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春酒》評課稿

《春酒》評課稿

《春酒》評課稿

  趙老師執教的《春酒》,帶給我們的是一堂“清澈、靈動、厚重、穩健”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

  我們首先來看趙老師對《春酒》一文的主題定位——探尋作者的精神家園。在這一內容的統領下,我們先後看到了做事有分寸、細心、謙虛、為人豁達的母親,看到了我的天真、快樂、活潑的童年,看到了鄉親們的善良與和睦,更有讓我難以忘懷的春酒。而當這一切在多年以後都不復存在的時候,作者自然會發出內心的感慨——“可是我到那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而琦君在《髻》、《鄉思》、琦君紀念館中的文字介紹,則起到了拓展內容對文字內容的有機補充,加深了學生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從一名幫助者的角度去設計本文的教學內容,可能就會避免以小說的讀法來設計內容,如“文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鄉親們又上怎樣的人”等問題。而趙老師的《春酒》一課上,對母親的解讀抓住了“分寸、留神”二詞,引導學生認識到母親不僅是這樣要求自己的,而且“從大約摸差不多到總是一樣一樣地細心地告訴別人”中讀到了母親的謙虛與細心;從“一指甲縫與一點點”的比較中讀出母親對女兒愛的把握的'適度;從“母親為自己的丈夫與二太太做鞋”這一拓展資料中領悟了母親的豁達,從“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中讀出了一個大家庭大太太為家人所做的榜樣。對我的童年的把握則是從助讀能力的建構出發,透過示範——歸納——運用的流程,給文中描寫我的精之處做批註,並加以評點。既有胭脂齋評點《石頭記》、朱熹集註《詩經》、金聖嘆評點《水滸》的示例,也有課文句子的示範,讓學生意識到評點句子可以從句子的詞語、修辭、表達的情感等方面來入手。“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一句,學生體會到這三層的意思:形狀上相似;動作上相似;精神感覺上相似。印象尤為深刻。

  教師面對一篇課文該選取怎樣的教學內容,如何把握這一個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以下的情況:一、遊離於教材表面,為教教材而教,一節課上,問題不斷,但真正能把握整課的主問題卻始終不見蹤跡,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平面化傾向比較嚴重。二、拿來主義,在文字內容的理解上照搬人家的見解,更多的時候是照抄某類的教案集。三、無度的拓展,對課文的本身挖掘不深,卻學別人的花架子,用拓展來裝點課堂,而拓展的內容與自己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無助於加深對作者意圖的把握,也無法實現使課堂向縱深發展的任務。導致以上現象發生的根源還在於教師的教學觀念上出現了問題,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我無法論證這中說法的正確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對理念的理解上出現了誤區。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也好,教師首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教師要從這一角度去設想自己的課堂教學,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其次,教師應該儘可能多研讀教材,弄清楚文章語言背後的含義,自己先要對教學內容做一番合理的讀、悟、析,才能發現文字中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第三,教師要善於從學法指導的角度找到適宜教學內容,在語言教學上科學引導;第四,找到適合於文字內容深化的拓展資料,研究其中有價值的資訊,強化學生理解。故此,從課堂教學的呈現來看,對教材內容的適度解讀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對教學內容設計上。