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彙編15篇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彙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瞭解螺絲旋轉上升的特性。

  2、透過操作活動,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線、固定物體,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以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3、瞭解螺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每幼兒兩塊螺絲玩具,不同直徑的螺絲。

  2、細鐵絲、雙面膠、透明膠、小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螺絲的結構

  1、“今天,徐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有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請你們拿出前面的螺絲,看一看,玩一玩,試試能不能把它分開?”

  2、幼兒操作。

  3、集中交流。

  “螺絲能不能分開?你們有沒有看仔細,螺絲長什麼樣子的啊?”(出示課件介紹螺絲各個地方的名稱。)

  教師小結:這是一枚螺絲,這個可以拿下來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叫螺帽。這個長的長長的東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紋,有螺紋的地方叫做螺桿。除了螺桿上有螺紋,螺帽裡面也有螺紋,因為有螺紋,所以螺桿和螺帽能夠緊緊的咬合在一起。

  (二)玩螺絲,知道螺絲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

  “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們配對,用你們的巧手把螺桿和螺帽擰在一起,看哪組快。”

  2、幼兒操作,匹配螺絲。

  3、交流。

  “你們一組一共配對了幾個螺絲啊?”(請幼兒介紹螺絲配對的方法)小結:我們給螺絲配對的時候,要選擇一樣大小的螺栓和螺帽,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擰不上去,螺絲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擰緊才算配對成功。

  (三)操作試驗,總結螺絲作為固定連線材料的優點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螺絲,也和螺絲玩了一玩,現在,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其他的材料,他們是細鐵絲,繩子,雙面膠和透明膠。請你們選用籃子裡的一種材料,把中間有孔的積木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好嗎?”(遊戲材料:螺絲、細鐵絲、小細繩、雙面膠和透明膠,放在四個容器裡,幼兒分成四組,每人兩塊中間有孔的積木玩具。)

  2、幼兒操作。

  3、交流。

  “你用了什麼材料來固定的?”(把5種材料固定的玩具分別展示出來)

  比較“我們來比一比,那種材料固定的最牢。”

  4、教師總結:用螺絲作為固定連線材料是最方便、真結實的,螺絲的本領真大。

  (四)尋找螺絲,進一步認識螺絲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裡或者別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用螺絲連線固定的?”

  2、幼兒自由發言。

  3、小結。

  出示課件總結“螺絲被運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我們的剪刀是用螺絲固定的,爸爸媽媽戴的手錶裡面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固定,我們的電視機中間用到了螺絲固定,爸爸的汽車上也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今天我們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問一問,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螺絲。除了我們今天用到的這種螺絲,還有什麼樣的螺絲?”

大班科學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透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裡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大班科學教案3

  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處處瀰漫著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等。本次活動選用的材料都來來源於如錢幣,有凹凸面的字、畫、樹葉等物品,對幼兒來說並不陌生,幼兒在園裡經常做些美工活動,但利用這些物品來進行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說卻充滿了新奇,因為興趣是幼兒探索問題的根源,我利用幼兒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科學課《拓印》,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奧秘。

  2、技能目標: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拓印。

  3、情感目標:讓幼兒對拓印產生興趣。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透過幼兒自己操作、嘗試、再操作,加上教師的指導,對拓印的方法有所瞭解。

  難點是:

  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讓幼兒觀察,發現,引起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操作,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為什麼會印在紙上畫,想辦法知道。教師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透過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因此我為本次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樹葉,硬幣,有凹凸面的字畫若干。

  2、教師範例畫一幅。

  3、膠棒、紙、鉛筆人手一份。

  根據《綱要》中對科學所定的目標、內容等要求,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我為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流程是:

  激發興趣——探索討論——動手操作——互相交流——繼續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發現其中的秘密,引出興趣。“小朋友看看這幅畫和你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二、探索討論

  幼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這是怎麼畫上去的,你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討論一下再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發言。

  三、動手操作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來進行拓印示範,然後請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每個盤裡都有許多材料,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來進行拓印,看看你們選擇的材料拓印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在操作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可進行個別指導,為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多注意幼兒操作過程。

  四、互相交流

  幼兒自選材料後,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己選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的畫拓印好了嗎?如果印不出來,為什麼呢?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印出來?為什麼?”

