小雨點、花兒、魚兒、苗兒)

  重難點:

  理解詩歌並有感情的表演、朗誦詩歌活動過程:

  1、用拍手的方法來穩定幼兒情緒,組織教學。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掛圖:最近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好長時間不下雨了。你們看,出現了什麼結果:花園裡的花兒渴得閉上了嘴巴,魚池裡的魚兒渴得不要尾巴了(不動了),田野裡面的苗兒渴得不長了。

  嘗試一

  你有什麼辦法,他們才不渴了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下雨,花兒、魚兒、苗兒喝了水以後他們就不渴了。

  小朋友們,下小雨的時候,小雨發出什麼聲音?引出"小雨點,沙沙沙。"

  3、展示下雨時的情景,請幼兒觀察花兒、魚兒、苗兒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嘗試二

  (1)"小雨點,沙沙沙,落到了什麼地方?"(花園裡)花兒怎麼樣了--(笑了)樂花兒樂得怎樣--張嘴巴(花兒開了)重複:小雨點,沙沙沙,落到花園裡,花兒樂得張嘴巴。

  (2)"小雨點,沙沙沙,落到了什麼地方?"(魚池裡)魚兒樂得怎麼樣了--搖尾巴重複:小雨點,沙沙沙,落到魚池裡,魚兒樂得搖尾巴。

  (3)"小雨點,沙沙沙,落到了什麼地方?"(苗,地裡)苗兒長在莊稼地裡,一大片的莊稼地就是田野(重點強調)。

  苗兒樂得怎樣--向上拔(長高了)重複:小雨點,沙沙沙,落到田野裡,苗兒樂得向上拔。

  4、看圖,教師完整的朗誦詩歌。

  嘗試三

  為詩歌起個名字《小雨點》

  分句教幼兒朗誦,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5、扮角色,戴上那個頭飾,表演朗誦詩歌。

  6、啟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下雨時,小雨點還能落在什麼地方?(幼兒園,樹上,房屋上,河裡,山上……)大自然非常美,啟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小雨點》教案14

  小雨點,沙沙沙

  一、活動內容:

  《小雨點,沙沙沙》(兒歌)

  二、活動目的:

  1、初步認識毛筆的功能,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練習最基本的漢字筆畫“、”,並知道有許多不同的“點”法。

  3、學習兒歌內容,感受下雨天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下方畫有花、草、魚,上方留有空白,供教師畫雨點用,並寫上:

  @_@我是分割線@_@“小雨點”三個字。

  2、“小、雨、點”等漢字卡。

  3、錄音帶“小雨點,沙沙沙”。

  四、活動過程觀察及調整:

  1、根據近幾日的天氣,談話引入課題。

  2、教師用毛筆蘸水在黑板上畫點,邊念兒歌《小雨點,沙沙沙》,引起幼兒的學

  習興趣。

  3、出示“小雨點”三個字,讓幼兒尋找這三個字中有“、”的字及其在字中分佈

  的情況。

  4、介紹毛筆的外部構造,告訴幼兒毛筆是我國特有的書寫工具。

  @_@我是分割線@_@5、學習兒歌《小雨點,沙沙沙》。

  ①、教幼兒執筆的方法,並用毛筆邊作畫“點”、添雨點的練習。

  ②、根據背景圖練習兒歌。

  ③、幼兒分組朗誦兒歌。

  ④、幼兒相互交流下雨天的樂趣。

  6、簡評幼兒活動情形結束。

  五、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配合點畫練習來了解毛筆的特點和用法。

《小雨點》教案15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並在創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自制卡片式圖譜、畫筆畫紙、大圖片

  活動過程:

  一、學唱副歌部分,並理解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

  1、播放課件,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幼兒觀察彩虹是什麼樣子的。

  2、“彩虹真漂亮啊,它不但漂亮,還會唱歌呢,你們聽——”教師範唱,並帶幼兒唱練聲部分,啟發幼兒唱的像彩虹一樣美、圓潤、流暢。

  3、“小雨點聽到彩虹這麼美妙的歌聲,不由自主的唱起歌來、跳起舞來,你們看——”出示小雨點,請幼兒說說小雨點是怎麼唱歌跳舞的,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4、請幼兒觀察雨點的大小,引出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強-弱-弱。

  二、學唱歌曲,並用繪畫的方式創編部分歌詞。

  教師:小雨點在哪兒跳舞?

  1、出示圖譜,教師範唱,幼兒學唱,並說說小雨點是在哪兒跳舞的。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小雨點會落在什麼地方,並進行繪畫,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幼兒只需畫出簡單的輪廓,並講述自己畫的小雨點在哪兒跳舞。

  3、教師將幼兒的畫貼在圖譜上,大家分享,唱出自己創編的歌詞。

  三、變換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

  1、將幼兒分成兩組,練習問答對唱。

  2、遊戲——小雨點跳舞。

  請幼兒扮演小雨點,教師當小鳥,師幼對唱,並自編動作。

  教學反思:

  1、幼兒對三拍子的唱法掌握的還不夠。

  2、創編環節幼兒興趣很高,不過創編的歌詞還不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