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1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各種鈴聲分別提醒我們要幹什麼。

  2、學念,學用左、右手做模仿動作。

  教案准備:

  1、各種鈴聲錄音。

  2、錄音、圖片若干。

  教案過程:

  一、各種鈴聲。

  1、分別聽聽各種鈴聲(腳踏車、電話、鬧鐘、門鈴等)猜一猜這是什麼鈴兒在響叮噹。

  2、說說鈴兒響了,告訴我們要幹什麼。(如:車鈴丁零零,就是告訴別人“快讓開!”)

  二、學念“鈴兒響叮噹”。

  1、欣賞錄音,提問:的名字?裡有哪些鈴聲?

  2、聽著錄音,學習用左、右手分別做做中的模仿動作。

  三、家裡的聲音。

  1、教師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請幼兒看看說說這些是家裡的什麼東西?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2

  活動名稱:

  鈴兒響叮噹

  活動目標:

  1、嘗試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鈴聲,知道其用途,初步發揮幼兒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賞並初步學習兒歌“鈴兒響叮噹”。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鈴聲)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鈴聲,匯入活動

  1、媒體展示(鬧鐘),引起興趣。

  2、師: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它可能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

  二、想想講講,經驗交流

  1、提問: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鈴聲?它有什麼用呢?(提示:會告訴我們什麼?)

  2、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3、討論:如果沒有這些鈴聲行不行?為什麼?

  三、欣賞兒歌,學習朗誦

  1、師示範朗誦兒歌。

  問:你聽到兒歌中有哪些鈴聲?

  2、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3、幼兒跟老師一起表演兒歌。

小班語言教案:鈴兒響叮噹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理解兒歌內容,瞭解不同的.鈴聲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感受在情境中學習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一定生活經驗

  2、材料準備:各種鈴聲(鬧鐘、電話、腳踏車、門鈴、小鈴)、課件、實物(小鈴、電話機)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價值分析:談話匯入,吸引幼兒興趣

  1、今天姜老師讓你們認識一位朋友,瞧,它是誰呀?

  2、小熊和你們一樣都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可是小熊今天還沒有來上學呢,讓我們去它家看看吧。

  二、理解兒歌

  價值分析:在故事情境中讓幼兒喜歡聽辨各種不同的鈴聲,瞭解不同的鈴聲所表示的意義。

  (一)鬧鐘

  1、看,小熊在幹嘛?

  2、小熊媽媽想了個好辦法叫小熊起床,是什麼呀?鬧鐘

  3、鬧鐘發出了聲音?

  4、鬧鐘叮鈴鈴,要告訴小熊什麼呀?

  5、我們一起叫醒小熊吧。

  小結:鬧鐘叮鈴鈴,我們起床吧

  (二)電話機

  1、小熊聽到了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電話叮鈴鈴響了,我們接電話要怎麼問啊?

  3、個別幼兒師範接電話:喂喂是誰呀?

  小結:電話叮鈴鈴,喂喂是誰呀?是小貓打來的電話,要小熊到她家和她一起去上學呢

  (三)腳踏車

  1、小熊怎麼去熊妹妹家呀?

  2、出示腳踏車圖片,原來小熊是騎著腳踏車去小貓家的呀,看見前面有人,我們該怎麼辦啊?為什麼要按車鈴呀?

  3、一起模仿小熊騎車,按車鈴

  小結:車鈴叮鈴鈴,快快讓開呀。

  (四)門鈴

  1、小貓家到了,我們先要怎麼樣?

  2、門鈴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小貓聽見了要先說什麼呀?

  3、一起試試按門鈴。

  小結:門鈴叮鈴鈴,請問是誰呀?

  (五)小鈴

  1、熊哥哥和貓妹妹一起去上學咯。

  2、幼兒園裡真開心,小鈴也發出了叮鈴鈴的聲音,小熊和小貓一起在幹嘛呀?

  小結:小鈴叮鈴鈴,唱歌跳舞啦。

  3、完整欣賞兒歌

  三、遊戲——鈴兒響叮噹

  價值分析:透過遊戲,感受在情境中學習兒歌的樂趣。

  T:我們也來學學小熊和小貓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以情景貫穿於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於活動參與的興趣濃厚,在活動中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願意模仿和表演,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所以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了自主性,活動中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了動靜結合的方式,深得幼兒喜歡,總體而言,目標達成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