  五、繼續操作幼兒失敗後,發現問題,引導幼兒不斷嘗試、探索來解決問題。只有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才能再創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麼樣的物品才能進行拓印。小朋友發現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沒法拓印,為什麼呢?原來只有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較薄的可以拓印,過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時還要把上下兩張紙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兒拓印完,請每位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區,進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畫帶來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按照新《綱要》的要求,以幼兒為主,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鍊了動手操作能力。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觀察法:教師出示範例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瞭解事物的特點及獲取一些感性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系統、有序的觀察,即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整體,又要引導觀察其細節。以保證幼兒觀察的全面性,同時要為幼兒創設自由的觀察空間,以免造成幼兒被動學習。

  2、討論法:教師透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在“碰撞”中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援,培養幼兒樂於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品質,接納、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思維社會化。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帶幼兒選擇材料進行拓印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享受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其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進行猜想並對其驗證,讓幼兒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及成功的體驗。此法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新《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此外我還運用加入了操作法、審美薰陶法、激勵法,使整節課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和諧統一。同時促進了幼兒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性的發展。

  效果:

  本節活動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舊觀念,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探索問題,操作解決,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讓他們喜歡參與。我預想本節活動的效果應該不錯。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的磁力現象,用磁鐵來發現生活中的鐵製品。

  2、探索磁鐵兩極相斥相吸的屬性,嘗試用繪畫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能主動探索,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磁鐵、無機磁鐵、回形針、橡皮、積木、紙團、鐵片、塑膠盆等2、記錄表若干活動過程:

  一、瞭解磁鐵,發現磁鐵的磁力。

  1、出示磁鐵T:“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用磁鐵試試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T:“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出示)T:“老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張記錄表上,請小朋友用筐裡的小磁鐵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起來,請小組長進行記錄,能吸起來就打個勾,不能被吸起來就打個叉,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4、教師總結。

  T:“能被吸起來的東西都是用什麼做的啊?”T:“所以磁鐵能把鐵做的東西吸起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兩端,發現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1、幼兒初次探索。

  T:“這個小磁鐵是什麼樣子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小磁鐵一頭是紅顏色,一頭是藍顏色。”T:“磁鐵的兩頭還藏著一個小秘密,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用磁鐵碰一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嘗試,個別幼兒說一說)

  2、幼兒再次探索,並進行記錄。

  T:“讓我們的小磁鐵再來碰一碰,這次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了。”T:“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顏色的正方形貼紙,紅色的貼紙代表磁鐵紅色的一端,藍色的貼紙代表藍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紅色的一端去碰藍色的一端,就把紅色和藍色的貼紙貼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記錄你的發現結果,兩個小朋友一組,好嗎?”3、教師總結T:“相同顏色碰到會相斥,不同顏色碰到會相吸。”

  三、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無機磁鐵的兩端。

  1、教師示範操作T:“老師這裡有一塊磁鐵,和剛才我們玩的有什麼不一樣?”T:“那我們怎麼把它的兩頭找出來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範,用紅色的一頭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這一頭是什麼顏色?”(彈開的話是什麼顏色?)教師在無機磁鐵上貼上相應顏色的貼紙T:“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黑色磁鐵,請你也來碰一碰,彈開的話是相同顏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顏色,請你來試著找一找,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評價幼兒的操作T:“我們用什麼辦法來檢查小朋友的小磁鐵貼對了呢?”T:“用紅色的去碰藍色的,吸住了就是對的。”

