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錢塘觀潮 施閏章

錢塘觀潮 施閏章

錢塘觀潮 施閏章

錢塘觀潮

施閏章

海色雨中開,濤飛江上臺。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絕岸愁傾覆,輕舟故溯。夷有遺恨,終古使人哀。

  詩句賞:

  首聯,緊扣雨中觀潮之特點,以雨為背景,突出“濤飛江上臺”,為下文進一步描繪錢塘江潮的聲勢作鋪墊。

  頷聯,以千萬匹駿馬飛馳而來比喻錢塘江潮震天動地的濤聲,以其彷彿席捲著群山奔騰而來比喻江潮不可抵擋的`氣勢,與宋代詞人潘的詞句“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酒泉子》“長憶觀潮”)有異曲同工之妙。

  頸聯,將狀寫潮湧之聲勢與吟詠弄潮兒的弄潮之氣魄結合起來。宋代詞人周密的散文《觀潮》有一段描寫弄潮兒的文字:“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著墨無多,卻惟妙惟肖地再現了弄潮兒披髮紋身、手持彩旗、濤頭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絕。施閏章的這兩句詩描寫弄潮兒,用語更少,別具一格。它寫弄潮兒,卻不明言,而以“輕舟”借代。駕馭“輕舟”的正是勇敢矯健的弄潮兒,故寫“輕舟”,也即寫弄潮兒。不寫斯人,而斯人自見,這是其精妙之處。江潮洶湧澎湃,“絕岸愁傾覆”,可“輕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這裡,詩人未具體描寫弄潮之場面,而以“愁”與“故”相對照,突出了錢塘江潮驚濤拍岸的氣勢,更襯托出了弄潮兒迎潮而上、不畏艱險的氣魄,可謂這兩句詩的又一妙處。

  尾聯,發詩人觀潮之慨。史載,春秋時楚國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殺害,他逃奔吳國,先吳王闔閭伐楚國,後又吳王夫差(闔閭之子)打敗越國。最終,夫差聽信伯的讒言迫伍子胥自殺,並下令將其屍首裝入“夷革”拋進江中。①後來傳說伍子胥怨恨吳王夫差,死後驅水為濤,因而,錢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稱。②施詩尾聯發詩人觀潮之後的感慨,由觀潮聯想到伍子胥及其傳說,為伍子胥的冤死而鳴不平,筆墨轉換自然,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