  4、幼兒檢查,糾正錯誤四、利用磁鐵相吸相斥的原理進行遊戲,結束活動。

  T:“小磁鐵真好玩,瞧,它又變成了什麼呢?”T:“小船上有什麼?”T:“今天我們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來做船長,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船航行起來呢?”T:“前進的話,應該怎麼做?後退的話,應該怎麼做?”T:“請小朋友自己來製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雙面膠撕掉,貼上磁鐵,然後用另一塊磁鐵讓小船航行起來吧。”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說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

  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悅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臺。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透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配班教師報幕:“現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後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後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麼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聲。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透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透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遊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後發生震動產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主持人怎麼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為什麼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出鼓聲)。

  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透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能發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並說出透過什麼方法叫它發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聲的物體,並叫它發出聲來 )請個別幼兒說出發聲的物體是什麼,怎樣叫它發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生碰撞就能發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製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說出它是怎麼發出聲音的,老師用什麼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並進行樂器製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麼做的,它是怎樣發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並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麼聲音?幼兒:颳風和打雷的聲音 。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麼樣的聲音好聽,什麼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透過震動和碰撞發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說話,不免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繼續探索,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並想象這像誰發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麼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透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透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蔬菜的形態、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能大膽地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講述一段話。

  2、培養幼兒的注意、觀察、想象、創作本事和幼兒動腦、動手又動口的學習習慣。

  3、啟迪幼兒從生活中發現美。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2、準備豐富的、形態各異的新鮮蔬菜。

  3、塑膠刀、墊板、橡皮泥、牙籤、彩色紙、剪刀等。

  幼兒園課件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菜花”能變成“小綿羊”嗎

  教學過程

  一、欣賞:奇妙的蔬菜造型

  在欣賞中,讓幼兒觀察的蔬菜品種。

  經過觀察後大家討論,激發大家的`製作熱情。

  二、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創作興趣。

  1.教師:教師給你們準備了這麼多長像不一樣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

  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齊做什麼

  把一棵菜切割後可製作成什麼作品

  2.教師逐一出示蔬菜,引導觀察,產生靈感,進行創作。

  三、操作活動

  1、幼兒使用藍子中的自然材料,輔助材料和製作工具,充分發揮想象,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

  2、啟發幼兒製作:

  小狗、小貓、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車等蔬菜娃娃、蔬菜動物、蔬菜玩具。

  可用紅皮蘿蔔有葉莖的一頭製作帽子或頭和頭髮,利用蔬菜藕的橫切面作花衣裳的裝飾花紋等等。

  四、展示作品並講述。

  將幼兒作品用投影儀放映出來,供大家欣賞。引導幼兒根據自我製作的作品,

  同伴的作品與同伴的多個作品組合講述一段話或故事。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兒繼續相互欣賞、觀察。在遊戲中可進行進一步的修飾。

大班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過實驗讓幼兒明白因為鏡子能反光,所以能照見人和物,透過鏡子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科學常識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與思維潛力;

  3、豐富詞彙“反光”“光滑”;

  教學準備:

  1、手電筒、大鏡子、玩具、盒子各一個、一張與鏡面同大的紙(上頭畫有飛機圖案)、一把剪刀、小蠟燭、打火機;

  2、每個幼兒一面小鏡子、一張與鏡面同大的紙(上頭畫有飛機圖案)、一把小剪刀,每組桌上幾樣小玩具、一瓶小膠水。

  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請幼兒猜鏡子的謎語,引入課題:

  拿在手中對它瞧,

  裡面有個小寶寶,

  你對它來笑眯眯,

  它對你來眯眯笑。

  猜中後出示鏡子,提問:“鏡子有什麼用?鏡子為什麼能照見人和東西呢?”請小朋友看實驗。

  2、演示實驗,使幼兒明白鏡子能反光:

  (1)出示手電筒並擰亮,問幼兒:“這是什麼?(手電筒)。你們從手電筒裡看看了什麼?(電光)。”

  (2)將電光照到牆上,指著光斑問幼兒:“手電筒的光照到什麼了?”(牆上)。

  (3)用鏡子完全擋住電光,問幼兒:“電光還照在牆上?為什麼沒有了?”(電光被鏡子擋住了)。

  (4)移動鏡面,使光斑逐一出此刻天花板和左、右牆面上,分別問幼兒:“此刻電光照到哪裡去了?”

  (5)小結提問:

  啟發提問:“沒有用鏡子擋住時,電光往哪個方向照?”(電光往前面牆的方向照);“用鏡子擋住電光時,光的方向怎樣樣了?”(光的方向改變了);“為什麼光的方向改變了?”再演示一下鏡子反光的實驗來啟示(是鏡子光的方向改變了)。

  小結:“鏡子能使光改變方向,就是鏡子能反光”。

  反覆問:“鏡子能使光怎樣樣?”(改變方向);“就是鏡子能怎樣樣?”(反光)。使幼兒掌握“反光”這個詞。

  3、幼兒實驗“鏡子能照人和物”:

  (1)照鏡子:

  發給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讓幼兒摸摸鏡面(光滑的),再讓幼兒照照自我的臉(做各種表情),讓幼兒把小玩具放到鏡子面前,看鏡中玩具的像,讓幼兒轉動鏡面,從鏡中看身後的小朋友;將點著的小蠟燭放在大鏡子面前,讓幼兒注意到鏡子也能使燭光改變方向,轉動鏡面使幼兒都看到鏡中有點著的蠟燭的像。

  提問:“你們從鏡中看到了什麼?為什麼能從鏡子裡看見小朋友、玩具和蠟燭呢?”

  講解:“因為鏡子能反光,所以人站在鏡子面前就能從鏡子裡看見自我,把其它東西放到鏡子前面,我們就能從鏡子裡看到其它東西”。

  小結:“因為鏡子能反光,所鏡子能照見人和物”(讓幼兒重複此話)。

  (2)智力遊戲“盒子裡有什麼?”

  教師說:“盒子裡有件很漂亮的新玩具,你們想看嗎?,可惜,盒子開口在上頭,並且放得又高,大家看不見,有誰能想出好辦法?不拿出玩具卻讓大家都能看見盒內的玩具呢?”。引導幼兒想出:將一面大鏡子舉在盒子的上方,轉動鏡面使全體幼兒透過鏡面看到盒子裡的玩具,再取出驗證。

  提問:“為什麼能從鏡子裡看見盒子內的玩具呢?”(鏡子能反光)。

  4、總結:“小朋友透過這節課,你們都明白鏡子能照什麼?(能照人和物);是因為鏡子能光怎樣樣?(能使光改變方向);說明鏡子能怎樣樣?(鏡子能反光)”。

  5、帶領幼兒做“光飛機打仗”遊戲,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背景

  電池,在孩子電器化的生活中,幾乎成了必需品,他們的玩具、學習用具都需要電池,於是,他們對電池的關注也就比較多一些。

  所以,對電池認識,只要孩子需要,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進行,只是內容有多少,要求有深淺罷了。比如:小班可以瞭解電池是有大小的,電動玩具需要裝電池等;中班就可以瞭解各種各樣的電池等;大班就要知道電池的大小有號碼之分,電池是有容量的等等。

  這裡進行的是大班孩子的認識電池的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和了解電池的基本特徵,知道電池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型號的電池(方電池、紐扣電池、電板、1~7號電池,廢舊電池)。

  2、各種電動玩具,各種生活用電物品(鬧鐘、砌kman、文曲星、照相機等)。

  3、模擬電池貼絨一份。

  過程與指導

  一、操作探索:玩電動玩具

  這裡都是電動玩具,你們想玩嗎?去玩玩吧。

  ——老師可以引導:這邊有各種各樣的電池,你試試,有用嗎?

  孩子的探索是在試誤中進行的,他們大多在錯誤之後,才會悟到正確。也有孩子一開始就正確的,但孩子未必瞭解原因。所以,給孩子大膽試誤的機會吧。

  二、交流討論:你是怎麼讓電動玩具動起來的?

  1、瞭解不同的電池型號:

  老師的引導可以是:

  ·你裝的是什麼電池?

  ·誰的電池和它一樣的?誰的電池和它不一樣的?

  ·為什麼要有不同的電池呢?

  老師(小結):電池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方有圓……不同的東西需要不同型號、不同功用的電池。

  2、瞭解電池的裝法。

  可以討論:

  ·你的電動玩具動起來了嗎?

  ·看看他的電動玩具裝了電池,為什麼不動?

  ·玩具裝電池的地方,有“+"和“一”的,電池該怎麼放呢?(用模擬電池貼絨說明)

  老師(小結):電池是有頭和尾的,我們叫它正極和負極,用“+"和“一"來表示。

  3、瞭解電池的容量。

  老師可以引發:還有裝了電池沒有動起來的玩具嗎?怎麼會的?

  老師(小結):電池裡面裝著許多電,它會用完的。

  三、運用延伸:玩各種玩具

  1、周圍有不同的電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裝什麼樣的電池?

  2、你家裡還有哪些東西要用電的?它們又是怎麼用電的?

  ——這個活動可以放在角落學習裡完成。如,讓孩子在許多家用工具的圖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電器、它們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見的家用電器,既可以讓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進行安全教育。

  2.大班科學認識電池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透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瞭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瞭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3、 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 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 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 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燈珠一個,電線一根。

  3、 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透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為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 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並請幼兒試裝。

  ②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 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透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裡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利用小電珠發光來檢驗電池有沒有電。

  4、幼兒驗證實驗。

  5、小結。

  四、瞭解電池的作用和種類

  1、利用電池專賣櫃介紹普通的電池和幾種特別的電池。

  2、瞭解作用,讓幼兒談談何處也要用電池,用到什麼樣的電池,並且從專賣店中找出它。

  五、遊戲:配電池

  研究玩具需要幾節什麼樣的電池,並從專賣店中配好、裝好後,自由地使用電動玩具遊戲。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前,我準備了電池和電動玩具,及一些有關的操作材料,幼兒進入活動室,看見桌上放著一大堆電池,探索的慾望隨之而來。在我的要求:“看一看、試一試,看看這些有趣的電池;裡面有些什麼小秘密?”後,便各自玩起來了。我一邊給幼兒講述各種電池,使他們認識電池,瞭解其形狀、大小、用途,感受電池的有趣之處;一邊激發幼兒進一步的嘗試和探索:給各種電動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適的電池。

  孩子們紛紛分散活動開了。他們各自拿了一件電動玩具,開始尋找合適的電池,進行嘗試活動,個個積極地動手、動腦,有的單獨幹,有的與小夥伴合作安。他們的神態是那麼投入。幼兒在玩,在操作,在投入;他們邊嘗試、邊操作,邊議論;活動室裡擺弄玩具的聲音和幼兒的議論聲夾雜在一起……對於孩子們發現的問題,我引導幼兒再一次嘗試、探索、思考,關於電池的探索活動就這樣一環扣一環地進行了下去。這不僅僅是一次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化的學習手段不僅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更萌發了孩子積極主動探索實踐的慾望,使孩子們在身臨其境、親身體驗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思維。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為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經驗,發展積極的情感,發展必要的技能。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觀察動物的基礎上,發現動物的行走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激發幼兒觀察動物行走方式的興趣,發展幼兒語言表達潛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袋鼠,鳥,公雞等。

  2、課件-動畫片:你能飛嗎?

  2、各種動物卡片和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此刻,教師請你們看一個很搞笑的動畫片,高興嗎?

  2、誰來給大家講一講,動畫片裡演了什麼?

  (幼兒互說,引起講述興趣)

  二、展開

  1、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在動物園裡看到了哪些動物?

  想一想,小動物是怎樣行走的?

  (喚起幼兒已有經驗,討論,互說,發展語言表達潛力。)

  2、自主探索

  (1)結合所帶給的動物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說出畫面內動物名稱,並說出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小兔子

  袋鼠

  金魚

  小鳥

  公雞

  (2)讓幼兒觀察畫面內動物的腿有什麼不一樣,是怎樣行走的。

  3、拓展思維

  (1)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公雞和小鳥都有翅膀,他們行走的方式一樣嗎?

  (2)如果一種動物換成另一種動物的行走姿勢,能夠嗎?(引導幼兒分析、比較動物的腿的不一樣特徵)

  (3)請小朋友學一種小動物行走的姿勢,讓別的小朋友猜,看能不能猜對。

  4、幼兒表演,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1)教師那裡許多動物的頭飾,請到的小朋友能夠上來選一種,然後學頭飾上的動物的行走姿勢,並且要向大家報一下

  我是×××,我會走,走走走。

  我是×××,我會跳,跳跳跳。……

  (2)幼兒自由表演

  (提高幼兒的表演潛力及口語表達潛力。)

  5、動物分類

  (1)每個幼兒一張動物卡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我卡片上的動物和其它小朋友卡片上的動物行走方式一樣,還是不一樣。

  (2)按動物的行走方式進行分類,分為飛、跑、跳、遊、爬、蠕動。

  三、結束

  組織行走方式相同的動物走到一齊,跟隨音樂共同參與遊戲活動。

  延伸活動

  到操場上去比一比哪種行走方式快。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透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裡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透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透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簡訊、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膠、小積木、塑膠、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線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線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裡玩,發現杯裡的紅水透過連線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裡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樂意發現四季的變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節特徵,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迴圈交替的。

  3、能根據圖片上的特徵分辨四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四季迴圈”圖片;“四季”組圖;《四季童謠》兒歌影片。

  紙面教具:《錯誤的四季》。

  材料準備: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順序

  ——現在是什麼季節?

  ——一年之中一共有幾個季節?

  二

  出示組圖引導幼兒瞭解四季主要的季節特徵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們知道哪一張圖片畫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嗎?

  ——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

  播放影片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四季的季節特徵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兒歌影片,請幼兒欣賞影片。

  四

  發放教具鼓勵幼兒按四季找出錯誤的季節特徵

  ——每張圖上都有錯誤的季節特徵,請你們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識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3、培養幼兒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徵。

  難點:合作完成“選服裝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多媒體、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們你們熱愛大自然嗎?最喜歡哪一個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認識四季,和它們做好朋友,好嗎?

  二、新授

  1、認識春天

  (1)出示春天幻燈圖片;

  (2)老師重點引導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大樹、小草、小河及人們穿著的特點;

  (3)交流春天的特點;

  (4)說一說以前學過的有關春天的歌曲或兒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認識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選衣服"活動。

  要求:小組合作為圖片中不同季節的小朋友選擇合適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與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歡的季節的圖片。

  五、延伸

  建議幼兒多與父母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四季的美。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種子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種子食品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

  2、樂意與同伴分享種子食品,體驗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花生,玉米,豆子等。

  2、請幼兒帶各種種子食品

  活動過程

  1、交流談話,激發幼兒對種子的興趣。

  (1)小朋友明白什麼是種子嗎?

  (2)你明白哪些種子

  (3)種子主要有什麼用

  幼兒討論

  告訴幼兒種子能夠繁殖後代,明白在大自然中種子巡迴生長的過程,種子能夠食用。

  (4)你明白哪些種子能夠食用嗎?

  引導幼兒說出能夠食用的的種子種類,如稻、麥、豆、花生、瓜子、玉米、核桃等。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沒有種子會怎樣樣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得出種子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了種子,就沒有了植物,人類就很難生存下去,我們每一天都在食用種子。

  2、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種子食品。

  (1)瞭解種子食品的含義

  種子能夠吃,那麼用種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種子食品。

  (2)說說這種子食品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又是怎樣製作成的?

  幼兒討論後,說出透過對種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能夠製成種子食品。

  花生

  瓜子

  爆米花

  五香豆

  松子

  核桃

  栗子等

  小結:種子食品可真多呀!有的是炒著吃的,有的是煮著吃的,有的是爆著吃的,還有許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組織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1)請小朋友來品嚐各種各樣的種子食品。

  (2)幼兒自由選取種子食品進行品嚐。

  引導幼兒品嚐種子食品,並能和同伴交流種子食品的味道,

  如用“香噴噴”“脆生生”等詞語形容品嚐種子後的口感。

  4、品嚐交流

  你最喜歡吃的種子食品是什麼?為什麼?

  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我品嚐種子食品的感覺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耳朵,激發幼兒對探索耳朵的興趣。

  2、在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課件:動物的耳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它是誰

  1、出示小兔的圖片,猜猜是誰來了?

  (1)請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小兔的長長的半圓形的耳朵是長在頭頂上的。)

  (2)還有誰明白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頂上的?

  2、課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們看這是誰?

  看看大象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

  (大象的耳朵長在頭的兩邊,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動物,它的耳朵也是長在頭的兩邊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此刻誰來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麼不一樣?

  小熊的耳朵是什麼形狀的,長在哪裡?

  (小熊的耳朵是半圓形的,長在頭角上)

  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角上的?

  小結:原先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除開形狀不一樣,長的地方也有不一樣,

  可是它們有十分敏銳的聽覺。

  二、探索其它動物的耳朵

  1、看!雞媽媽帶著小雞也來了,

  小雞有沒有耳朵?它的耳朵長在哪裡呢?

  (幼兒討論)

  小結:原先小雞是有耳朵的,小雞是沒有外耳,僅有內耳,但它們同樣都能夠聽到聲音。

  2、還有什麼小動物和小雞一樣,僅有內耳,沒有外耳?

  三、觀看動畫片:讓我們一齊玩

  1、這天,還有一些小動物要來一齊玩呢?我們一齊來看看是誰?

  幼兒觀看動畫片,提示:重點看動物的耳朵。

  2、又來了哪些動物?

  有小豬,小老鼠,有猴子,還有老虎。

  3、說說這些動物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4、它們都玩了什麼遊戲?

  引導幼兒討論:哪些遊戲能夠玩?哪些遊戲不能夠玩?

  四、動手製作:搞笑的耳朵

  用橡皮泥捏動物

  提醒:你想做什麼小動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長在什麼位置?形狀又是怎樣的?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玩水中發現水灌進瓶子與水從瓶子上小洞流出時水流的不同變化。

  2、在玩水中得到動手能力的培養。

  活動準備:

  三大盆水;瓶身有一個洞的瓶子和瓶身有兩個洞的瓶子,數量大於幼兒人數;記錄表;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你玩過水嗎?喜歡玩水嗎?用什麼材料玩過水?

  二、初次嘗試玩水

  1、提出要求:四人一組,用瓶子玩水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拿瓶身有一個洞的瓶子玩水。

  3、交流玩水過程中的發現:(1)把瓶子壓下去灌水時瓶口有水泡泡冒出。

  (2)瓶子灌水後一半沉下去,一半浮在上面。

  (3)小洞裡流出的水像噴泉。

  4、教師示範玩水,要求幼兒觀察小洞裡流出來的水的情況:說一說,像什麼?水流有什麼變化?

  三、再次玩水,證實猜測。

  1、出示瓶身有兩個洞的瓶子(一上一下),請幼兒猜測:瓶子灌滿水後,兩個小洞裡流出來的水一樣嗎?哪個洞噴出的水遠一些?

  2、出示記錄表:(?表示想,小手錶示做)

  怎樣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讓幼兒說一說

  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然後說一說。

  3、幼兒動手操作,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操作,並提出問題:上面的水近,下面的水遠,為什麼?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